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0 是Stripe模式,2个80G,最后的物理硬盘容量是160G
做RAID1是Mirror模式,2个80G,镜像后只有80G,当然最好要2个硬盘
做RAID0+1至少要3个硬盘,一块做数据安全 ,具体怎么存储,有待看书。
Array的概念,大概就是阵列吧,几个盘放在一起成为一个Array
Array的模式就是上面的 Stripe Mirror什么的。
我把2个硬盘放入Array1,作Mirror模式,Assignment 这2个硬盘。
Ctrl+Y确认后,创建Array,提示我哪个盘做Source,选择后,开始把Source盘中的内容镜像到Target盘上。
以40-60台单服务器使用的promise fast track tx2000为例,这是一种使用最多的阵列卡,价格不错,性能好,使用方法也同这里站长推荐的tx2。同时考虑到网上d版大多为2000系统,加上篇幅有限,那么这里就仅以2000系统为例。
首先我们把创世纪系统第一个区克隆到c盘,这里的c盘是指你事先找一个普通的de硬盘连接在主板上,这个盘可以以后做系统和备份盘,也可以用来把系统克隆上阵列,这个在后面提到。克隆好以后,关机。我们把tx2卡插到靠近agp槽的第2或者第4各pci上面,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尽可能避免与网卡,其是千兆卡冲突,创世纪官方推荐网卡插在第1或者第3、5槽,就是单数槽。据说是避免与软声卡之类的冲突;插好以后,千万不要连接硬盘,否则可能根本不能用。插好卡以后我们进入2000系统,系统会提示发现新硬,题诗安装驱动,选择下一步以后,提示输入驱动的位置,我们插入promise提供的安装软磁盘,在确定驱动位置的地址兰输入a:\\win2000,选择下一步,直到安装完成,然后重新启动,还是不要连接硬盘,在进入2000,看到设备管理器的磁盘驱动器下面出现promise device。这时候说明阵列卡安装成功了。关机,插上硬盘,在这里强烈推荐使用4块40或60g硬盘,因为盘数越多速度越快!tx2000有两个ide接口,每条数据线带两块盘,主从跳线设置好,和普通的设置方法一样,特别说明一下,如果你需要用3块盘,那么第3块一定要作为第1个ide口上面的那个硬盘的从盘。接好以后开机,等系统检测完了以后,阵列卡的bios开始工作,并在寻找完硬盘以后提示发现了几个盘,还有题是你按ctrl+f进入设置界面。我们按ctrl+f,进入设置界面,选择地3项创建阵列,就是define array,我们以创建raid 0为例,阵列模式(mode)选择stripe,下面的分块选择最大,比如256k,然后下面列出了你目前的硬盘数量,用空格健来选择,我们都选择y,最后按ctrl+y保存,在按y退出,这样阵列就创建好了。接下来就是用sfdisk分区,或者启动系统,用2000的磁盘管理分区也可以。最后就是以区对区的形式分别克隆系统,我想到这一步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在sfdisk,2000系统里面,整个阵列被视为一块大小为几个硬盘总和的大硬盘,那么对这个“大硬盘”的操作方法就和操作一盘硬盘的方法一样,就不再多说了。
前面说到的那个系统盘,如果不想要它,只需要一个阵列独立工作,那么这个时候可以把它里面的东西克隆上阵列了,应该事先单独给阵列分一个区用于克隆系统,就是c盘,克隆完以后拿掉系统盘,用sfdisk把你刚才克上去的系统区设置为活动分区,并重写mbr引导,最后再主板bios设置为从scsi设备启动就可以了。当然这一步也可以事先设置。
最后特别提到一点就是掉阵列,这是大家最最害怕的事情,promise会尽力避免这一故障,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做好下面3个关键性的工作:
1,保证使用300w以上的大功率电源,因为挂接硬盘的数量太多,普通电源根本不能胜任。
2,最好为每个盘或者机箱配备散热风扇。因为组成阵列以后,每一块硬盘都与同伴同时工作,这样硬盘工作量会加大。
3,务必保证几个硬盘的电源线连接稳定,最好用胶布固定。
4,保证阵列卡插接稳固。
5,最后一点了,就是给服务器配备ups不间断电源。
现在,拥护nt的越来越多,反对2000的也越来越多。的确,就稳定性,资源占用率来讲,nt的确有它的优势。但是2000真得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吗?其实不然。如果就剩余价值来讲,它的优势,除了兼容更多的杀毒软件以外,还有一点就是软阵列了,这对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网吧老板来说应该是一大福音。
