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江湖是职场,为何高手总喜欢后发制人?


1

爱读武侠小说的人,在读了很多武侠经典之后,都会有一种厌倦。

那是因为,无论是哪个门派,哪种武功,哪个江湖,到最后,先出手的,都没什么好处,后出手的,才是主角。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从不先出手,出手必制敌;

傅红雪的刀法之快,江湖上早已无敌,但他从不先出手,总是毫无表情对敌人说:拔出你的刀;

陆小凤的灵犀一指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没有人看清他是怎么出手的,可是灵犀一指的功夫,练的本就是等敌人出手后的“后招”。

更不要说楚留香、阿飞、李坏、胡铁花、萧别离......都不愿意先把功夫秀一秀,偏偏要等到对手致命一招发出,才不慌不慢地该拔刀的拔刀、该拔剑的拔剑,该用什么莫名其妙功夫的出手,制敌于刀光剑影之间。 

乖乖,武侠小说读多了,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先出手的都是出场打酱油的配角。

高手全是能耐住性子后发制人的狠家伙。

这赤裸裸的现实,想想就残酷。


2

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们不谈什么奥运会、世界杯,也不去说什么环法、F1,就单单说说大家都经历过的、大学时期的1500米的达标项目,就能窥见一斑。

那些发令枪一响就急不可待,拿出跑200米的架势发愤图强的,基本到了800米以后人影都看不见了。

而那些在这个项目上能轻轻松松冲刺终点的,全都是在比赛开始之初省着力、卡着节奏的。

普通人的表现可能还不能说明问题,可是,运动健将们也是如此。

大名鼎鼎的法拉赫在奥运会男子长跑项目上拥有绝对实力,可是基本上,他就没有一次在比赛半程前冲到过领跑的位置。

连一个比速度的长跑都要后发制人,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啊!


3

武侠小说,有江湖;

竞技体育,有圈子。

若拿他们比职场,那些职业精英们,是不是也在后发制人?

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穿Prada的女王》里,安迪洞悉到杰奎琳想要挤走米兰达的阴谋,为米兰达的境遇捏着一把汗的时候,却发现,米兰达已经用后招挽回了颓势,虽然牺牲了最好的搭档的利益。

电视剧《伪装者》中,明诚怀疑自己已经暴露,劝说明楼撤离。明楼审时度势,决定“敌不动,我不动”,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杂志主编米兰达,南京汪伪中共的双重王牌特工明楼,都在用他们的职业生涯告诉我们:精英,总是后发制人的。


4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郁闷。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速度,追求高效,追求快。

结果却恰恰发现:江湖中的高手,体育界的健将,职场上的精英,都在和我们玩后发制人!

按照古老的“二八法则”,我们这些人,就是那80%追求快的平凡人,在一个自以为都在逐快的世界里尽情奔跑,抢占先机。

然后,被那20%的精英们用“后发制敌”的招式杀个片甲不留,成为了所有故事里的路人甲乙。

我们看电影、看小说、看比赛、看韩剧,然后发现古今中外、科幻仙侠,怎么主角走得都是后发的套路。

而我们居然没发现:我们的路数从来就和主人公不是一个流派。


5

死也要死个明白,这是我们捍卫尊严的最后一声呐喊。

为什么高手总是要后发制敌?

那是因为,高手心目中的对手,从来就不是你我这种普通人。

以前的文章,我们曾经谈到过关于“纳什均衡”的理论。这个理论,也适用于此。

这个理论说白了,就是:旗鼓相当,双方都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谁也不能或不会小看谁。

因此,在武侠小说里,那些自以为已是年轻一辈中佼佼者的剑客们,刚一下山,多数都会鲜衣怒马、带着明晃晃的刀剑,见到对手就找点事端把兵器拔出来炫耀一下。

这些人的结局,总是被大隐隐于市的高手们打的满地找牙,成为了故事里不光彩的配角。

纳什均衡告诉我们,高手对决,胜负只在一念间,没有把握的时候,别出手。

因此,西门吹雪和叶孤城才会在紫禁之巅站了好几个时辰,那是因为,两人都是真正的高手,会审时度势,能把握机会。

也因此,奥运会的万米赛场上,法拉赫在90%的时间都在跟跑,他最好的“战友”鲁普永远在前面为他压制对手,保驾护航。

他所要做的,就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一鼓作气,拿出别人不敢企及的速度,冲向终点。

战术,是法拉利的审时度势;在冲刺的时候,拿出最棒的速度,就是他的把握机会。

职场也一样。

高手们总是在最后打出一张致胜的底牌,时机恰好。

不小看你的对手,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不浪费每个机会,是对你最好的负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倘若江湖是职场,为何高手总喜欢后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