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福克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七) 高原人

      第七章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点

 

图片发自App

      本章将着重讨论四种行为主义学习过程,即邻近原则、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我们还将讨论新近出现的行为主义学习方法---自我管理。最后我们将探讨探讨班杜拉对行为主义学习观的挑战,批判和质疑。并介绍行为主义应用于教育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学完这一章,你应该能:

* 明确学习的定义,并区分出邻近原则,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 区分正强化、负强化、呈现性惩罚和撤除性惩罚。

* 应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来矫正课堂内外的行为。

* 描述应用行为分析的新进展。包括功能性行为评价和自我管理。

* 讨论当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应用的堪忧之处。

          第一节    科学的理解学习

  从广义上说,学习是指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个体知识或者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有意识,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对学习的解释聚焦于外部事件,将其视为行为改变的原因。 

一、 行为学习的神经科学

二、学习并非尽如所见

      第二节  早期对学习的解释:临近和经典性条件作用

邻近  由于重复配对而是两个事件相联结。

刺激  引发行为的事件。

反应  刺激引起的可观察的回应。

经典性条件作用    新的刺激与自动化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

中性刺激  与反应没有联系的刺激。

无条件刺激  能够自动的产生情感或者生理反应的刺激。

无条件反射  自然发生的情感或者生理反应。

条件刺激  条件作用后,能引起情感或生理反应的刺激。

条件反射  通过先前中性刺激所习得的反应。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尝试新的反应

操作性行为  人或动物发起的自主行为。

操作系性条件作用    自主行为被结果或先行事件强化或者弱化的一种学习。

先行事件    先于行为之前的事件。

结果  行为之后发生的事件。

强化  利用行为结果增强行为。

强化物  发生在行为之后,并能促使行为再次发生的任何事件。

一、结果的类型

(一)强化

正强化  行为发生后呈现一个积极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  行为后消除一个厌恶刺激,增加行为发生概率。

  厌恶  使人烦恼或者不愉快。

(二)惩罚

  惩罚  削弱或抑制行为发生的过程。

  呈现行惩罚  行为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减少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也称为1型惩罚。

  撤除性惩罚  行为后撤出一个满意刺激,以减少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也称为2型惩罚。

二、强化的程序

连续强化程序  每个适当反应后都给予强化物。

间歇强化程序  一些反应后给予强化物。

间隔程序  以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长度为强化依据。

比率程序  根据强化自己之间的反应次数进行强化。

消退  习得反应的消失。

三、先行事件与行为改变

(一)有效的教学传递

  有效的教学传递  简明扼要,清晰明确,并能产生预期效果的教学指导,陈述优于提问。

  (二) 给予线索

给予线索  提供建立期望行为的刺激。

  (三)提示

在某种线索后,提醒人们对该线索作出反应的刺激叫提示。教师使用线索和提示进行教学时有两条原则,第一,确保将要成为线索的环境刺激,在使用提示前会出现,这样学生就会对线索作出反应,而不仅仅依赖提示。第二,一有可能就减弱提示,这样学生就不会再依赖他。

        第四节      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是指运用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来改变行为。

  行为矫正  系统应用先行事件和结果以改变行为。

一、鼓励行为的方法

  (一) 以教师关注进行强化

  一些研究者相信:“系统的以应用表扬和关注,是教师最有力的激励方式和课堂管理工具”。

  我们有时要看到表扬或者忽视的方法,虽然有用,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课堂管理问题。使用表扬时还需要注意另一点。还需要做到,(1)在被强化的行为发生后,立即给予表扬。(2)清楚的说明正在被强化的行为是什么?(3)表扬要可信。

  (二) 选择强化物: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  该原理认为更受偏爱的活动可以作为不太喜欢活动的强化物。或换句话说,也被称之为祖母规则。首先做我想让你做的事儿,然后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根据普雷马克原理在学生的学习和积极行为后,教师紧随着安排学生偏好的活动,这样能够极大的增强这两类活动。

  (三)塑造

塑造  强化指向目标或行为的每一个小步子。

连续接近技术  每一个复杂行为都是由小部分组成的。

任务分析 此方法最早运用于军队训练士兵,首先界定了最后的表现要求,也就是士兵在项目或单元结束时必须做到的事情,然后他确定通向最后目标的步骤,既把技能分解成为各种子技能或子过程。

