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白》之《蓝》是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的天鹅之作,是“用电影语言思考的大思想家”对生活伦理探讨的经典之歌。故事是这样展开的:
在一条灰色沉寂的公路上,一个幸福的家庭驱车远足。朱丽叶,一个富有艺术气质的女人。她的丈夫是一位知名的作曲家,她们有一个五岁的女儿。
汽车伴随着与大树的猛然撞击,一家人的幸福欢笑戛然而止。
朱丽叶在医院醒来之后发现,丈夫和女儿都已丧生。在绝望中,她吞药准备自杀。但在女医生的注视下,她不得不放弃死亡是自由,将药吐出,活了下来。
才华横溢,艺术感超强的朱丽叶,在嫁给丈夫之后,用自己的才能辅助于丈夫的事业,甘愿做一个音乐家背后的女人。这是一个人的自由选择,是道德社会的个人伦理自由所在。然而《蓝》所要探讨的正是人性的深层所在与自由伦理的欠缺。
自由主义社会中,自由伦理即: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欲望自由是否真的存在?
朱丽叶放弃死亡后,不得不面对如何活下去的现实。她一个人忍受着家人逝去的痛苦,在这个曾经充满温暖与爱的屋子里收拾丈夫和女儿的遗物。内心再强大的人,即使圣人,忍得了肉体的伤痕和流血,却承受不住精神的摧残与打击。遗物如刺眼的光,伴随着清脆的蓝色风铃灯,深深刺痛着朱丽叶跳动的心。可是想要开始新的生活,她唯一的选择就是遗忘。
位于欲望金字塔最低端的生理欲望,是朱丽叶遗忘选择的第一步。安东是丈夫的助手,这位同样才华横溢的音乐助理一直仰慕暗恋着朱丽叶。于是,在一个大雨的夜晚,她脱光自己的衣服,赤身裸体的躺在空荡的房间里。她主动打电话叫来安东,尝试着肉体与欲望的新的沉沦。可是沉沦过后,遗忘并没有如约而至,反而另丈夫未完成的乐曲再次涌入。
于是,她逃离安东,离开亲人,放弃丈夫未完的事业,搬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小城市独自生活。在去往公寓的路上,一堵与之平行的漫长的墙壁似乎是朱丽叶封闭自我的外部展现。她握紧拳头,将手背关节抵住墙壁。手背伴随着前进的步伐与墙壁摩擦着,血肉模糊、麻木不已。这只受伤的手是朱丽叶新生路上必然付出的代价,但她淡漠的表情却足以证明想要追求自由新生的坚定态度。
在这个陌生的新的小城,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往与现在,没人认识她是谁。她独自一人将身体构架出一个隐形的屏障,躲避着外在世界的世俗情态。白天,坐在小咖啡馆里望着窗外发呆。她的目光有时停留在吹笛子的卖艺者身上,悦耳的笛声缓缓进入耳中。一位弯着腰的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手拿着瓶子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的往投递箱缓慢走去。桌上的咖啡杯的影子越来越浅,最后连整个桌子变为黑暗。在这种安静的生活状态下,透露着时光消逝的绝望感。它不为任何人多停留一秒,你越是求真,生活的荒诞越是让你痛苦、绝望。
朱丽叶不与人交流、交往,主动选择与世隔绝。但生活却不会因你想要缺席就无视你的存在。相反它会以各种状态主动的靠近你、贴近你。既然生活在社会中,就永远也逃不了社会的人情世故。一个女人拿着整个公寓住户基本都签过名的条状找到朱丽叶,希望她也签名,从而赶走一个生活不检点的妓女。但是,朱丽叶拒绝了,因为那个妓女并没有妨碍她的生活。本以为生活还会一如既往的继续,但偶尔的来访,简单的闲聊,那位喜欢跳脱衣舞的女郎却开始不温不火的影响她的生活。先前的悲痛气息一瞬间变得吐不出又咽不得。倘若丈夫活着,她还可以痛快的对其发泄。可是人不在了,悲伤、心痛、无力等等复杂交织的情感让一个女人求生不愿、求死不得。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伤逝》中,涓生说: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涓生认为在精神上他已不爱子君,两个人分开便可以各自更好的生活。可是分开之后呢?一年后他又回到吉兆胡同证明心里面还是放不下子君,两个人分开后却并没有预想的更好的生活。在这种否定之否定的生活状态下,子君的逝世使得涓生与朱丽叶处于相同的处境,可是身处在现实生活之中,也唯有选择遗忘才能继续活下去。
朱丽叶找到了丈夫的那位出轨对象,将房子送赠于她未出生的孩子。选择了宽容便是重新选择了遗忘,影片的最后是一个面对朱丽叶脸庞的长达两分钟的镜头:
By the window, we find Julie, her face in her hands. One by one, tears appear on these hands. Julie is crying helplessly.
结局中,朱丽叶与安东共同完成丈夫未完的曲子。这首曲子即是基斯洛夫斯基对朱丽叶的祝福,也是对欧洲世界和平的期许。
爱是坚韧的、仁慈的;有爱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 爱能包容一切,对一切有信心,对一切有盼望,能忍受一切。 爱是永恒的。(保罗《科林多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