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书店》书的场所

周末逛了市里新开的图书馆,偶然看到简体版的《诚品时光》,旁边还有一本《先锋书店》,于是就借了回来。

14年去过一次南京,去过先锋书店,当时书店已经是南京的名片之一。逛的是五台山的先锋旗舰店,这是一处地下停车场改造,颇有LOFT的味道,门面是原停车场的入口,稍不留神还很难发现,进门有长长的下坡,有诺大的十字架,地下很开阔,除了书书书,还有文创精品区、咖啡区,留意了C位的书多为文学类,不是很感冒,临走时买了2张明信片与钥匙扣。

说不上一见钟情,第一印象的先锋书店确实有先锋味道,有个性有冲击力,还有一点偏学科的偏执。

据《先锋书店》记载,先锋开店于1996年,面门不大,也就10几个方,店家钱小华,南大高材生、上过作家班、混过体制内的单位、后下海经商、卖过茶叶,最后选择了书店作为一生的事业。在当年竞争还很激烈的南京书市,靠着店家跑上全国出版社,买进库存书籍,尤其是经店家精心挑选的优质但冷门的专业书籍,首先混出了行业内的知名度,再吸引了大量的圈外粉丝,逐渐地做出了先锋的品牌。

店家会骚文弄墨,能背得出一连串——根本不知道是谁——的外国名字。这本书就是由店家-钱小华主编的,书里摘自创始人(钱小华)、圈内朋友、媒体、读者4个维度对于书店的体验和感受。大致可以勾勒出先锋书店发展的几个阶段:1.太平南路,教堂对面,仅有17平方米的店面,创业维艰;2.广州路,南大附近,二楼的600平方米,圈内颇有名气;3.夫子庙,在热门商圈开创先锋大道,但过于理想化,乐观估计片区人流结构和人员素质而关店,一次失败的尝试;4.五台山的旗舰店,地下停车场改造,4000平方米,国内最大的民营书店;5.多元化,与城市景区古建筑结合,开设了总统府文史书店;与自然的古村路结合,开设了位于乡村的碧山书局;与高校社区结合,开设了润泽书局,现在的先锋书店,营造的是书的场所,经营的是先锋的品牌。

其实,寻迹先锋书店的发展,在单纯还在卖书的年代,靠着店家专业地挑书荐书能赚钱;在粉丝经济的年年代,也有专业人士的心口相传能赚钱;在文艺三俗的年代,卖个咖啡精品能赚钱;在大谈品牌价值的年代,升华为城市的形象品牌。或许做为文化人,钱小华不是追逐潮流的人,但是先锋书店的发展,也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同时,先锋书店也打上了创始人深深的印记,融入他的性格,这就是先锋书店的品牌。

所以,不必讨论书店是否能在市场中生存,也不必惋惜个体书店的停业,这只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现在大城市里购书中心、中心书城不是也门庭若市。只是区别在于,先锋书店是民营书店,而城市书城是国字号。体量不同,读者的体验也不同,反而,普通的读者像我更喜欢城市书城大而全的体验。

不过,先锋书店也会越开越好,因为他的血液里充满了对书的热爱,对这个份非金钱名利的事业的追求,以致于到编书为止还是个单身大叔。

最后唠叨几句,摆上几本畅销书卖着奶茶咖啡的,那叫'假装是书店’;把书都打上胶带封口买了才给阅的,那是‘封面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锋书店》书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