在win2000当中,阵列是以动态磁盘的形式出现的,每个分区被称为“卷”,在2000中,类似于raid1,raid0+1中用于做备份的盘,叫做镜像卷,类似于jbod中仅仅追求总容量的区,被称为跨区卷,而类似raid0中的每个文件以块的形势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硬盘分区,被称为带区卷。我们现在做的软阵列,正是需要性能丝毫不亚于同样数目硬盘的硬阵列的带区卷。但是软阵列有他自己的缺陷,就是在普通pc机中最多支持不超过3块盘,因为剩下一个ide接口要提供给光驱或母盘使用。即使这样,使用软阵列的网吧,可以在节省阵列卡的情况下使自己的网吧带到50-60台。还有必须说明的是,3快硬盘组成的软阵列,效果优于2块sata通过集成阵列卡组成的硬阵列。
废话少说,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怎么设置。
主机推荐使用微星845pe,这款主板支持最新的ata133。我还是不建议是用865或者875,很浪费的,有那点钱你不如买promise tx2000了。cpu使用p4-2.4吧,软阵列需要耗费一些cpu和内存资源的。内存建议768m、ddr333。其他的,tp-link 32位千兆网卡,型号我忘记了,不过没关系,32位的就那一款。显卡随便,反正不玩游戏。最后关键是硬盘,请准备1个80g和2个60g。好了下面我们开始。硬盘连接方法:ide0主盘接80g,从盘接1个60g,ide1主盘接1个60g。用sfdisk给80g的盘分出一个10g的区,用于克创世纪2003 2000版的c盘,其余的盘什么都不要做。克隆好了以后开机,进入2000,安装好主板驱动,注册完毕,一切都好了,重新启动,在进入管理工具--磁盘管理,你会看到出了目前已经被使用的c盘以外,其他的都是未指派的空间。你随便点一个盘,选择升级到动态磁盘,然后把所有的盘都选中,下一步下一步,最后完成,这样第一步就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分区,随便选一处空间,选择创建卷--带区卷,下一步以后会提示你输入这个区需要的空间。千万注意!这一步首先要把上面列表中左边的所有硬盘都添加到右面,然后再输入空间。此时,如果你输入为2000m,那么分区以后的空间实际为6000m,这个空间大小是你刚才输入那个数字的三倍。为什么是三倍呢,因为你添加了3块盘近来啊,这样性能就是最高了,他表示把同一文件均匀分配到3块盘上面,就相当于raid0模式了。知道怎么分区,我们就可以按照我们的需要分区了。d盘是系统盘,建议12g,那么我们就输入4096,乘以3以后就是12288m了,正好12g。分好了,下一步,选好驱动器盘符,在下一步,选择快速格式化,ntfs格式。接着完成,这样一个区就创建好了。其他区也就这么分。分好以后,系统提示重新启动,可能要连续重新启动两次。启动完成,在去我的电脑看看,刚才的创建的盘就出来了。这时候还会剩余大概10g空间,把它分为一个简单卷,用来存放备份吧。
最后,开始拷贝系统,软阵列和硬阵列不一样,dos下面是绝对看不到的,所以不可能用ghost来克隆了。我们就用那剩余的一个ide借口,挂上母盘,开始用windows commander拷贝吧。速度也不慢:)
需要注意的是,d盘很多文件为了安全性,是不能用windows command复制的。我们得手工来“复制,粘贴”,速度慢点,但是以后用起来就快啦,还有,复制之前,把母盘上面d:\\system\\winsows\\system\\fclas*.**e,sy***plorer.exe这两个文件的拒绝访问权限先拿掉,不然也不可能复制的。
一切都好了,拿掉母盘,接上光驱,都没问题了,好了,客户机开机,你会发现性能好得很的。:)软阵列不用担心停电,不可能掉阵列的。不用的时候,每个盘拿下来,用sfdisk重新分区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在win2000当中,阵列是以动态磁盘的形式出现的,每个分区被称为“卷”,在2000中,类似于raid1,raid0+1中用于做备份的盘,叫做镜像卷,类似于jbod中仅仅追求总容量的区,被称为跨区卷,而类似raid0中的每个文件以块的形势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硬盘分区,被称为带区卷。我们现在做的软阵列,正是需要性能丝毫不亚于同样数目硬盘的硬阵列的带区卷。但是软阵列有他自己的缺陷,就是在普通pc机中最多支持不超过3块盘,因为剩下一个ide接口要提供给光驱或母盘使用。即使这样,使用软阵列的网吧,可以在节省阵列卡的情况下使自己的网吧带到50-60台。还有必须说明的是,3快硬盘组成的软阵列,效果优于2块sata通过集成阵列卡组成的硬阵列。
