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否,知否》看子女教育观

从《知否,知否》看子女教育观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剧集播出了十几集,豆瓣评价已经达到8.2分,成绩惊喜。不仅仅是这部电视剧由刚刚官宣完的赵丽颖和冯绍峰主演,各位演员表演精湛,还因为这部戏制作精良,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发展合理,完整得为我们展现了一部北宋官宦家庭,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奋斗故事。

故事从主人公明兰小时候说起,父亲盛紘有一妻两妾,大娘子王若弗性格强悍,常常怼天怼地怼空气,所以不为丈夫待见。林小娘外表柔弱,功于心计,善于以泪水和言语打动人心,深得盛紘喜爱,在与大娘子的争斗中一度处于上风。卫小娘是盛紘花钱买来的妾,出身贫寒,心地善良。

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六姑娘明兰虽聪慧貌美,但为了生存,从小就和母亲卫小娘处处隐忍。后来卫小娘被林小娘设计害死,明兰到了祖母处生活,才可以和其他姊妹们一起接受教育,但常常在四姐墨兰和五姐如兰的争斗中受到倾轧。

剧中有一集是孔嬷嬷教导墨兰、如兰、明兰插花,惩罚三人的故事相当精彩。

从《知否,知否》看子女教育观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起因是课堂上,墨兰处处争强好胜,缠着孔嬷嬷问这问那,如兰几次想要询问都被打断,性格如母的如兰自然不受这个气。在孔嬷嬷借口喝茶的空,气不过的如兰挑出墨兰的不是来,墨兰反唇相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得吵起来,明兰相劝也无济于事,二人越吵越凶。

这一切被隐身门后的孔嬷嬷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她便将盛紘夫妇、林小娘一并请出来,实施了一场精彩的惩戒教育。

盛紘一看女儿们惹出祸事来,张口便骂,要动用家法。但孔嬷嬷却说,天底下逃不过一个理字,打之前先要让姑娘们明白为什么挨的打,自己到底错在哪儿了。

她先问墨兰:“五姑娘说你处处抢了妹妹们的风头,霸占我的上课时间,你可认?”岂知墨兰不答反争:“都是墨儿的错,墨儿原想着孔嬷嬷难得来一趟,便想着多学些东西,好为爹爹争脸,为家里争光。”

乍一听,这话没错啊,尤其是当着家长盛紘的面,他最好面子、家族利益的,当爹的肯定觉得女儿有出息、大气、为家里着想。但是孔嬷嬷却一语道破墨兰的小心思,说她聪明反被聪明误。指出她有两错,一错不该张口闭口的庶出嫡出,虽是庶出,却比嫡出的还要金贵,一句不和便要死要活得撒泼抱怨,这是大家的规范吗?第二,心中念头不好,口口声声说要为家族争光争脸,难道盛府只有一位姑娘?妹妹们就不需要争光长脸?

墨兰还要狡辩,孔嬷嬷却向盛紘说,在子女众多的家族里,做父母的定要一碗水端平,才可避免兄弟姊妹生出嫌隙。只有家人一心,家族才可兴旺。说的盛紘和林小娘哑口无言,有心袒护却也干瞪眼。

孔嬷嬷随后又指出了如兰的错误,说的如兰也是心服口服,甘愿受罚。在讲到明兰的时候,盛紘认为明兰无错,不必受累挨罚,但是孔嬷嬷却说,明兰受罚是为了叫姊妹们知道,一个家族里面是共荣共损。林小娘又贸贸然提出让墨兰替明兰挨罚,看似通情达理,却是以退为进,将明兰陷入姊妹围攻的境地。孔嬷嬷最是眼明,她指出,今日一同挨罚,姐妹们便揭过这一页,若是让墨兰代罚,姊妹们日后难免会生出嫌隙来。

其实孔嬷嬷知道,不能进了林小娘的圈套,想想那吃了明亏的墨兰以后难免不会给明兰黑亏吃。在这错综复杂的大家族里,孔嬷嬷看似严惩,实则保护了明兰。好在明兰聪慧,虽挨了打,却心里高兴,十分佩服孔嬷嬷的未雨绸缪,谋而后动,敲山震虎,明打实保的高明手段。

一场看似教育子女的戏,实则给家中的盛紘、大娘子、林小娘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也给观众上了一课。

从《知否,知否》看子女教育观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这几年,面对家长的校闹,面对有的人支持体罚,有的人不支持体罚,众说纷纭。看了孔嬷嬷的教育课,我想说:体罚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在明理。

孔嬷嬷在惩罚三位姑娘的时候有三点值得称赞。

第一,不动气、不懊恼,不指责孩子们扰乱课堂,更不是以老师的威严去逼迫学生认错。而是指出学生错在何处?为何而错?当着家长的面罚,这样的体罚,即使罚了,家长们也是无话可说,无言可辩。

