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回来了》中可以看到多少部电影的影子

1.

他们不是因为觉得他滑稽或讽刺,而是觉得他说的对。

极富煽动性的民族主义情结,像极了《浪潮》。同是德国的影片,德国对于这种曾经的历史反思的力度是其他所有民族或者国家比不上的。民主制度在现代已经很普及了,但是却显现出种种矛盾,矛盾加剧了人民对于民主的绝对正确性的犹豫。当历史出现了一个希特勒或者类似于希特勒的人(如《浪潮》里的赖纳•文格尔),一切都变得极其不确定甚至可怕。

2.

你无法摆脱我,我是你的一部分,来自你们所有人。一切并非都是负面的。

这句话是希特勒在剧中的电影拍摄场景中对萨瓦茨基(Fabian Sawatzki,发现希特勒真的是希特勒的人)说的,有点精神分裂的感觉,但是表现的却是整个世界人的精神分裂。不像《禁闭岛》或者《飞越疯人院》的小格局,虽然当我看到萨瓦茨基被当成精神病被关在医院的白色房间里脑海中闪现过这些电影的某些东西。外表很像《浪潮》,但是本质绝对是《搏击俱乐部》。《希特勒回来了》表现的是现代人在民主制度和民族制度上选择上的矛盾和分裂。

3.

说它有《楚门的世界》的影子,主要是影片中表现的一点:现代人每个人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就像影片中的电影场里带着面具饰演其他人的演员。很难真正去说谁是真的谁,不是说面具外貌多么真实,而是善于饰演。这在呼应一个地方——世界上所有人都认为希特勒是在饰演希特勒,而真正知道希特勒面目的人却被人带上面具饰演了。

人们看着希特勒的“表演”笑,当成笑话,真正被当成笑话的却是自以为是的“观者”。

就像楚门被所有人观看,身边都是演员,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假象。所有人认为希特勒是假的,而希特勒却认为所有人是假的。

4.

然而外表看上去整个就是套着《帝国的毁灭》的外衣下的“元首的愤怒”的狂欢。这是现实层面的一个理解。

布鲁诺·甘茨在《帝国的毁灭》里的饰演使希特勒变成了一场网络狂欢,这是非常危险的。《希特勒回来了》理解到了这个现象,并且加以运用。希特勒在影片中通过YouTube走红,无不影射着“元首的愤怒”这一网络现象。特别明显的一个地方是塞森布林克由于业绩严重下滑在办公室里的愤怒,和网络上的那个“元首的愤怒”视频特别像。

现代网络给了希特勒一个平台,大家被吸引被洗脑,尤其是年轻人。这也是导致《希特勒回来了》比较大的一点没有大卫·芬奇(《搏击俱乐部》导演)和丹尼尔·甘赛尔(《浪潮》导演)所表现的那种压抑已久的暴力的爆发的区别,是时代的原因。导演大卫·维恩特把时间设定在现代德国方便的一点是关于希特勒的病毒式的传播效应。对于现代人更有启迪意义,也为这类电影开辟了一个思路。

虽然这部影片还可以看到《V字仇杀队》《死亡诗社》《窃听风暴》等影片的影子,但是都不是很明显。主要就是一个主题的相似度或相反度。

——2016.05.09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希特勒回来了》中可以看到多少部电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