废话少说,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怎么设置。
主机推荐使用微星845pe,这款主板支持最新的ata133。我还是不建议是用865或者875,很浪费的,有那点钱你不如买promise tx2000了。cpu使用p4-2.4吧,软阵列需要耗费一些cpu和内存资源的。内存建议768m、ddr333。其他的,tp-link 32位千兆网卡,型号我忘记了,不过没关系,32位的就那一款。显卡随便,反正不玩游戏。最后关键是硬盘,请准备1个80g和2个60g。好了下面我们开始。硬盘连接方法:ide0主盘接80g,从盘接1个60g,ide1主盘接1个60g。用sfdisk给80g的盘分出一个10g的区,用于克创世纪2003 2000版的c盘,其余的盘什么都不要做。克隆好了以后开机,进入2000,安装好主板驱动,注册完毕,一切都好了,重新启动,在进入管理工具--磁盘管理,你会看到出了目前已经被使用的c盘以外,其他的都是未指派的空间。你随便点一个盘,选择升级到动态磁盘,然后把所有的盘都选中,下一步下一步,最后完成,这样第一步就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分区,随便选一处空间,选择创建卷--带区卷,下一步以后会提示你输入这个区需要的空间。千万注意!这一步首先要把上面列表中左边的所有硬盘都添加到右面,然后再输入空间。此时,如果你输入为2000m,那么分区以后的空间实际为6000m,这个空间大小是你刚才输入那个数字的三倍。为什么是三倍呢,因为你添加了3块盘近来啊,这样性能就是最高了,他表示把同一文件均匀分配到3块盘上面,就相当于raid0模式了。知道怎么分区,我们就可以按照我们的需要分区了。d盘是系统盘,建议12g,那么我们就输入4096,乘以3以后就是12288m了,正好12g。分好了,下一步,选好驱动器盘符,在下一步,选择快速格式化,ntfs格式。接着完成,这样一个区就创建好了。其他区也就这么分。分好以后,系统提示重新启动,可能要连续重新启动两次。启动完成,在去我的电脑看看,刚才的创建的盘就出来了。这时候还会剩余大概10g空间,把它分为一个简单卷,用来存放备份吧。
最后,开始拷贝系统,软阵列和硬阵列不一样,dos下面是绝对看不到的,所以不可能用ghost来克隆了。我们就用那剩余的一个ide借口,挂上母盘,开始用windows commander拷贝吧。速度也不慢:)
需要注意的是,d盘很多文件为了安全性,是不能用windows command复制的。我们得手工来“复制,粘贴”,速度慢点,但是以后用起来就快啦,还有,复制之前,把母盘上面d:\\system\\winsows\\system\\fclas*.**e,sy***plorer.exe这两个文件的拒绝访问权限先拿掉,不然也不可能复制的。
一切都好了,拿掉母盘,接上光驱,都没问题了,好了,客户机开机,你会发现性能好得很的。:)软阵列不用担心停电,不可能掉阵列的。不用的时候,每个盘拿下来,用sfdisk重新分区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nt下软阵列的制作过程
nt也支持软raid,包括raid0 ,raid0+1,raid5,其他不多说,重点只说radi0
首先准备一个系统引导硬盘,2个型号一样的硬盘并接好
用系统盘克好c盘并进入nt,进入磁盘管理器,将2个硬盘的分区全部删除,选中第一个硬盘,按住ctrl键不放,在选中第二个硬盘,然后点击右键,选者“建立带区集”,注意,一定要选者“带区集”而不是“卷集”,
输入“带区集”的容量,分完后,系统会提示重新启动,启动后就ok了,以后的操作就不用多说了,可以支持无盘系统,已经做了几个软raid服务器了。
几点注意:
1:软阵列对系统要求高,p4-2g,512m ddr内存是不可以少的
2:做好带区集(软阵列raid0)后,一定要记得做c盘备份,如果c盘挂了,软阵列也就每了。
3,硬盘的型号最好一样。
nt也支持软raid,包括raid0 ,raid0+1,raid5,其他不多说,重点只说radi0
首先准备一个系统引导硬盘,2个型号一样的硬盘并接好
用系统盘克好c盘并进入nt,进入磁盘管理器,将2个硬盘的分区全部删除,选中第一个硬盘,按住ctrl键不放,在选中第二个硬盘,然后点击右键,选者“建立带区集”,注意,一定要选者“带区集”而不是“卷集”,
输入“带区集”的容量,分完后,系统会提示重新启动,启动后就ok了,以后的操作就不用多说了,可以支持无盘系统,已经做了几个软raid服务器了。
几点注意:
1:软阵列对系统要求高,p4-2g,512m ddr内存是不可以少的
2:做好带区集(软阵列raid0)后,一定要记得做c盘备份,如果c盘挂了,软阵列也就每了。
3,硬盘的型号最好一样。