      (四)积极练习 

积极练习    在错误行为之后立即练习正确的反应。

二、处理问题行为

  (一)负强化

事实上,真正的行为主义者也许会反对把这种粒子叫做负强化,因为在这些例子中,要是负强化奏效,需要学生进行非常多的思考和理解。也只有当他们学生的行为得以改善,他们所处的不愉快情境也将会有所改善。

  (二)训斥

研究显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谩骂学生,可能会强化他的捣乱行为,因为该学生由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平和,私下的训斥可能更为有效。

  (三)反应代价

反应代价    即是学生失去强化物的惩罚。

  (四)社交孤立

社交孤立策略又被称之为隔离或者强化暂停,即使让捣乱的学生离开教师5到10分钟,在技术上就是取消一切强化物,实际应用中,也就是让一个学生在与其他学生隔离一小段的时间。

    (五) 惩罚的注意事项

大量研究显示,惩罚本身并不起太大的作用。惩罚只是想告诉学生,不该做什么,而不是教学生应该做什么?在使用惩罚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以下两点,首先,应用惩罚以抑止不想要的行为。其次,明确学生应做的替代行为,并对那些想要的行为进行强化。

  第五节  综合运用:教学和管理中的行为方案

  所有的学习行为方案中都包含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反复练习正确的行为。

一、团体结果

良好行为游戏  将一个班分成几组,如违反事先达成的相应良好行为规则,就要被罚分。

  班级还需要制定无闲谈规则,这样小组就不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彼此的指证错误上。

以课堂为中心的干预,将良好行为游戏与提升学业的课程相关联,如放声朗读,撰写日志,读者剧场,批判思维技能,数学游戏,小组活动等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提高父母在家庭阅读和数学游戏中的参与,帮助他们培养更好的管理孩子的策略。以课堂为中心干预的孩子们在高三标准成就测验中取得了更高的分数,较少需要特殊的教育服务。

团体结果  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如果遵守或违反班级制度,则获得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二、相倚契约和代币强化

相倚契约  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的契约,说明学生未获得特殊待遇或奖励所必须做的事情。

代币强化制  在这个系统中,学生通过学业学习或者积极行为,挣得代币,然后将它们换成一些想要的奖品。

三、应对严重行为问题

严重情感障碍的青少年学生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自闭症儿童

四、功能行为评估与积极行为支持

一般而言,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学生产生问题,可能是为了(1)从教师,父母或者同伴等重要他人那里得到关注。(2)逃避一些不愉快的学业或社会要求的情境。(3)获得喜欢的物品或者活动。(4)满足感官,孩子通过摇摆或者拍打手获得刺激。

(一)发现“为什么”:功能行为评估

功能行为评估,获得先行事件、行为和结果等信息,以此确定行为的原因和功能。

(二) 积极行为支持

积极行为支持    人们设计用新行为取代问题行为的干预措施,这些新行为对学生而言,具有和问题行为同等的功能。

预先校正  用于积极行为支持的一种工具,涉及识别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的情境,明确说明替代的期望性行为,修正问题情境,以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在新情境中演绎期望和的积极行为,并给予强有力的强化物。

五、自我管理 

  运用行为学习原则改变自身行为。

(一)目标设置

有研究显示,制定具体的目标,并将目标公开化,是自我管理计划的关键要素。

一般而言,个体设置的标准越高,越能得到好的表现,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制定的目标却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越来越低的趋势。

  (二) 监督和评价进度

学生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的关键是教师要周期性的检查学生作业,并对学生的正确判断进行强化,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

  (三)自我强化

    第六节    挑战、警告与批判

一、超越行为主义:班杜拉的挑战

社会学习理论    强调通过观察他人进行学习的理论。

(一) 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

直接学习,通过个体亲自做并体验行动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所进行的学习。

(二)学习和表现

二、对行为主义方法的批判

三、伦理问题

(一)目标

教师要明确一些原则,一方面不要指望行为改变,就一定能带来学习上的进步,另一方面在一些情境中强化和提高学习上的技能,反而会导致行为的改进。

(二)策略

四、行为主义学习观对教师的启示

(l)没有人想重复曾被惩罚或被忽视的行为,感觉不到进展的事也很难让学生坚持下去。

(2) 如果某些行为产生了积极的结果,那么这些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3) 教师经常未能通过强化来认可恰当的行为,反而对不恰当的行为作出反应,有时甚至还对不恰当行为提供了强化。

(4) 有效的表扬,应该是对学生所取得成绩的一种认可。

(5) 无论学生当前处于何种水平,他们都能学会更好的自我管理。


伍尔福克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七) 高原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伍尔福克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七) 高原人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伍尔福克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七) 高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