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天津工厂即将关闭,这也能上热搜?

近日爆出:韩国三星电子位于天津的手机制造工厂,即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将于12月31日正式停产,涉及到2000名员工和年产3600万部手机的产能。这条新闻立即在各大网站登上头条,但想来引起热度的无外乎两点:一、这事和咱中国经济有无关联;二、三星会不会也和诺基亚一样,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

对于第一个关注点,我不认为两者存在关联度或是能作为指标性的例证存在,虽然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减少,从小米提前两个月宣布出货超过一亿部就可以证明。那只能间接地和第二个关注点扯上了关系,三星手机已经明显势微了。但能否就提前预示三星手机会逐步消失或彻底退市呢?这个答案也是否定的。

从产能上来看,抛开天津工厂不说,惠州工厂有7200万产能,越南新厂甚至还有2.4亿部产能的储备,供应问题根本不存在;再从市场占有上来看,虽然份额已经从风光无限时的30%下降到了可怜的1%,但设计、研发、各级供应链都依然健全且强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概率不会小。有人也拿诺基亚的消亡来预测三星,但诺基亚抛开了手机,活得有滋有味,无论是他的网络设备(通过换股,成了全球通信业三甲之一)还是高新技术都依然是肥硕的现金牛,所以这个说法其实无论是对诺基亚还是三星,都极不合适。而且三星准备关闭天津手机工厂的同时,还计划在天津投资动力电池生产线和车用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工厂等项目,新增投资为24亿美元。以上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这只是一次调整,什么也说明不了。

再深入一些,三星的庞大远超我们所知。三星拥有42万名员工,相当于韩国人口总数的1%,而且三星的营业收入占到韩国GDP的20%,再加上在各级供应商中服务的员工,直接或间接地养活了一半的韩国人。三星麾下的85家子公司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就连迪拜塔、双子塔、101大厦也都是他们的作品。特别是在电子行业,三星打造的供应链几乎包含了这个产业里所有需要的部件和技术。这个行业没有人能避开三星,也没有人能不需要三星,而手机只是其中最显性的一环。在全球电子产业都严重依赖的供应链上打造一款手机,满血复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三星的发展之路是值得我们思索的。无论在横向还是垂直领域都强势扩张的优秀成绩让人咋舌,从企业生存的角度来看,这应该属于另一种“不死之道”。中国企业随着改革开放大步前进和发展,很多企业顺风飞扬,迅速做大,“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所有企业都会考虑的战略,而三星就是这种模式的终极版本。但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到来,企业家面对的诱惑接近无限,如何重新定义企业发展方式引发了很多讨论。特别是日本企业的专精和因此而导致的长寿,给所有企业带来了新的启示:工匠精神。从数据上来看,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这一数字几乎是另一个以专精闻名于世的国家——德国的4倍。中国企业在近几年的学习和消化中逐步接受了这个观念,面对发展的选择,剔除喧闹和庞杂,更多地在自己的垂直领域里深耕细作。

就此可能引出的疑问是两者究竟孰优孰劣?但我却认为两者是统一的,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三星在全产业横向扩张的优势是建立在垂直领域同样专注和优异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还是拿电子行业举例,三星的存储器、芯片、显示面板、锂电池等几十种零部件在全球排名都是数一数二,没有这些独立子模块的优秀表现,他的横向扩张就只能是建立在沙砾上的帝国大厦。但能做到这一步的,从目前来看只有三星,这有些类似中国体育的发展模式,三星是韩国举全国之力打造出来的国家模式企业,这种模式对于超级大国来说并无意义,但对于经济实力、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不占优势的国家,却有可以借鉴之处。

综上所述,三星手机天津工厂的关闭确实如海水中的一朵浪花,微不足道。但带给我们的启示却是如何才能做到企业永续生存的“不死之道”:专精是企业的核心精神,根深蒂固才能借势飞扬,遍地开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星天津工厂即将关闭,这也能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