在RAID家族里,RAID 0和RAID 1在个人电脑上应用最广泛,毕竟愿意使用4块甚至更多的硬盘来构筑RAID 0+1或其他硬盘阵列的个人用户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就这两种RAID方式进行讲解。我们选择支持IDE-RAID功能的升技KT7A-R AID主板,一步一步向大家介绍IDE-RAID的安装。升技KT7A-RAID集成的是HighPoint 370芯片,支持RAID 0、1、0+1。
做RAID自然少不了硬盘,RAID 0和RAID 1对磁盘的要求不一样,RAID 1(Mirror)磁盘镜像一般要求两块(或多块)硬盘容量一致,而RAID 0(Striping)磁盘一般没有这个要求,当然,选用容量相似性能相近甚至完全一样的硬盘比较理想。为了方便测试,我们选用两块60GB的希捷酷鱼Ⅳ硬盘(Barracuda ATA Ⅳ、编号ST360021A)。系统选用Duron 750MHz的CPU,2×128MB樵风金条SDRAM,耕升GeForce2 Pro显卡,应该说是比较普通的配置,我们也希望借此了解构建RAID所需的系统要求。 1.RAID 0的创建
第一步
首先要备份好硬盘中的数据。很多用户都没有重视备份这一工作,特别是一些比较粗心的个人用户。创建RAID对数据而言是一项比较危险的操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毁掉整块硬盘的数据,我们首先介绍的RAID 0更是这种情况,在创建RAID 0时,所有阵列中磁盘上的数据都将被抹去,包括硬盘分区表在内。因此要先准备好一张带Fdisk与Format命令的Windows 98启动盘,这也是这一步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第二步
将两块硬盘的跳线设置为Master,分别接上升技KT7A-RAID的IDE3、IDE4口(它们由主板上的HighPoint370芯片控制)。由于RAID 0会重建两块硬盘的分区表,我们就无需考虑硬盘连接的顺序(下文中我们会看到在创建RAID 1时这个顺序很重要)。
第三步
对BIOS进行设置,打开ATA RAID CONTROLLER。我们在升技KT7A-RAID主板的BIOS中进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选项并开启ATA100 RAID IDE CONTROLLER。升技建议将开机顺序全部改为ATA 100 RAID,实际我们发现这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并不可行,难道没有分区的硬盘可以启动吗?因此我们仍然设置软驱作为首选项。
第四步
接下来的设置步骤是创建RAID 0的核心内容,我们以图解方式向大家详细介绍:
1.系统BIOS设置完成以后重启电脑,开机检测时将不会再报告发现硬盘。
2.磁盘的管理将由HighPoint 370芯片接管。
3.下面是非常关键的HighPoint 370 BIOS设置,在HighPoint 370磁盘扫描界面同时按下“Ctrl”和“H”。
4.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界面后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Create RAID”创建RAID。
5.在“Array Mode(阵列模式)”中进行RAID模式选择,这里能够看到RAID 0、RAID 1、RAID 0+1和Span的选项,在此我们选择了RAID 0项。
6.RAID模式选择完成会自动退出到上一级菜单进行“Disk Drives(磁盘驱动器)”选择,一般来说直接回车就行了。
7.下一项设置是条带单位大小,缺省值为64kB,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不予理睬。8.接着是“Start Create(开始创建)”的选项,在你按下“Y”之前,请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重要的数据留在硬盘上,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一旦开始创建RAID,硬盘上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清除。
9.创建完成以后是指定BOOT启动盘,任选一个吧。
2.磁盘的管理将由HighPoint 370芯片接管。
3.下面是非常关键的HighPoint 370 BIOS设置,在HighPoint 370磁盘扫描界面同时按下“Ctrl”和“H”。
