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是古代用来占卜的工具,它是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相传由周文王所作,《易传》则由战国末年大儒荀子及其弟子们所作
1
近半年,三石我离“入境”已经不远。
先是写了一篇《周易笔记》(其实就是把诸位大家的思想总结了一下)。然后又趁势整了一篇《周易六十四卦通说》(还是以归纳整理工作为主)。
别看“归纳总结”这个活儿技术含量有限,可面对上百万字的材料,光是捋一遍就能让人瘦一圈。
持续干一件自己看好的事,是三石我最擅长的。所以我本着装逼就要装到底的决心,硬是以“大师”的心态将这些掺杂了白话文、文言文和半白话文的材料啃完。
那段时间,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将六十四卦,包括挂名和画法默写一遍。然后再对照笔记过一遍每个卦的大意。空闲时间还要对着镜子排卦,同自己玩角色扮演游戏。
2
我每天对着《周易》死磕的过程,恰恰印证了最近在“干货圈”里极其流行的一句话:刻意练习。
《周易》作为流传于上古的一部占卜工具书(没错,它就是一部工具书),由于年代久远,原著内容无法避免会出现解读庞杂、篇幅缺失、转抄有误等等情况,给后世留下一个晦涩难懂的印象。
可是当你依据手头现有的资料不断进行刻意练习后,即便面对着教材(《易经》原文)与教辅(《易传》)相隔千年的窘境,也能够大体捋出道理一二。相较于满大街一身“仙风道骨”,排卦用铜钱,解挂查字典的“大师”,本大师基本功要扎实得多。
3
每个人都渴望一步跨越艰苦的过程,立即拥有梦想中的东西。不信仔细看看周围,有多少目光呆滞,表情陶醉的面孔不时出现?——也许那是他们一天当中最愉悦的时刻罢。
前文说过,我最擅长持续干自己看好的事。其中“看好”是前提。就像今天的题目,《如何拥有开“卦”的人生》。如果一人能通晓天地,预知未来,那还不是给自己的生命开了一个挂?所以我是抱着这个天真的幻想开始研读《周易》的。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对初衷的失望与日俱增。
《周易》发展至今,其内容中除去高深的哲学意义外,占卜预测的功能早已失传(这里用“失传”,说明我还是坚信在上古时代有某种神秘力量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工作)。遍寻全书,没有找到一句对占卜的准确阐述。后世根据《周易》而发展出的诸多流派,比如梅花易数、相面、相手、摸骨等等都缺乏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只是以所谓“阴、阳”为出发点,根据创始人极强的“类比想象”能力,再加千百年的“大数据”理论做基础,“创造”出了所谓准确“预测”的各种方法。
你这时若脑海中蹦出无数自己目睹过的听说过的诸位“算命大家”成功的案例和光辉形象的话,三石我只能送你一句话:人们总是倾向于记住那些成功的,或愿意相信的话,而选择性忘记数量庞大的失败案例。
说白了,所谓的各路大师“玩儿”的就是“数量级”。古人没有概率知识,结果造成了某位长期浸淫此道的选手在其漫长职业生涯中逐渐变成了心理学、民俗学、历史学的大师,有些人甚至善于魔术。再加经年累月客户的积累,必然出现一大批成功案例,而且有很大几率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多次。
如此强烈的印象一旦变成标签,也就证明了所谓“预测”体系的准确性。虽然我们都有弱点,都渴望在疲惫和软弱的时候被救助。可当我再把那句“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谬论拿给你看时,是不是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不“吐”不快呢?
4
如果上面的话伤害到了哪位笃信此道的朋友,三石我在这里向你道歉。世间有许多事是无法用所谓的“常理”和“逻辑”解释的,这也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俊杰们追求真理的欲望。有可能你某一天忽然参透“天机”,为我等创立一套普世的“命理预测方法”也说不动呢。
只是到目前为止,想要拥有开“卦”的人生有些困难。
但这并不意味这我不看好研读《周易》这件事。
首先你得相信自我暗示的重要性。很多“大师”利用其丰富的阅人经验,可以很好地帮助那些处在人生低谷或是被问题困扰的人(类似心理咨询师)。只是他们说的话要有选择性的吸收,他若告诉你“下一胎生男生女、奔哪个方位能发财”,还是简单听听,别信以为真为妙。
再次,《周易》代表了一种名声极其响亮,可在人群中连对其略知一二都少有人能做到的技能,如果你能花费有限的精力就能有所精尽,那何乐而不为呢。为自己创造一些其他的可能性吧。不是要你去成为“大师”,但起码能在见到“大师”后不怂,善哉善哉。
最后,三石还要给你打一针鸡血。如果你能把像《周易》这样既晦涩难懂,又没有准确结论的书“嗑”完,这世间还有什么知识是你学不会的。
对自己狠一点,不要有任何人性,但对别人却一定要有人性。个中滋味,自己体会。如此这般,你的人生一定会开“卦”。
喜欢请点赞
爱我请关注
支持请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