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讨厌“商业化”的韩寒?

为什么我不讨厌“商业化”的韩寒?_第1张图片
毁灭总比创造来的容易,赞美比诋毁更需要勇气


2016年4月13日,韩寒于上海音乐厅举办发布会,宣布携手ONE成立亭东影业,除斥资3亿拍摄电影《天空制造》外,还将把成名作《三重门》改编为电影,连Slogan都想好了:“十八年,热血重燃。”

一些小伙伴看完之后表示,“韩寒变了,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只不过打着情怀的口号罢了。”“再也找不到当初纯粹的感觉了。”“从他嘴里听到P2P、O2O、KPI这些词我觉得real尴尬。”

语气之失望,吓得我有一段时间没敢打开那段视频。生怕看见自己年少时一直欣赏的那个人,被现实打磨成了一个猥琐的唯利是图的商人大叔。

直到最近我想通了一个道理:商业和文学之间,从来不是谁比谁低级的关系

优秀的文学碰上了优秀的商业化,会产生更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这点和知乎都可以作证。


1.年少的热血总会化作对现实的认可

这个戴着黑框眼镜,胡子拉碴,前后鼻音分不清,还会把“融资”读成“笼子”的男人,如今早就为人父,完成了从少年作家到国民岳父的蜕变,正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

“创业”,一个已经被资本市场玩脱的词,它让多少文艺青年觉得反感。诚然,如今很多所谓的创业,一个idea,画一张大饼,就能吸引到天使轮A轮B轮,然后烧钱砸用户、上市包装。相比之下,我反而觉得韩寒这种方式更可爱:他不包装对未来的蓝图,却大肆炫耀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而这条路,是多少人一起走过的青春。

说起网红经济,韩寒可能算是当之无愧的“网红鼻祖”。“韩寒现象”曾引发江湖一场腥风血雨。这个七门功课红灯高照的17岁留级生,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举拔得头筹。

他批判中国教育,出版《三重门》、《零下一度》等书,实现了自己在老师面前夸下的海口“我要靠写书养活自己”。

这个“纸团沉下去,文章浮起来”的少年,“斐然成章,率尔而言”,不管你承不承认,他都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然后的他是“赛车手韩寒”,十年拿到七个冠军,是国内唯一的拉力和场地的双料年度总冠军,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

2009年时,韩寒先后获得了《南方周末》、《新世纪周刊》、《亚洲周刊》等年度人物,天涯势力之年度网络十大写手、《时代周报》时代100人—2009推动中国进步100人等等,随后在2010年4月时登上《时代周刊》,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一百人”

由此他逐渐转变形象为“公知”,成为青年意见领袖。2011年9月,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发表;2011年12月23日、24日、26日发表的《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的三篇博文,被统称为《韩三篇》,颇有大家风范,也完成了他公知生涯的完美一击。

2012年后,韩寒不再是一个人奋斗,他成立了工作室,团队来自夭折的《独唱团》,发布了“ONE·一个”APP,定位文艺青年群体,上架24小时,冲到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总榜第一名。

在“生态经济圈”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明晰的时候,ONE就将优质内容不断变现,衍生出独立音乐人和电影版块,购票与格瓦拉合作,打造出一个纯粹的“文艺商业帝国”,或者不如说“小世界”更恰当。

2014年7月,电影《后会无期》上映,票房6.5个亿,与朴树合作的主题曲《平凡之路》更是刷爆微博和朋友圈。

个人认为,他的小说比不上杂文,也许是不擅长虚构的原因,这也正是他的电影仍旧以语言见长的原因。这部电影,稍微专业的人士随便一挑都是毛病,有的人甚至看不明白想表达什么。

但相比郭敬明的《小时代》,韩的电影还是带着自己的风格,某种文人的骨气和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这是他始终值得被人高看一眼的原因。

2015年7月,韩寒在餐厅“很高兴遇见你”,闪电书店“在一起”之后,进军电商领域,携ONE工作室联手晨光优品,奉上ONE BOX“无用之诗”文具礼盒,在天猫独家限量首发。

