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华夏基金成立了中国的第一只ETF——华夏上证50ETF,首次将被动投资引入中国,开启了指数化投资时代。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在过去两年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10月底,权益ETF规模已增长至近5300亿元。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专访时表示,ETF或将继续迎来快速增长,竞争也会非常残酷。她称,国内市场ETF集中度还不够,“未来一批中小ETF可能关闭,一批ETF的管理人可能退出ETF业务。”
2019年以来ETF大放异彩,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量,ETF对投资者的虹吸效应都变得越来越明显。包括你们在内的头部几家大力布局的重点是蓝筹宽基、成长宽基,这个布局点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会如何调整?
头部ETF管理人的产品布局重点都是宽基ETF,包括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以及中证500指数,宽基ETF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宽基指数特别是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其成份股都是各行业或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外资大额、持续流入A股市场的主要配置。目前低估值的大盘蓝筹宽基指数仍具备良好的长期配置价值。
A股市场中的股指期货标的是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三个宽基指数,目前唯一的上市期权标的是上证50ETF,未来将包括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衍生品、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的发展,对现货ETF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衍生品业务的快速发展,宽基ETF也会有很大的工具性投资需求。从境外ETF发展经验来讲,规模最大的ETF基本都是宽基ETF。
我们认为,尽管宽基ETF竞争激烈,当前国内宽基ETF的资产规模偏小,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宽基ETF将迎来高速扩张的黄金发展时期。宽基ETF仍是我们ETF业务的战略重点,我们会进一步提升宽基的竞争优势,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择机布局行业、主题、Smart Beta ETF产品,尽可能多地提供规模大、流动性好、业绩好、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ETF产品。
我想特别提一下Smart Beta这个产品,它兼具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的优点,当市场不是那么有效时,Smart Beta希望吸取一些比较理性的投资行为,用一个既定化的规则比如低波动性,去重新定义指数,相当于一个升级版本的导航仪。国内Smart Beta的发展还刚起步,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先行者。
2020年会有哪些新的ETF增长点打开?
看好哪些主题赛道?
根据Wind数据,2017年底权益ETF的规模为2097亿元,而到2019年10月底,权益ETF规模已增长至近5300亿元,快速增长的动力来源主要包括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换购ETF的投资需求以及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型需求。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市场的有效性也逐步提高,ETF或将继续迎来快速增长。
2020年我们相对看好三个方向的增长点。首先是投资行业龙头企业的ETF,经济下滑,行业龙头能通过市场份额的提升获得相对好的业绩,外资偏好配置行业龙头,外资的持续流入利好龙头企业;此外是包括5G相关产业、华为产业链、生物医药等泛科技类ETF;以及创新业务带动的工具性需求,比如新期权的推出、期货交易限制的松绑以及资融券业务快速发展,都将带动ETF的发展。2019年我们的5G ETF发行规模超了41亿。
2019年是否有错失了的部分市场机会?
我们基本上抓住了主要的ETF业务机会,但仍有扩大优势的空间。一是上证50指数在宽基指数中表现较好,但需要扩大在投资者中的认可度;二是创蓝筹ETF、创成长ETF实现了较好的相对收益,印证了我们Smart Beta策略的有效性,但还需要提高规模。未来我们会加大研究,加深对客户投资需求的把握。
现在ETF被形容为战国时代,2020年这个市场会如何演绎?
ETF的竞争指数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宽基指数的竞争,目前几个核心的宽基指数都已经有规模大、流动性好的优势ETF产品。美国ETF规模很大,前三大ETF资产管理人的市场份额是70%,国内市场的ETF集中度还远没有到这个程度,未来有一批中小ETF可能关闭,有一批ETF的管理人可能退出ETF业务,ETF未来的竞争非常残酷。
中小公募基金是否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发生变化的触发点会是什么?
