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学《论语》1.16

图片发自App

思学《论语》1.16

              宜山一中 薛思雪

【原文】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释义学语】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思品悟】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儒家在《论语.学而》开篇打头的第一章里就开宗明义地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又在这篇末尾的一章里再次语重心长地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种全篇首尾呼应式的安排,肯定体现了儒家的精心安排和用意,绝对不是无意巧合为之的。它体现了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视。这章语录的意思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着急,日久可以见人心,总有一天所有的误解都会冰释。不能了解别人,是最担心的事情,唯恐一言不慎伤人于无形,而自己却一无所知。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自己,了解别人,才不会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的“冒犯”而耿耿于怀,别人冒犯我们,是他的错;如果我们把这些记在心上,斤斤计较,甚至以牙还牙,就是我们自己不对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个君子,是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有时候,我们又会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不停地向别人解释;其实,这也没什么大的必要,懂我的人不用解释,不懂的人解释了也没用。胸有容难容之量,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以文会志同道合之友,以诚容无意冒犯之人,这样的人,这样的心胸,非君子不能称。人知而犯我而不愠是什么?是一种修养,一种胸怀,一种境界。而能三省吾身,推己及人,时时处处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当希望他人理解自己的时候,首先告诫自己要做到能正确地了解和理解他人,争取不误解他人,从而做到对他人有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更是一位仁者,一个圣人,一种圣心;一个人“圣心”若备,以仁爱之心,悲悯情怀去面对生命中的一切死生爱恋,则人生无烦我之事,世间无犯我之人,天下无不可恕之事;那么,就会成就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大优雅,大风度。

“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君子行事,求仁得仁,修己治人,做好自己,不忘初心,去践行全世界都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爱,宽容,信任、慈悲,感恩,诚实,善良,勇毅,以那颗最初的心,去做永远的事情,不断修炼自己,成为一个宅心仁厚,懂情趣,有温度,有格调,会思考,能知人,具文质,灵魂在高处的彬彬君子。

  是为记,公元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四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学《论语》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