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个井去地球对面看看

在美国有一句笑话:“掘井足够深,就能到中国”,一般人谁也不会认真地看待这种笑话,唯独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叫Harry Hess。这个人在二战期间,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名青年军官,经常乘坐运兵船横渡太平洋,通过船上的回声探测仪,他已经领略了海底惊人的地形。

到了1954年,Harry Hess作为地质学家已经是名满天下,是普林斯顿大学地质系主任。他奔走游说美国国会,希望他们肯斥巨资支持他去钻一个10km深的海底钻孔,探索莫霍面的奥秘。

【莫霍面是地球内部结构最重要的分界面之一,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另外一个同等重要的分界面叫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这两个名称分别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地震学家莫霍罗维奇(南斯拉夫人)和古登堡(德国人,后来加入美国籍)。在这两个界面地震波信号发生了突变,意味着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状态发生了突变。人类对于地球内部认识之浅薄可见一斑,至今也只有地震波这一种相对直接的研究手段。】

所以长久以来,在地球表面钻一个孔到地球深处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直是地球科学界的渴望。

美国政府爽快的批准这一计划很大原因是知晓了苏联方面也在做类似的打算,这一信息大大的刺激了美国政府!因为就是在这一年,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美国人的神经好敏感的这个时候,于是决心在钻穿莫霍面这一必将载入史册的竞争中与老对手苏联一较高下!

其实,用钻探来验证地质结论早有先例。早在1897年,就有人在太平洋的富纳富提岛上打一个孔,来验证达尔文提出的“珊瑚环礁的基底是沉没火山岛”的理论,遗憾的是没有打到基底就失败了;1950年,人们又在埃尼维托克岛又打了一次,结果这次成功了,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说。但地质学家们之所以对海上钻孔念念不忘,一个主要原因是在陆地上,莫霍面深埋在30-50km的深处,而如果在海底,钻5km就可以钻穿海洋地壳,到达莫霍面,进入地幔。

在得到了国会的大力支持,经过多年准备,1961年,钻探船下海试钻成功,在3558米深的海域,穿透了海底沉积物和13米的玄武岩(海洋地壳的主要岩石)。肯尼迪总统特地致电祝贺,称之为科学史上“历史性的里程碑”。但总统先生明显是太渴望与苏冷战中的一个胜利的消息了,因为这仅仅才在洋壳上钻了十几米而已,离5公里厚的的莫霍面还远着呢。

而在1961年试钻阶段的钻探船CUSS-I退役后,就需要筹建一艘更大的船来钻穿莫霍面。莫霍孔计划的初步预算是1500-2000万美元,后来不断增加,到了1965年已经增加到了11200万美元,费用高涨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声。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美国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登月计划中,相形见绌的莫霍孔计划自然已经失去了总统大人当年的欢心。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美国政治的特点,当时众议员Albert

Thomas是莫霍孔计划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他是休斯顿人,而钻孔活动主要就在佛罗里达附近的海域,他感情上想支持以他的家乡为中心的钻探事业。1966年,Thomas因病去世,同年八月,美国国会剔除了“莫霍孔计划”的预算,莫霍孔计划夭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掘个井去地球对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