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科特.扬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10天拿下线性代数,12个月内自学完成4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上学时,除了全日制的上课时间,业余时间经营一家企业,每周大约写7000字的文章,健身及主持一家演讲俱乐部,尽管如此,仍有时间和朋友聚会,享受周末的轻松愉快,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他总结出自己的整体性学习理论,将信息编织到知识网络中。理论的基础是结构(学科之间的建议)、模型(信息压缩成最小单位)、高速公路(不同结构之间的连接);步骤有五个: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提出了针对不同信息的不同学习方法,还提出了快速阅读、笔记流、比喻法、内在化、图表法、联想法、挂钩法等技术。
扬的成功不可复制,但可以吸收为我所用很多东西。从幼儿班到研究生毕业,在校学习整整二十年,参加大大小小的考试也不记得有多少场。一路走来,靠着死记硬背,加上一点运气,勉强过关。在学习这条路上,资历颇深,但一直没有造诣,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都需要反思。
高效学生的关键点
一 能量管理
如果你现在常常感到疲劳、压力甚至精疲力竭,说明能量管理做的不好。问问自己每周可有三到四次的四十分钟以上的运动?每晚可有七到八小时的睡眠?可有按时吃饭?吃的不是高糖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可有经常喝水?如果没有的话就从这些小事做起。
二 不要“学习”
学习是个模糊的概念,这个词给大多数学生增加了太多精神压力。仿佛不一直呆在图书馆,坐在书桌前沉思苦读就不是好学生。不用学习这个笼统的概念,只定义好学习过程中需要做的那些活动,比如阅读材料、做习题等,把过程中要做的活动列出来,不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的表象上,而是真正地学会了什么。
三 绝不拖延
好的办法是做计划,列清单,然后立即行动。每周末列个清单,包括所有的任务的过程信息,每天晚上检查周计划,列出每日清单。这个看似麻烦,实则很用处。
工作后,每周上报周计划,每周开例会,有目标有进度的有序进行,把这一方法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生活也会有序进行,当然这一前提是绝不拖延。
四 批处理
类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一次完成。零散的时间做零散的事,3小时以内的事一次性完成,这样可以提高注意力提高效率。
五 有组织
如果你做事杂乱无章,那么,将所有物品放在固定位置,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坚持日历和做事清单。
读后所感
知识因用而获得意义。应试教育导致的成绩最大化的背景下,我们被灌输的是考试取得好成绩,为了考试而学,为了成绩采取题海战,学和用割裂开来,形成我们说的理论和实践不是一回事,结果学的过程痛苦,学完就还给老师,所学失去了意义。然而,任何所学知识都要发掘其实际用处,特别是对于自身有什么实际用处
可借鉴的方法
1、指读法。将手指放在放在要读的那一行的下面,不断移动食指,从这一行到下一行。这样让眼睛停留在阅读的地方,手指提供的控制和聚焦会大幅地提高阅读速度。
2、笔记流。关于笔记,作者不推崇记录详细且纷繁复杂,提倡上课全神贯注听老师讲,尽量用短的单词记住关键点。记笔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如果忘了这个目的,笔记记得再漂亮,思维导图画的再标准好看,也是本末倒置。
3、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此法最适合毕业之后的人,简单就是说设定一个需要1~3个月达成的目标,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达成了目标也就达到了学习的效果。
设立项目从小项目开始,太大看起来遥遥无期的项目会动摇信心,所以1~3个月为最佳。将完成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会增加信心,翻阅前面的工作,会激发继续进行下去的欲望。
4、费曼技巧。此技巧分为四部:一选择要学习的概念;二设想你是名老师,正在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三是感到困惑时重新研究,直到搞懂;四是简单化和比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将自己看做是为老师,讲给别人听,这种输出能检验是否真的懂。简单化和比喻是很好的方法。
成长不是苦行,掌握好方法会让行动变得轻松。离开学校,不断借鉴反思,继续进行自我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