手账的两面分别写着“write poems”和“make money”,这诠释了无数人的生活态度或者无奈,生活需要诗意,也需要赚钱。

足见他的妥协和转变。

这一路,他用努力证明了自己,也敢于光明磊落的炫耀自己。我从不反感有实力的炫耀,还有他略抖机灵的小包袱,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告诉自己的支持者和投资人:“我有能力,我做到了,所以我值得你们信任,我会努力在文艺和商业之间架起桥梁。”

所谓真爱差不多就是这样,我知道你有很多缺点,可是懂的人自然会懂。

而那些所谓“韩寒变了”的人,不过是从来没有真正明白过韩寒。


为什么我不讨厌“商业化”的韩寒?_第2张图片
useless poems


2.科学和商业,让这个世界更好

任何有些情怀的个人,可能都会有过对现实的挣扎。

比如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总会纠结,到底是要情怀还是要阅读量呢?小心翼翼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相信我不是一个人。

韩寒也有这种纠结。“艺术家的孤独”和“现实世界”的对抗。

他说给《后会无期》选歌时,他去朴树家,朴树说“正好我刚完成了一个demo,你听听看”。韩寒说“这就是缘分啊,不用听了,就是它了!”

他接着说,听起来很有传奇色彩吧?然而现实不能被包装,现实就是,他们选了很久得歌,然后韩寒说:“这些都挺不错的,还是选第一首吧。”

他走出朴树家小区的时候,看着朴树在阳台上抽烟的背景,心里涌出一种苍凉感,也许这就是“艺术家的孤独”,他觉得朴树大概看自己也是这样的。

可是踏出了大门,“我们就来到了这个商业而现实的社会里。”

他带着一口别扭的文艺腔,努力做着商业营销,发布会有王思聪、罗胖等投资人,也有文艺范满满的陈粒和万晓利。他努力在完成文艺和商业的一场盛宴。

“我以前觉得,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也许靠杂文,也许靠勇气,也许靠争论。后来我发现,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要让这个世界更好,更多靠的是科学和商业。”

这个10年前一脸痞气说“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的人,现在会很认真地说:“商业就不算才华吗?一个尊重商业和科技的社会总是会进步的。

再认同不过。

商业不是魔鬼,情怀不是天使。纠结之后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资本和市场让文学有了更广泛的传播。如果没有商业,我们甚至无法在互联网里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没有商业,哪来三联书店的坚持?可怕的不是商业化,是“唯利是图”。

我们总是喜欢做一个推倒的人,喜欢他的文字剑指四方,喜欢他的批评犀利到位,然而如今他已经不是一个只会打嘴炮的少年,他有了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所以他选择“商业化”,去创造和推动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正向改变的东西。

毁灭总比创造来的容易,而赞美比诋毁更需要勇气。


为什么我不讨厌“商业化”的韩寒?_第3张图片
商业就不算才华吗?


3.与世界谈谈,然后达成共识

社会的进步,都是由优秀的创造者一点一点推动的,无论是在哪个领域。

《穿Prada的女王》里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台词:“你以为你只是随便从衣柜里拿了一件蓝色的毛衣穿上。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件毛衣是蓝色,不是绿色。为什么是天蓝色,不是深蓝色,不是海蓝色。……(省略内容为蓝色怎么受到时尚界的关注和宠爱,然后导致我们现在才能买到蓝色的衣服)就是因为这样,才能让你在地摊货里面淘到这件蓝色的衣服。但是这些,你都没有意识到。你以为蓝色只是你一个人的选择,你以为你置身于时尚界之外。事实上,你穿的这件毛衣,是在这个房间里的我们帮你从一大堆衣服中选出来的!”

世人通常认为,作为一个文化人,或者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学习圣贤,无欲无为,不应该追逐金钱名利。

可是他们忽视了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所受的教育,都不是凭空得来的,正是千千万万个我们也许所不耻的商业化,成就了今天的平凡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是拥有复杂属性的动物,只有认识自己,接纳并且尊重了人性,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

这一点我们应该和这个世界达成共识。

所以我才想说:“欢迎你,商业化的韩寒。”


-END-


为什么我不讨厌“商业化”的韩寒?_第4张图片
平凡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不讨厌“商业化”的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