Milk WarⅠ:谁把牛奶倒进水沟

“真相总是让人失望,因为教科书上那些倒牛奶的人既不是资本家,也不是资本家的雇工,而是生产牛奶的奶农。”


一直以来,资本家都背负了很多罪名,其中一条就是“宁愿把牛奶倒进水沟也不愿意免费分给穷人喝”。

从小到大,“倒牛奶”的故事似乎一直陪伴着我们。这也是每一个政治老师揭露资本主义本质的常用武器,并且屡试不爽。

这个故事听到这里似乎是可以结束了,毕竟坚信资本家的贪婪和邪恶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道德义务,哪怕多问一句为什么都会让人感到内疚。

可是,真相总是让人失望,因为教科书上那些倒牛奶的人既不是资本家,也不是资本家的雇工,而是生产牛奶的奶农。

并且故事的原貌并不仅仅只是“倒”牛奶而已,在历史上,它被称为Milk strike。在“倒牛奶”的过程中,暴力也不可避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称之为Milk War也不为过。

This violence had “brought New York State closer to marshal law than at any time since the Revolutionary War.”——The NY Times.1933

Thus the milk strikes were partly civil war among the farmers as well as a fight against the commercial dairy interests,and this internal battle gave them their peculiar character.——《The Wisconsin Milk Strikes》 Herbert Jacobs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创,农业自然也不能幸免。从1929年到1932年,农产品价格下降了近50%,而农民们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却只下降了32%左右。不过,其实在大萧条之前,美国农产品就已经经历了很久的降价期。随着一战的结束,美国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欧洲经济开始复苏,美国农产品出口日益减少,再加上农民的大量生产,农民们遭受沉重的打击似乎只是早晚的事。

在这场危机中,并不是所有的奶农都濒临破产。牛奶,像大多数商品一样是分等级的。那些高质量的奶(Grade A),被称作“fluid milk”,经处理后可以直接饮用。另外的一些低质量的奶(Grade B),则被用来生产奶酪和黄油。而这些奶制品主要是送往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对于市民来说,fluid milk比奶酪黄油更接近生活必需品,并且牛奶要求新鲜,奶酪和黄油则适于储存,这就使得低质奶市场的供不应求局面更加严重。当时纽约最大的三家奶制品公司( Borden’s Condensed Milk, Sheffield Farms, and U.S. Dairy Company)为了互相竞争,争夺奶源和市场,纷纷与奶农合作社联合。比如Borden’s 与Dairymen’s League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DLCA)达成了协议,Borden’只从DLCA购买牛奶,DLCA也不会卖奶给Borden’的竞争对手,更不会与Borden’直接竞争。这样的联合也使得合作社内奶农有了稳定了牛奶市场。当然,并不是所有奶农都加入了合作社。剩下的很少的一部分独立的奶农也正是在危机中最无助的一方,他们生产的也往往是用于制造奶酪和黄油的低等奶,很多奶农由于无法偿还债务而失去土地。这些被孤立的奶农就成了Milk strike的主力军。

1933年,那些没有加入大型合作社的小部分奶农们组成了一个叫做“Boston Milk Party”的团体,后来在Arnold Gilberts、Milo Reno、Walter M.Singler等人的带领下,由Wisconsin Cooperative Milk Pool 和Wisconsin Farmers' Holiday Associstion在Wisconsin发动了一系列的Milk strike,以阻止牛奶被运往大城市,从而提高奶价。在Milk strike的间隙,奶农们等待着政府采取行动,但最终又因为他们对最终的结果不满意而重启Milk strike。

Milk strike在开始的时候还比较文明。罢工的奶农们只是在运奶车要经过的道路上摆上路障,一般运奶车司机看到路障都会返回或者寻找其他没有被占领的高速路。那些想要通过路障的运奶车会被奶农或者奶农们撒的钉子逼停,然后奶农们爬上车把一桶桶的牛奶都倒在路边。但随着形势越来越不利于那些参加Milk strike的奶农,他们又开始采取其他方式。比如往牛奶里倒石油,拆毁运送牛奶的铁路,往邻近的奶酪产扔炸弹,一些失去土地赎回权的奶农甚至吊死了当地的法官。为了对付这些闹事的奶农,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后期,警卫兵们甚至用上了催泪弹和刺刀来驱赶奶农,在冲突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人员伤亡。有趣的是,来与这些罢工奶农对抗的不仅仅有政府,还有武装起来的反对Wisconsin Cooperative Milk Pool 和Wisconsin Farmers'  Holiday Associstion的其他奶农,所以说这并不仅仅是一场奶农与奶业公司、零售商之间的战争,也是奶农与奶农的内战。

The pool members had nothing to lose," except their courage of desperation.——《Changes in dairy farming in Wisconsin》

就在1933年,罗斯福就任,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案(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AAA),希望振兴美国农业。以此为代表,可以说Milk strike对美国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人们养成了求助于政府的习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越来越被青睐。

的确,类似于“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经济规律总是残酷而冷血,破产的奶农总要有人去拯救(虽然他们只是奶农中的少数)。但随后的政府干预究竟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待下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Milk WarⅠ:谁把牛奶倒进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