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走向卓越不可不知的那些读书秘诀

读了这么多年书,零零碎碎至少有上千本了。

从平凡走向卓越不可不知的那些读书秘诀_第1张图片

可是,仍然感觉没有把书读通透。

如何才能真正把书读通透呢?

《书生报国——民国那些大记者》一书给出了答案。

《书生报国》选取了晚清和民国期间中国有影响的20位报人,剖析其人生历程和精神追求。从他们的人生和读书经历可窥见一斑,发掘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如何把书读通透的秘诀。

01

民国那些大记者,都是大手笔,他们儿时都受过良好的四书五经教育。很多大家对经史子集等都可以熟读到背诵的境界。

但是,反观我们现在的中文教育,读了十几年的语文,真正能把文章写好的人并不多。

为什么?

因为,我们读书方法不对,没有把书读通透。

人类的文化成就、人类的智慧,都是靠语文传下来。而语文学不好,终身遗憾。可见中,语文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语文是几乎不要教就会的。然而,绝大多数人语文是没有学好的。

为什么?这与学习方法不对有关。

“语”就是说话;“文”就是读文章、写文章。

什么叫“文”?“文”,就是记载我们语言的工具。

我既然有思想,要记载下来,要传诸久远,我们就要慎重。

怎么慎重呢?

第一,我们的思想都要精确,不是随便说说。要精确化,要考量,要整理,整理才能精确。

第二,你不要太罗嗦,要很简明来表达。

第三,你既然要让很多人来看,你要非常优美的来表达。

所以这种表达,是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语言,经过整理精确化、简捷化、优美化,才把它记载下来。

这样的语言不是普通语言,这样的语言叫做“文章的语言”。写文章的时候,特别用这语言,是人造的语言,是升华的语言,是高度的语言。这种语言不在日常生活中,但是它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这种文章的语言,简称“文言”。

所以,学语文首先就要学这种“文言文”,必须学会能够读经、史、子、集的能力。

02

如何学习?先把一本书读通透,而且这本书最好是《论语》或者《道德经》。

《论语》和《道德经》,是万书之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之作。

所有文学家只不过学到经典的一个面向,他就足以成家了。

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是好文章,但他们只是中等层次。

为什么?

首先我问你,他们从哪里学来这些文学技巧?

答曰:从“经典之作”。

所以,你想要有好的文学素养,直接读经典可节省你很多时间。

有人曾经说:读《论语》、《道德经》这样一种教育就是教育的经济学,因为它太经济了,只要学一点点,它就有很大的收获。

的确如此!

所以,从今天开始,无论是老师也好,还是家长也好,我们所要教给小孩的,一定是教他有用的东西。

而且一定是高度有用的,这个高度有用的就是一辈子有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胡适4岁开始读古诗,6岁上私塾开始背古文,到了9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就能看古典小说。

能够看古典小说的人语文程度是不是已经很高了。

11岁的时候,胡适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教给他的第一本书叫《资治通鉴》。

到13岁,他就把《左传》读完了。

把《左传》读完了,大概这辈子必读的中国书都读过了。

到了27岁,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哲学博士。

他凭什么拿博士?

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先秦名家研究》。

懂得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懂得名家就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13岁前就读完了。

而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人,读了这么多年书,学了那么多年语文,真正把《先秦名家研究》读懂都难。

为什么?

因为我们没有学到真正的语文,我们学到的仅仅是语文中的口语而已。

我们只能适应基本的生存,无法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

28岁回到中国,胡适在北京大学当上教授,他凭什么当教授?

13岁之前的功力。

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哲学史》。

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

你能吗?

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

13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

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他的书不用说了。��

从此以后,中国人没有胡适,出不来了,出不来了!

以后,如果没有改变,仍然很难出大家、出名家了。

他为什么能?我们不能?

我们比他笨,全国的人比他笨吗?

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思想的问题、教育思想的问题。

如何改进?

这很简单,就是去读经典著作。

教材就是经典,教法就是读。

比如,首先把《论语》读100遍,读到骨髓里去。

实际上,七八岁的小孩,读《论语》10遍基本都会背诵了,后面就是反复复习。每天背诵2段,5分钟的事情,再复习4段,5分钟的事情,每天十分钟诵读经典之作,够了。而这,并不影响小孩的其他生活。

03

为什么要选《论语》和《道德经》?

因为选错书籍就是浪费时间。

我们知道,学了高度的表达,低度的表达自己就会。就像练武,学会了顶尖绝招,其他的都是小儿科。

不用学,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节省的时间就可以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所谓的童蒙书。

但是,要学《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诗》,就不如读唐诗。

唐诗读好了,那些都不要学就会了。

但是与其学唐诗,不如学古文。

古文会了,唐诗就会了。所以学唐诗,浪费时间。

若要学古文,不如学诸子百家。

因为古文作家都是学诸子百家来的,学古文作家,浪费时间。

要学诸子百家不如学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学会了,诸子百家没有不会的。

四书五经里边,以四书为标准。

四书又以《论语》为开头。

所以,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

读完、背完《论语》,再开始诵读第二本书。一本不读透彻,绝不要读第二本。

第二本书就是《老子》。

这两本读通透了,其实也就够了。但是,人生还有很多空余时间,可以带着读读第三本书。

第三本书,就是唐诗。为什么还要读一读唐诗?

唐诗不是非常重要,但是他很好玩。所以附带读唐诗,千万不要那么认真学唐诗,那太小儿科了。

好教材就这么选。

书,就这么读!是不是很简单。

顺序读错,浪费太多时间。

有了这三本书的基础,读任何书都是小儿科了。

但是,真正重要的是,越简单的道理越没有人重视,越简单的法则越没有人去执行,越管用的东西越没有人去坚持。

这是读书的悲哀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平凡走向卓越不可不知的那些读书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