4.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界面后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Create RAID”创建RAID。
5.在“Array Mode(阵列模式)”中进行RAID模式选择,这里能够看到RAID 0、RAID 1、RAID 0+1和Span的选项,在此我们选择了RAID 0项。
6.RAID模式选择完成会自动退出到上一级菜单进行“Disk Drives(磁盘驱动器)”选择,一般来说直接回车就行了。
7.下一项设置是条带单位大小,缺省值为64kB,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不予理睬。8.接着是“Start Create(开始创建)”的选项,在你按下“Y”之前,请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重要的数据留在硬盘上,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一旦开始创建RAID,硬盘上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清除。
9.创建完成以后是指定BOOT启动盘,任选一个吧。
按“Esc”键退出,当然少不了按下“Y”来确认一下。
HighPoint 370 BIO*没有提供类似“**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设置后是不可逆转的
第五步
再次重启电脑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Striping(RAID 0)for Array #0”字样了。插入先前制作的启动盘,启动DOS。打开Fdisk程序,咦?怎么就一个硬盘可见?是的,RAID阵列已经整个被看作了一块硬盘,对于操作系统而言,RAID完全透明,我们大可不必费心RAID磁盘的管理,这些都由控制芯片完成。接下来按照普通单硬盘方法进行分区,你会发现“这个”硬盘的容量“变”大了,仔细算算,对,总容量就是两块硬盘相加的容量!我们可以把RAID 0的读写比喻成拉链,它把数据分开在两个硬盘上,读取数据会变得更快,而且不会浪费磁盘空间。在分区和格式化后千万别忘了激活主分区。
第六步
选择操作系统让我们颇费周折,HighPoint370芯片提供对Windows98/NT/2000/XP的驱动支持,考虑到使RAID功能面向的是相对高级的用户,所以我们选择了对新硬件支持更好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英文版(采用英文版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后面的Winbench测试,大家自己使用RAID完全可以用中文版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0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硬件支持方面显然不如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第七步
对于采用RAID的电脑,操作系统的安装和普通情况下不一样,让我们看看图示,这是在Windows XP完成第一步“文件复制”重启以后出现的画面,安装程序会以英文提示“按下F6安装SCSI设备或RAID磁盘”,这一过程很短,而且用户往往会忽视屏幕下方的提示。
按下F6后出现安装选择,选择“S”将安装RAID控制芯片驱动,选择“Enter”则不安装。
按下“S”键会提示插入RAID芯片驱动盘。
键入回车,安装程序自动搜索驱动盘上的程序,选择“WinXP”那一个并回车。
如果所提供的版本和Windows XP Profesional内置的驱动版本不一致,安装程序会给出提示让用户进行选择。
按下“S”会安装软盘所提供的而按下“Enter”则安装Windows XP Professional
自带的驱动。按下“S”后又需要确认,这次是按“Enter”(这个……确认太多了,呵呵)。接下来是正常的系统安装,和普通安装没有任何区别。
RAID 0的安装设置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会谈谈RAID 1的安装。与RAID 0相比,RAID 1的安装过程要简单许多,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不具破坏性。
2.RAID 1的创建
