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数据分析报告

随着新一轮资本的注入,共享单车市场的战局更加激烈。尤其摩拜单车和ofo单车以总融资12亿美元占据主要共享单车资本。

市场需求与用户态度

以目前市场反响来看,用户对共享单车的态度是积极的。下图显示用户未来使用共享单车的态度:

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数据分析报告_第1张图片

70%的用户表示在未来会经常使用共享单车,28.7%的用户表示会偶尔使用,只有1.2%的用户表示不会再使用共享单车。以此可以看出共享单车满足了用户的刚性需求。

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数据分析报告_第2张图片

从车站/地铁站出发到达目的地是用户的主要使用场景。由此可以推断出上班族和学生族是主要的用户人群,并以节省时间为目的。交通拥堵对于单车市场来说功不可没。健身和出游的场景频次大多发生在节假日中。尝鲜体验的用户会随市场成熟而逐步淘汰。

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数据分析报告_第3张图片

5千米以内的骑行距离占据91%,其中3千米以内占据61%。由此推断,用户在5千米以上距离的场景中多不愿选择共享单车作为出行工具。

结合用户使用场景和骑行距离,从地铁站或车站出发的5千米以内骑行距离刚需为主。

成本与价格

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数据分析报告_第4张图片

从押金、价格、成本角度来看ofo相比摩拜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正因为ofo的低成本,ofo在单车丢失率、损坏率相较摩拜更甚。不过在相同的资本注入情况下,ofo具备以量取胜的资本。理论上,ofo可在成本环节拓展更多的玩法。

融资情况

摩拜融资信息如下:

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数据分析报告_第5张图片

包括腾讯、富士康、携程、红杉资本等投资方,摩拜获得5亿美元以上融资。

ofo融资信息如下:

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数据分析报告_第6张图片

包括滴滴出行、小米科技、中信基金等投资方,ofo获得5亿美元以上融资。

以此可以看出,摩拜和ofo在投资人眼里具有旗鼓相当的地位。也正因为滴滴和腾讯的参与让人们联想到过去滴滴和快滴的合并。外界推测摩拜和ofo会合并,也是由此推断。

舆情指数和品牌策略

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和舆论对有形资产起到关键作用。市场上主要的营销手法主要采用广告和新闻舆论。虽然包括微信微博在内的各渠道入口都对营销起到重要作用,但摩拜和ofo在这方面采用的策略基本相同,我就不在此过多阐述。

反观摩拜以新闻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和ofo以广告为导向的营销策略。我们进行对比:

摩拜在新闻上的投入从17年2月开始加大力度,一度超过ofo若干等级。到目前(截止2017年3月)摩拜的新闻舆情指数达到68而ofo仅为18。摩拜遥遥领先ofo。

但通过百度指数分析,ofo的百度指数却超过摩拜。我们观察下方百度指数的整体统计、PC统计和移动统计:

在2016年末和2017年2月、3月,ofo的指数远超摩拜。但摩拜以20%的增长趋势超过ofo 7%的增长。

我们再看摩拜和ofo的品牌保护,如下图:

摩拜注册商标192,ofo注册商标3;摩拜专利32,ofo为0。在品牌意识上,摩拜胜过ofo一筹。

我们再看摩拜和ofo的关联关键词,如下图:

摩拜和ofo相辅相成,关联性较强。依据摩拜和ofo重叠用户的比例5%的来计算,同时关注摩拜和ofo的用户占有很大比例。

流程设计

在使用流程上,摩拜和ofo均采用缴纳押金和实名认证的策略。但ofo结合支付宝芝麻信用分推出免押金策略。Ofo的底气来源于其单车成本和个人征信。记得当初滴滴和快滴的对决实质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对决,那这次关于个人征信的建设来说,似乎微信并没有入场。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显然,在这场对决中,征信免押金的策略让ofo扳回一局。

界面设计

可以说摩拜和ofo的UI是非常相似的。但也有一些设计概念上的不同。

1.       摩拜单车右下角引入“客服”概念;ofo右下角引入“举报”概念。

2.       Ofo右上角显示活动信息;摩拜显示搜索POI。

3.       摩拜单独设置红包活动按钮,并没有为活动设置独立的页面。

4.       Ofo  APP启动速度比摩拜更快。显然ofo的程序更轻量。

用户满意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ofo的用户满意度超过摩拜6个百分点,但整体相差不大。

总结

综上所述,共享单车市场一家独大的可能性不大,但两者间的竞争会产生良性竞争,最终共同带动共享单车市场的成熟。撰写此文的过程中,我问了某位业内总裁的看法(不愿透露姓名),他说:

一场资本游戏,没啥技术含量。谁也弄不死谁。

对此,我深表赞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数据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