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变身记

老师变身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师,您太会玩了,我们服了 ......

“童真与诗意相遇”


Miss Nelson is Missing《尼尔森小姐不见了》,讲述温柔女老师Nelson如何震住班里熊孩子的故事,诙谐有趣。美式幽默,只要是上学的孩子,都会超爱的一本书。Nelson小姐所教的207班,可是全校最乱,简直闹翻天!于是她觉得,该想点办法了...一夜之间,孩子们变得很乖,而且学会自觉遵守规矩,老师到底想了个什么神奇办法呢?

作者哈利·阿拉德和詹姆斯·马歇尔凭着对人性敏锐的洞察,用想象力和幽默感描绘出学生与老师间微妙的关系。赢得“小读者奖”、“儿童图画故事书奖”。马歇尔创作了不少书籍,不少形象,但在世时几乎没获过任何奖项。但当那些看似光彩炫目的图书逐渐黯淡时,他的书却长销不衰。大概因为作品关涉一些永恒主题,如温暖友爱和人性弱点。他是人类情感的敏锐观察者,作品蕴涵着爱心、机智和童趣。

从老师的转变可以发现,原来一贯实行爱的教育方法出现瓶颈,无法突破温和面貌教导出的207班,不能控制混乱局面。于是,她伪装成严师,与孩子形成不可逾越的距离,建立起 “铁的纪律”。本系列图书用故事展现刚柔并济的教育模式。作者并不否认温和教师的能力,也没有挞伐严厉老师的极权。他用两种不同模式教育理念,影响了这群个性十足的孩子,故事最终和谐圆满,将一段棘手的师生关系变为轻松有趣,又值得思考的故事。

207教室的孩子们,又开始捣乱。纸团粘在天花板上。纸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他们是学校最混乱的班级。“现在,请大家安静下来”,尼尔森小姐用甜美声音说。他们没安静下来。窃窃私语、咯咯地笑。扭动身体、做鬼脸。在故事时间甚至很粗鲁。而且总拒绝完成作业“必须有所行动了。第二天早上,老师竟没来学校。 “喔!”孩子们欢呼。“现在我们可以彻底自由了!”他们做了更多纸团纸飞机。“今天让我们狠狠的玩吧!”他们说。

“等一下!”传来一个令人不愉快的声音。一位穿着难看黑色外套的女人站在他们前面。“我是你们的新老师,维奥拉.斯沃普小姐。”她用尺子抽打课桌。“尼尔森小姐在哪?”孩子们问。 “别操这个心了!”斯沃普小姐呵斥:“打开数学课本!”尼尔森小姐的孩子们按斯沃普小姐的指示做了。他们看出来,她是个真正的女巫。她可是玩真的。很快,她迫使他们认真工作。还留更多家庭作业。

“我们今天的故事时间取消了”,斯沃普小姐说。“闭上你们的嘴!”“安静的好好坐着!“如果你们有违反纪律行为,那就对不起了。207教室的孩子还从没觉得,事情如此艰难。好几天过去,一点儿尼尔森小姐的消息也没有。孩子们想念尼尔森小姐了!“也许我们该试着找到她”,一些人来到警察局。麦克斯.莫格警官接受了这个案子。听了孩子们的陈述,他摸着自己的下巴。“呣…“我想,尼尔森小姐失踪了!莫格警官也帮不了什么忙。

另一些孩子去了尼尔森小姐家。窗帘紧拉着,敲门也没回应。其实,他们看见唯一到这条街来的人,是邪恶的斯沃普小姐。“如果她看见我们会布置更多作业。”他们马上逃走了。也许,尼尔森小姐遇到什么可怕的事!“也许,她被鲨鱼吃掉了!”一个孩子说。但这看起来,不太可能。“也许尼尔森小姐去火星了!”另一孩子说。但这看来也不太可能。“我知道了!” 一个孩子喊道。“也许,尼尔森小姐的汽车被一群发怒的蝴蝶搬走了。”但,这是所有可能中,最离谱的。孩子们变得非常沮丧。

