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路和桥

天边渐渐地亮了起来,淡青色的天际抹上了一层粉红,大地刚从朦胧中苏醒,花草还挂着梦中的泪珠,树林中的鸟儿唱着晨歌。

我从小区门口走出,呼吸着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开始了每天早上的跑步锻炼。

小区的门口是一条四车道东西走向的柏油马路,连接着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车道两侧都是隔离带,栽种着树木,一年四季青翠碧绿,令人赏心悦目。隔离带外,便是非机动车道,

图片发自App

再往上,便是宽阔的绿化带,品种繁多的树木一颗颗镶嵌在平坦的草坪上。在绿化带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有一条宽约两米的人行道,人行道上每隔几米便有一颗宛如蘑菇状的大树,为走路的人们遮阳挡雨、默默守护。

我穿行在这条林荫小道上,享受着雨露花香,享受着原是故乡之地的踏实感。

眼前的这条柏油马路,就是故乡小路的前身。四十多年前,走出家门,上学上街便是这条一尺多宽、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小道上还有几座摇摇欲坠的小木桥。当年的情景虽时隔多年,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记得七十年代初,我刚上小学时,听父母说沿着门前小路,出门往西走,过三个木桥,再走走三四里路到了街上,便有一个百货公司,那里生活和学习用品齐全。我记在心里,把父母平时给的一分、二分、五分小硬币,一个个积攒起来,放进玻璃瓶中。

看到有一小堆了,乘着一个礼拜天,数了数放进棉袄衣袋里,扣紧了钮扣,兴奋地跨出了房门,不管天寒地冻,迎着呼啸的北风,大步往街上走去,一路上遇到的都是走着上街的人。

早上八九点了,太阳依然躲在厚厚的云层里,仿佛听到寒风呼啸似的,吓得不敢出来。走不多远,早上喝热粥时身上腾腾热量,被无情的大风吹得一干二净,生疼的眼睛、红肿的耳朵鼻子,打颤的牙齿,是对我横眉冷对寒风的战果。一双手套进旧棉袄的袖管里,不到万不得已不敢抽出,一双脚躲在单层布鞋里,只有奋力奔跑,才能把令人讨厌的寒气从脚趾头驱走赶跑。

我在冻的灰白泥路上连走带跑,走了几百米,一座离水面高高的,桥面窄而长,歪而斜的木桥,横亘在眼前:四根细而弯的木头,拼成四截,连成一体,用很大的爬钉(这种‘冖’形状的铁钉)牢牢的固定,木头搁在枕木上,而支撑枕木的是两根细长的木桩,站立在波涛滚滚的寒水里,似乎在索索发抖。

看到眼前的一切,我毛骨悚然,心提到嗓子眼,不敢直立,低下头、弓着腰,抽出两手摆平,小心翼翼迈着小步,走上木桥,当我颤颤巍巍来到桥中央时,桥面似乎晃荡起来,我赶紧不动,慢慢蹲下身子,葡伏在桥面上,两只小手紧紧抓牢寒气逼人的桥面,往前慢慢挪动着身子,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到了桥尾时已经惊出一身冷汗。

幸好后面的两座桥比第一座桥短了许多,桥面还铺着木板,让我胆子大了许多,顺顺利利走了过去,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进了肚子里。

来到百货公司,看着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日用百货,我好像巜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得眼花缭乱,感到新奇、惊讶,这就是我童年时代难以忘怀的激动人心的画面。

时光荏苒,到了八十年代初,家乡的泥土路乘着改革的东风,发生了质的变化,路基结实了,路面比原来双倍宽了,马路上开始有了自行车欢快的铃声;三座木桥,都变成了坚固的水泥桥。可是河水开始变混浊了,漂浮着一些建筑和生活的丟弃物,桥面是间隔十几公分的两块并列水泥楼板。留有隔缝,我想是为了节省楼板,增加桥面宽度。

