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稍稍涉猎,就会受益多多,倍受启迪。
近日在阅读中邂逅朱庆馀的《近试呈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细玩之,深感古人智慧之高超,不逊现代人。
唐诗绝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诗歌艺术,唐诗也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传载,内容渊深广泛。唐诗里面可以看到历史、地理、艺术、哲学、逻辑、民俗等等,涵盖之广,几乎无所不至。
这首诗乍一看,确是一首闺意诗,写闺阃之事,煞是有趣。但仔细琢磨不对,看看题目和内容简直风马牛不相及。一个科场举子快要参加进士考试了,给具有引荐能力的朝廷大员上书,岂敢儿戏:写一首闺房趣事的诗呈献上去。
原来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行卷就说拿自己的诗文给名人看,以希求得到认可,并介绍给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
有两则著名的佳话,就是这种风气的最好注脚。
当年白居易未中进士时,拿着自己的诗文来到长安,把自己的诗文呈给了当时的大诗人顾况。顾况问他叫什么,答曰白居易。顾况哈哈一笑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但是当他看到“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时,就又笑着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唐朝时期,江东年轻人项斯,到长安赴考,当时还是籍籍无名。有人把他的卷子拿去给著名诗人杨敬之看,杨特别喜欢,就作诗:“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项斯旋即高中。这则轶事后来还衍生出了成语“逢人说项”和词语“说项”,至今还在应用。
话再说回来,朱庆馀《近试呈张水部》,是献给水部郎中张籍的。张籍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新人,是著名伯乐。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担心自己的作品未必会受到主考的青睐。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以此探问自己能否中榜。
看到这里就恍然大悟了!朱诗原来不是什么闺趣诗,而是作者运用了古代诗歌传统表现手法“赋比兴”之“比”的手法。可谓巧妙之极!委婉含蓄,蕴藉风雅。与直接生硬地发问,效果悬殊霄壤。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学习朱庆馀高超的交际艺术。他用赋诗的形式,运用比喻的手法,既达到了解除心中疑惑不安的目的,又显得不卑不亢,还进一步显示了自己的才情,可谓一箭多雕,一石数鸟。在不露声色,不留痕迹之中,事情已经得到完满解决,岂不妙哉?
这里的形式和比的手法,就是交往中应该讲究注意的策略和技巧。
更妙的是,诗人张籍不愧是诗坛名宿,他的回诗更富于诗意。
张籍《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在这首诗里,他把朱庆馀比作“越女天下白”的越女。这个越女还是经过精心化妆修饰的采莲越女。这样的越女自是明艳美丽动人,让人倾倒,但是她还不自信。接着诗人就鼓励慰勉“越女朱庆馀”说,齐地的纨绢不值得世人去珍贵,你朱庆馀的一曲菱歌,可抵万金。意思就是说你朱庆馀已经很了得了,你自己也知道,只是还不自信。你完全可以打消顾虑,你比那些资质普通的人(齐纨所比之人),高明多了。
张籍回答朱庆馀也没有直接了当,也是用比的手法,非常微妙的回答了朱庆馀的问诗。在诗歌形式上与朱庆馀不分轩轾,在意境上更胜朱诗一筹。这两首师徒(实质上是)的一问一答诗,可谓唐诗中唱和的双璧,也成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的交际艺术之高超。不提事情本身,而事情已完美解决。比起小时候见的民间卖牲口,掮客在袖子里伸手指砍价,高乎哉,雅乎哉!
更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诗人张籍,后来绝技重演,再次运用比的手法赋诗,婉拒李师道的拉拢收买。这一次,可以说已经达到出神入化之境,比张朱对诗佳话,更上层楼,给读者以更多的启迪。
有两句诗很有名,脍炙人口,传诵千古,大家可能都见过: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近代诗僧苏曼殊,写的婉拒女粉丝的诗,有两句就是翻造这两句:“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也非常得体妙绝。绝无抄袭之讥,反有出新之意。这也显示了曼殊和尚极高的交际手段。)
这两句诗一般都以为是情诗,其实原诗的用意与情诗相去有云泥之远。
这两句诗就是张籍的手笔。
原诗如次: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这首诗看似情诗,其实大谬不然。实际上是张籍用比的手法,委婉含蓄,而又态度坚决地回绝了司空李师道的拉拢和收买,为国家的分裂和动荡又减少了几许可能和危险。
现在我们来看看张籍用诗的形式进行拒绝的高超绝妙的交际艺术。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大意: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再来看看这首诗的比喻意:
“你明知我是皇上的官员身在朝廷,却还勾引我不惜毁掉我的地位和名声。不过还得感激你对我的深情厚意,我把你的美意记在了心里。我住在离皇上很近的京城里,皇上在宫中执掌着最高权力。我知你对我是真心一片,但我为朝廷效力,还是要忠于皇上和中央政权。我现在拒绝你的请求和许诺,心中很是伤感,只恨我没能遇到你,在我被皇上重用以前。”
要充分理解此诗的妙处,也不能不介绍一下李师道李师道是唐朝地方割据军阀,高句丽人。平卢淄青节度使李纳之子。元和元年(806年),继兄李师古为帅拥有十二州之地。十年,与成德王承宗要求朝廷停止讨伐淮西吴元济,被拒,遂遣人烧河阴仓,又遣刺客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裴度。淮西平后,惧而表示愿听命朝廷,十三年,请献沂、密、海三州,旋又反悔。后在诸镇大军围攻下,被所部都知兵马使刘悟所杀。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权势炙手可热。
就是这样一个气焰熏天的人,想拉拢收买张籍等名士,为其所用,壮其声威,以便将来割据一方,分裂国家,甚或推翻朝廷。
明白了诗意,和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感知诗人张籍面对高压态势,处理问题的过人智慧,可以看出他高超的交际手段和艺术。此诗也因此双层内涵,又关涉国家兴衰,而成了千古绝唱!
我们现在就可以来总结一下诗人张籍以诗的形式,拒绝李师道的高超绝妙的交际艺术了。供今人借鉴:
一、采用诗的形式,用比的手法,委婉含蓄地拒绝对方,显得不卑不亢,又不失尊严。此种方式恰当得体,庶几无可替代。
二、既表明了自己身属正统的身份,又含蓄地暗示了对方(“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这样不撕破脸,事情就可以有回旋的余地。
三、既表明严正立场,拒绝对方(“事夫誓拟同生死”),又以浓情之语“知君用心如日月”加以安慰,宽解对方,以求对方的谅解;也为了麻痹和松懈对方,不致使对方恼羞成怒。打一巴掌,揉三揉。使对方恼不得,也恨不得。不可谓不绝!
四、既点破对方不良用心(“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又不盛气凌人。不但不盛气凌人,反而以重情感动对方(“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显得有理有节。这样做,不至于刺激对方,让对方气急败坏。面对如此真挚动人,入情入理的回答,对方在无可奈何之余,或许还会真心感动。
五、总体态度明朗(“恨不相逢未嫁时”),毫不含糊,妙在以情动人(“还君明珠双泪垂),委婉拒绝 。我现在已情有所属,名花有主,可惜呀,遗憾啊,我们为什么缘分来的这么晚呢?我已嫁人,等下辈子吧!下辈子一定和你做夫妻!(下辈子何其缥缈,谁知道呢!)
这样美妙的唐诗原典,不才如我,虽心有所感,急于与诸同好分享,但是拙笔愚钝,实难奉献像样的大餐,诸位就当是鄙人奉上了几碟小菜,闲暇一啜,能品出一缕滋味,也算心有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