似乎,尼尔森小姐再不会回来。而且,他们将永远无法摆脱斯沃普小姐的“残酷统治”了。突然听到,走廊传来脚步声。“老巫婆来啦”,他们小声嘀咕着。“孩子们,你们好!”传来一个甜美声音。是尼尔森小姐!“你们想我了么?”她问。“我们当然想你!”所有孩子都喊起来。“你去哪了?”“那是我的小秘密”,“我们讲故事好吗?”“太好了!” 孩子们喊道。

尼尔森小姐注意到,讲故事过程中没有一个人表现粗鲁或愚蠢。“是什么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可喜的变化?”她问。“那是我们的小秘密”,孩子们说。晚上回家尼尔森脱下外套,挂在衣橱里(正好,旁边是件难看的黑色外套)。上床睡觉时,她哼着小曲。“她微笑着自言自语:“我永远也不会告诉别人。”顺便说一句,莫格警官正在忙一件新案子,寻找斯沃普小姐。

看了这个绘本,想起很多年前一个老片子~寻找回来的世界。那是一群工读学校的孩子,与一群个性迥异的老师之间的故事。同样是不服管教,乱哄哄的班级,各种叛逆反抗,捣乱,撒野,粗鲁,甚至未婚先孕,自杀未遂。老师们一筹莫展,有的严厉,有的刻板,有的贬损,有的轻视,只有一位女教师用自己的赤诚之心,让那群所谓坏孩子重新感受到被理解,被关爱,被尊重。于是,他们也以赤子之心回报,重拾做人的尊严,重新学习爱护自己,珍惜自己。

刚刚,闺女幼儿园一位小同学的妈妈,还跟我感慨,不知对孩子该松还是紧?松了,怕以后成了脱缰野马,不好管,尤其是对男孩儿。严了,又怕孩子个性过于怯懦,束缚了创造力。我说,也许,管教孩子的松紧力度,跟是否难管并没有必然联系呢?就像绘本里的老师一黑一白,其实没有绝对。孩子们之前的放纵,并不是因为老师的温和,而是缺乏基本规则与界限。孩子们之后的乖巧听话,也未必能够因为被威慑,被恐吓而持久。关键还在于,我们与孩子是否心灵想通,能否读懂孩子们各种捣乱折腾背后,所传递的情感信息。

前后两位老师的变身,其实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差异,更是对孩子们态度的反差。一个温和友善,一个严苛凶狠。一个娓娓道来,一个简单粗暴。一个愿意靠近和聆听孩子们,一个疏远冷漠。于是,孩子们在被迫屈从之下,才觉得变身之前,老师的温情宽容何等珍贵。于是,他们开始担心老师,开始千方百计寻找老师,也开始自我管理,开始想办法自救。他们或许是初次,体会着分离的哀伤,尝到了思念的滋味。一夜之间,他们就长大了,知道了该去体谅别人,知道了尊重和珍惜。他们望眼欲穿。

于是,当走廊钱上又响起熟悉的脚步声,甜美的呼唤传来,孩子们欣喜若狂。他们喜欢的老师又回来了!他们又能在一起了!他们变得可以交流,懂事乖巧,即便老师没有怒吼,他们也知道了,规则和界限的含义。

恰巧,最近闺女也换了一家幼儿园。这几天,突然情绪起伏,哭闹着不肯去,说是要回以前那所小小的简陋幼儿园,要去找以前的老师。联系到最近目睹的几个师生互动场景,我有些无语。孩子都是玻璃心,敏感纯真。大人可能一厢情愿地以为,设施更齐全,更高大上的幼儿园或者学校,才是孩子最好的选择。

其实,不然。孩子们更渴望温和友善,耐心细致,发自内心喜欢他们的老师。动辄呵斥惩罚,严苛冷漠,疏离的老师,都让孩子敬而远之,像黑女巫般可怕。但愿,我家闺女能慢慢适应,慢慢知道,不是所有老师都如此。这,也是她不得不面对的长大的过程。

老师变身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师变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