就是这条不把它当回事的隔缝,曾经让我连人带车跌到了河里,经历了第一次连车落水的危险瞬间。

记得那是一年的夏天,我上初一,刚学会骑车,下午放学后,小个子的我,从家里推着辆大而笨重的二八自行车出了门,经过第一座桥时,看到窄而长的桥,桥板隔缝之间又有望不见底的河水,胆怯的象个老鼠,不敢骑着过桥,下车推行而过。

到了第二座桥时,看到前面一个年轻人飞快骑过桥,我也象吃了豹子胆一样骑了上去,可到了桥上,内心却慌乱起来,从高高的自行车上往下看去,窄小的桥面,比车轮宽不了多少,长长的隔缝,令人心惊肉跳,顿时抓着车把的手抖了起来,自行车前轮开始左右晃动,心里一发慌,前轮便落进了隔缝,人和车从桥上栽了下去,跌在河里厚厚的水葫芦上。

好在当时提倡积肥运动,农村每条河里都长满了水花生和水葫芦,不然的话后果简直无法想象。有了它的抵挡,没有沉入水底,我在水面挣扎时,幸亏被附近好心人及时发现,拉我上岸。

我推着车回家,偷偷地把湿衣服换掉,没有让父母知道,生怕他们责怪我,不允许我再骑车。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从此好长时间,走到桥前望而怯步,总是谨小慎微推车而过。

时光匆匆,到了二十一世纪初,这条乡间小路又得以改革深入,一下子拓宽到两米多,水泥桥宽由两块楼板换成了三块,可桥下的河水,越来越脏,淌满了废弃的塑料袋、瓶子,泡沫和生活垃圾,老远就闻到一股腐烂的臭味。桥面变宽了,隔缝去除了,胆小的女人和孩子不再提心吊胆,来往的车辆象在平坦大道一样安心行驶。

路是拓宽了,未铺沙石,晴天无所谓,就怕连续阴雨。一到雨天,路面湿滑、粘稠,再加上机动车辆的碾压,变得坑坑洼洼,步行的人走不多远,举步维艰,鞋底沾满了厚厚的泥巴,腿往上一提,脚抽岀来了可鞋子深深地陷进烂泥里,只好踮起一只脚,弯下身子,拨出了脏巴巴的鞋子,裤管上溅满了泥浆,心情不用说有多槽糕。

那些骑自行车的人行不多远,前后轮被烂泥卡在挡板里,进退两难,只好寻找树枝、竹片,把这些死皮赖脸不肯滚出的泥巴,用力拨掉;心情急燥的人,直接抓起车杠,用力向下掼车,意图把泥巴甩掉;力气大的人干脆把车扛在肩上,赤脚而行。至于电动车、摩托车索性在家休息,不敢劳它大驾,路上帮倒忙。

这条乡村泥路,又过了几年,政府重新改造,维修加固,铺上了细砂石子,让老百姓不管起风下雨,出门无后顾之忧。

直到二〇一〇年,政府规划把我们邻近县城的几个村拆迁开发,百姓重新安置,我们才永远告别了这条充满酸甜苦辣的故乡路、故乡的桥,宽阔的柏油马路就在故乡的地方穿行而过,几十米宽的景观桥连接着两岸,桥面光滑整洁,桥栏做工精致,古朴典雅。桥下河道笔直,河水清澈,两岸用石头砌筑,桥上装着景观灯,岸边宽宽的绿化带里,树木环绕,花草点缀。

从此,故乡的路、故乡的桥深深刻在脑子里,留住记忆深处,八十年代程琳的歌《故乡情》时常在我耳畔回响: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

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以往的环境依然在梦中。

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难锁我童年一寸心。

故乡的土,故乡的人,故乡有我一颗少年的心。

几度风雨走,几度雪飞春,以往的欢笑依然在梦中。

他乡人也亲,他乡土也好,难锁我少年一寸心。

故乡的爱,故乡的情,故乡有我青春的歌声。

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以往的同伴依然在梦中。

他乡也有情,他乡也有爱,我却常在梦里故乡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乡的路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