虽然在原理上和RAID 0完全不一样,但RAID 1的安装设置过程却与RAID 0相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HighPoint 370 BIOS里的设置。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只向大家重点介绍这部分设置:
进入HighPoint 370 BIOS后选择“Create RAID”进行创建:
1.在“Array Mode”上点击回车,在RAID模式选择中选择第二项“Mirror(RAID 1)for Data Security(为数据源盘创建镜像)”。
2.接着是源盘的选择,我们再次提醒用户:务必小心,不要选错。
3.然后是目标盘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像盘或备份盘。
4.然后开始创建。
5.创建完成以后BIOS会提示进行镜像的制作,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6.我们用了大约45分钟才完成60GB的镜像制作,至此RAID 1创建完成。RAID 1会将主盘的数据复制到镜像盘,因此在构建RAID 1时需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把主盘和镜像盘弄混,否则结果将是悲剧性的。RAID 1既可在两块无数据的硬盘上创建,也能够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比RAID 0方便多了(除了漫长的镜像制作过程)。创建完成以后我们试着将其中一块硬盘拔下,HighPoint370 BIOS给出了警告,按下“Esc”,另一块硬盘承担起了源盘的重任,所有数据完好无损。
2.接着是源盘的选择,我们再次提醒用户:务必小心,不要选错。
3.然后是目标盘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像盘或备份盘。
4.然后开始创建。
5.创建完成以后BIOS会提示进行镜像的制作,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6.我们用了大约45分钟才完成60GB的镜像制作,至此RAID 1创建完成。RAID 1会将主盘的数据复制到镜像盘,因此在构建RAID 1时需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把主盘和镜像盘弄混,否则结果将是悲剧性的。RAID 1既可在两块无数据的硬盘上创建,也能够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比RAID 0方便多了(除了漫长的镜像制作过程)。创建完成以后我们试着将其中一块硬盘拔下,HighPoint370 BIOS给出了警告,按下“Esc”,另一块硬盘承担起了源盘的重任,所有数据完好无损。
对于在一块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上添加RAID 1,我们建议的步骤是:打开BIOS中的控制芯片→启动操作系统安装HighPoint 370驱动→关机将源盘和镜像盘接在IDE3、4口→进入HighPoint 370 BIOS设置RAID 1(步骤见上文介绍)→重启系统完成创建。
我们对两种RAID进行了简单的测试,虽然RAID 0的测试成绩让人有些不解,但是实际使用中仍然感觉比单硬盘快了很多,特别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启动异常迅速,进度条一闪而过。至于传输率曲线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我们估计和平台选择有一些关系,毕竟集成芯片在进行这种高数据吞吐量的工作时非常容易被干扰。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也看到RAID 0系统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一度接近60MB/s。与RAID 0相比,RAID 1系统的性能虽然相对单磁盘系统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但测试中我们发现RAID 1的工作曲线显得非常稳定,很少出现波动的情况。再看看Winbench99 2.0中的磁盘测试成绩,一目了然。
对用户和操作系统而言,RAID 0和1是透明不影响任何操作的,我们就像使用一块硬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