有两部电影《我们天上见》和韩国《我的野蛮女友》里面都有关于体罚的片段。第一部片子里的老爷爷,当孙女犯错的时候,会叫孙女去拿戒尺,而且双手呈给爷爷,准备挨打。第二部片子里,男主角的妈妈是手里有什么就拿什么打。

同样是打孩子,爷爷拿的是“家法”,拿起戒尺是在“执法”。孙女在拿戒尺的时候就很清楚为什么挨打了,甚至犯了什么错挨几下打斗可能是清楚的。而后面那个妈妈却很情绪化了,不问工具、不知轻重,不是执法,倒像出气。所以,男孩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哪天犯了什么错,错在哪里?他只要关心今天老妈心情好不好就可以了。试问两种体罚,哪个孩子会更明辨是非?哪个孩子将来会把握好生活的尺度?

从《知否,知否》看子女教育观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的家长、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是否打孩子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往往会被孩子气得受不了而打,老师也会因为学生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或者没有写完作业而打。若是家长老师在“执法”,孩子可打。但若是为了发泄情绪,将孩子乱打一气,孩子自然是心中不服,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让彼此之间生出很多罅隙来。

经常听老师们在抱怨,现在的孩子说不得、打不得。而我认为,孩子不管是说还是打,这些都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明事理、懂人情,孩子小时候懂得了礼法,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长大了自然可以少走弯路,成为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人。

第二,做事先要理清思路,谋定而后动。

在盛家这个大家庭里,牵一发而动全身,孔嬷嬷能将墨兰和如兰的错指的一清二楚,且无可辩驳,让在座的家长们也是心服口服,所以在执法的时候,墨兰被打的涕泪横流,林小娘即使心疼如焚,却也是挑不出半个不字来。罚跪的蒲团,打人的戒尺,甚至包括打完以后敷手的冰帕子都是提前准备好了的。做事有章有法,有尺有度,讲话不疾不徐,做事有条不紊,这样的风范才是我们该学习的。

从《知否,知否》看子女教育观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被事情气昏了头,口不择言,思路不清,事后便后悔。殊不知能在混乱如麻的思绪中理清头绪却是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

我有一友,在医保理赔处专管疑难杂症。有一次,一位大病人员到她们所在单位报销医药费,工作人员发现他的报销单不符合规定,便没有给他报销。这位大病人员本身大病,花销不少,药费不报销,自然气不服,便开始上访。上访的结果依然是他的单子不合格,无法按照规定报销。大病人员一气之下,便躺在了单位的走廊上,堵在办公室门口,引得来往的人员驻足观望。

单位实在无法,让本来已经调到别的部门的朋友回来看一下。朋友一看,发现单子不合格。便让他找到开单子的单位电话,在一一排查完后,终于找到问题症结。然后告诉他补救的办法,迅速办理相关手续,将这位难缠的上访人员高高兴兴得打发走了。

你看,事情就是这样简单。粗暴的拒绝和推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便是找到症结,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孔嬷嬷便是做到了思路清晰,各自领罚。即使后来林小娘胡搅蛮缠,也是被她四两拨千斤,回到正题中。

第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瞻远瞩,方得教育。

孔嬷嬷在与盛老太太的谈话中早就流露出了对明兰的喜爱,也看出了明兰的聪慧。她有心教导,却又害怕这样的偏爱反而会给势单力孤的明兰带来麻烦,所以她不动声色,以身说法,让明兰真正见识了什么才是大家风范。好在明兰聪慧,看出了孔嬷嬷的高明之处,跟祖母说:“跟了这样的师傅学习,即使一天挨一顿打也是值得的呢。”

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老师、做家长,自身尚不正确,如何教的了学生?如何教育了孩子?有的家长,自己忙着玩游戏、搞聚会,却要孩子好好学习?有的老师,自己不读书,不自我提升,如何教导得了学生努力学习?

都说“富不过三代”,而那些能够累世富裕的名门望族,都是秉承严谨的家风,子女勤勉刻苦才可富贵延年,保得家族昌盛。

从《知否,知否》看子女教育观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晚清名臣曾国藩,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对风雨飘摇的清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的治家格言,也被后人称赞。有人统计,曾国藩八代中,没有一个败家子,三代之后,依然人才不断。这与他严格的治家尺度,规范的做人标准不无干系。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电视剧虽是艺术形式,但是里面折射出来立身处世的道理却值得我们去学习。一场热闹的孔嬷嬷罚三姐妹的戏也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所获颇丰。愿你也能从中悟到一二分,做一个好父母、好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知否,知否》看子女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