新进入者弯道超车的难度很大。ETF的竞争优势要从三个方面看。一是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主要表现为指数基金追踪指数的能力,要能同时满足长期投资者的配置需求以及套利投资者的需求。二是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指数产品特别是ETF产品的运作风险较大,需要大量系统、人员投入,制定相关业务流程来控制风险。三是ETF产品的流动性。流动性是判断ETF是否是一款成功产品的重要指标。
中小公募基金在参与ETF的竞争中,都在提高这三个核心优势,而它们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差异化的产品布局,会布局市场上竞争小的标的指数,或自主研发独特风险收益特征的指数,体现公司定义指数的能力。此外,会做差异化的营销推广,包括目标客户的定位、营销推广渠道的差异化以及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研究或投顾服务等。
外资的ETF投资策略有什么特点?
外资的持续涌入会怎样影响你们的操作?
随着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A股的国际化进程开启,外资持续流入是大趋势。不论从绝对持仓规模,还是从增量流入资金来看,外资已经成为A股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外资在A股的话语权越来越大,甚至可能会引领投资偏好。
从个股来看,外资偏好大盘蓝筹股,重点配置的个股基本属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特别是上证50指数和中小板指的成份股,偏好大行业龙头以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从行业来看,外资集中配置大消费和大金融板块,特别是最具本土特色的食品饮料行业;从集中度来看,外资机构的持股集中度非常高,核心股票不仅持仓比例高,而且成交金额占比也非常高。
A股的投资逻辑及估值体现也在随着境外资金的投资理念发生变化,投资将更加看重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我们在未来投资以及ETF产品布局中都应考虑这一重大变化的影响,即投资偏向行业龙头、量化策略中给与盈利及盈利的稳定性更多权重,以及ETF标的指数开发中强化龙头、业绩两个方面的作用。
瑞银周期钟告诉我们已经过了Beta时间,市场周期接近历史高点,但经济和金融周期处于一般水平,今后要深挖Alpha。在你看来,这个变化对ETF会有什么影响?
我们认为有几种情况适合投资ETF。从市场有效性角度看,市场越有效,资产定价效率越高,主动选择股票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增加,被动投资也能获取相对较好的收益。
从市场阶段来看,在牛市中,ETF一直保持高仓位运作,且基金的大额申购赎回不会对投资运作产生较大影响,牛市中主动股票型基金很难战胜ETF。而在熊市末期,市场处在筑底阶段,估值水平处在历史非常低的位置,投资者有抄底的需求,这时利用ETF抄底,投资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主动基金在此阶段的仓位相对较低。在熊市末期及牛市中,适合配置被动型产品。
从市场风格来看,在市场没有明显的风格及板块行情时,主动投资通过选择板块或风格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低,此时配置指数型产品可以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
在市场接近周期高点或者市场处在结构性行情时,宽基ETF的投资机会可能较小,投资者可以配置细分行业、主题类ETF,抓住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或者配置Smart Beta ETF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也可以配置商品、债券等不同资产类型的ETF产品,分散投资风险。
如果2020年市场只有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我们会加大布局Smart Beta ETF、优势行业主题类ETF以及商品类ETF。
中国的α机会在哪里?
在消费、科技、医药等板块。
2020年会是哪些因素在博弈?
影响你们长期和短期配置的风险有哪些?
目前影响A股市场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演变方向的不确定。但这两个因素基本已经被市场充分预期。
当前市场有三个比较确定的因素:一是全球货币政策的放松,国内持续推出稳增长政策;二是外资持续流入比较确定,2019年预期有5000亿左右的净流入,未来几年仍会以比较快的速度持续流入;第三个比较确定的因素是5G投资的高增长,从基站的建设到终端再到场景融合应用将带动大量的投资,5G的投资会带动整个科技板块。
这些确定性与不确定因素的博弈影响市场未来的走势,我们对2020年A股市场的走势相对乐观。从短期来看,配置股票市场的主要风险是CPI指数的超预期上涨影响货币政策放松的节奏,长期风险是中国经济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否按照预期企稳回升。
撰文:马珊珊 编辑:童云晋、沈航
可点击下方图片订阅最新杂志!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港铁|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