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有一部好莱坞电影,在英国开机拍摄。
拍摄前,制片方曾和蒋介石政府交涉,希望到台湾取景,但被拒绝了...
一气之下,有钱任性的剧组,在伦敦斥巨资建了一座超大的摄影棚...
同年,中国外交部给驻外机构传达了一份机密文件...
文件里,中国政府希望海外华侨抵制这部电影,原因是:辱华。
要求驻外机构号召华侨,拒绝参演...
就这样,这部神秘的电影于1958年12月11日,在美国公映...
虽然这是一部和中国有关的电影,但始终无法在中国上映:《六福客栈》
1930年,英国,伦敦。
傍晚,一位年轻女人走进了票务公司。
她问职员:中国怎么去?
职员的回答很专业:火车将途径德国、波兰、俄罗斯…你有可能会被炸死,被乱枪打死,车上还有流氓骚扰,不保证你一定能到达中国…
女人点点头:好的,我先付1英镑,剩下的钱我每个月分摊,直到我41英镑付完。
职员上下打量这女人:这怕不是个傻子吧?
这个女人,名叫格蕾蒂斯·艾伟德,是一个女佣,也是一个基督教徒。
她去中国,只有一个目的:传教。
艾伟德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要为生计奔波,断断续续读了几年书,认得几个字...
日子难过,人更需要信仰支撑。
机缘巧合之下,艾伟德成了一名基督徒。
她工作兢兢业业,对每个人都笑口相迎,即使别人对她冷言冷语,她也总是谦卑友善。
天性乐观的她总说:上帝在看着我们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而我的使命,就是帮助别人,传播爱。
这一年,中国山西的一个小县城里,有一位传教士即将退休。
可是却没有人接班…
29岁的艾伟德知道后,马上申请:我要去中国!
有人劝她:中国现在又穷又乱,途径的国家到处都在打仗,你可能还没到那儿,人就没了!
艾伟德说:我过马路还可能被撞死呢,难道我就不出门了吗?
千辛万苦来到阳城的艾伟德,被吓懵了...
被当成是人贩子,被满村女人追着打;
无意中闯入了赌场,男人们认为女人在赌场会倒大霉,追骂了她一顿…
艾伟德甚至还看到了杀头场景…
但是,艾伟德没有被吓退...
她和在中国的传教士一起,开了一间“六福客栈”,一边给过路的人提供食宿,一边传教…
这一天,天上突然扔下了几枚炸弹,把阳城炸成了一片废墟…
人们都在说:日本鬼子进村了…
逃难凶多吉少,许多人决定把孩子放到了六福客栈,沾点洋人的光,说不定有一线生机…
这时,教会通知艾伟德:只要孩子们可以到达西安的孤儿院,教会就会保证他们的安全。
看着孩子们无助的眼神,艾伟德当下决定:徒步600公里,护送这些孩子去西安!
这部《六福客栈》拍摄于1958年,豆瓣得分7.4,导演获得第3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有网友评论:外国人想象的中国有些别扭,但是英格丽·褒曼的演技实在太棒了…艾伟德将100多儿童救出阳城,事实比电影更艰难,正是有这样的人的存在,人世间才有奇迹。
电影由格蕾蒂斯·艾伟德的生平经历改编而成...
不过原型人物艾伟德,却始终对电影持保留态度...
因为她觉得,电影不够真实:现实中的她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可是片中女主角却英姿飒爽、美丽动人;
她本人一生没有恋爱过,但是电影中,却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令艾伟德最不满的是,真实的客栈名,不是六福客栈,而是八福客栈,名字取自《圣经》。
尽管原型不满,电影也有一些不足,但英格丽·褒曼的女神光环,加上艾伟德的不凡经历,已经足够动人…
英国著名作家艾伦·伯斯奇,得知格蕾蒂斯·艾伟德的故事后,写了一部传记体小说《小妇人》,感召了欧美无数青年人,自愿前来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就包括当时美国著名的飞虎队飞行员。
根据《阳城县志》记载,现实中的艾伟德,在1931年来到山西阳城,并在1936年,自愿加入了中国国籍。
在教会上神学课时,艾伟德得知,在遥远的中国土地上,有许多食不果腹、贫病交加的可怜人…
也许是同样贫寒的出身和困苦的经历,艾伟德对当时的中国穷人,有着强大的同理心。
看着报纸照片上,那些面黄肌瘦、双目无神的面孔,艾伟德这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居然萌生了去中国传教的念头…
她认为,就算自己无法治病救人,无法广撒钱财,但是最起码,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给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精神的关怀,信仰的力量…
电影中,有太多情节,描绘出了这个英国女人,是如何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这片陌生的土地。
为了能和中国人交流,艾伟德努力学习中文...
为了干农活儿,她脱下了英国长裙,穿上了粗布衣裳...
她甚至还说服了村里的女人,放弃裹小脚的陋习...
抗日战争期间,艾伟德收养难童、救助伤残,还利用特殊身份,冒险出入敌占区侦察敌情…
同时,艾伟德通过欧美国际媒体,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种种战争暴行,因此受到日寇通缉…
有官员劝她离开,她断然拒绝:我是中国人,我要和自己的同胞共赴国难。
在乱世之中,拯救素不相识的外国人,这样的勇士,我们中国也有。
二战期间,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奉行绥靖策略,很多国家不愿意向犹太人开放本国签证。
看着无辜百姓快要掉进纳粹地狱,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决定:向数千犹太人发放前往上海签证。
那时,持有中国领事馆签证的犹太人,不仅能合法离开维也纳,危急时刻还能将中国签证作为护身符。
当时,上海成为世界上,唯一向犹太难民敞开大门的国际大都市,接受的难民有3万多人,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何凤山亲笔签发的中国签证(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除了家人,何凤山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这事。直到1999年,何凤山的义举被女儿公之于世,大家都称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
何凤山却真的觉得没什么:只要是正常人,见到苦难的人就会去救,既然是人之常情,又何必特意提起呢?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想:这样的人,他们到底图什么?
最后,我似乎有了答案:有的人,就是不图什么。只是希望身边的每一个人,平安喜乐。
正是这简单的愿望,让他们的灵魂,闪耀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