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讨论什么扶不扶,我们都曾做好事上瘾呢!

还讨论什么扶不扶,我们都曾做好事上瘾呢!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文/心路独行

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由于纠结于做好事的成本和代价,终于发展成为众多路人漠视临危生命而不救的严重局面。“扶不扶”考验着人性和道德,成为本世纪初横亘在亿万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愈演愈烈的人际信任危机,我更加怀念上世纪八〇年代——年少的我曾沐浴着集体主义的阳光,满心满眼装满充实与快乐,学雷锋做好人好事见义勇是那个年代的关键词,我们幼小的心灵中一丝犹疑不定和唯恐避之不及的闪念都没有,学雷锋做好事是我们朝思暮想的事情,甚至因求之不得而寤寐思服和辗转反侧。

中小学作文课上《记一件好人好事》是老师的常规命题,大家写起来也毫不费力。当然整天圈在教室的学生没有太多精彩的好人好事去做,于是就把设想当成现实来写,这样出现的好人好事极易雷同:全班五十几号人,有三分之一捡到了钱包交还失主,失主定然会感激地问你们叫什么名字,我们则定然回答我叫雷锋或我叫红领巾;有三分之一帮助五保户某奶奶抬水,一定是六七十岁满头白发踮着小脚走路的某奶奶哟,在我们的印象中老头的力量是蛮大的,不会出现吃水困难;另有三分之一的题材就比较杂了,有把雨伞借给小同学自己淋成落汤鸡的,有帮助邻居打扫积雪的,有从冰窟窿里捞小孩的……我曾十分地羡慕城市里的小孩,他们真是够幸福——乘公共汽车可以给老人让座,在马路上穿行可以扶老人过马路或者捡五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谈及这些往事,有人会嘲笑当年孩子们善意的“谎言”吗?

还讨论什么扶不扶,我们都曾做好事上瘾呢!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做好事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作文里呀,没有行动终究没有说服力,既然朝思暮想处心积虑地想好成几件好事,机会总是有的。记得五年级时,我们四五个班委同学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零用钱放在一块,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跑了十几里路到集市上买了四五把笤帚,然后又趁着天黑偷偷地放在教室里。第二天,当值日生发出满意的惊呼时,我们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当天班主任问是谁给班集体做的贡献啊,没有人承认,做好事不留名嘛,这是我们做好事坚守的原则,当然了,通过其他同学暗中把消息透露给他也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窃喜的感觉美得很!

升入初中后,我们三四个同学还曾经逃学做过好事呢,我们拿了班里的卫生工具,翻过学校院墙就进入县医院,三下五除二把整个前厅走廊扫了个干干净净,当被医生发现询问时,我们一溜烟逃回学校。就这样,我们坚持连续五天去医院做好事。后来,医院给学校送来一张通红的巨幅感谢信。学校根据医院提供的学生样貌年龄进行“通缉”,我们终于“落网”了。虽说事情办得有点矫枉过正,可是真够刺激的。

还讨论什么扶不扶,我们都曾做好事上瘾呢!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跟好友岳兄谈到此事,他一拍我肩膀,慨然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位家住东北的仁兄上小学时曾经在一个严冬的黎明,怀揣干草树枝及燃火之物,潜伏于学校四周,四顾无人,他又扒着大铁门门缝向内观瞧,确信看门老头尚未起床,然后爬门而入直扑教室,不久教室烟囱的浓烟直冲天际,继而转为淡淡青烟。整个过程岳兄一气呵成,极为连贯,看来蓄谋已久,只是当热脸贴住冷铁门的一霎那,登时被粘住,稍用气力,皮掉而血出,为成大事岳兄隐忍不出一声。当第一批同学走进教室时,他们感受到的是暖暖的春意,不由惊呼:“哪位神仙把火炉点燃了!”此时脸上受伤的岳兄心中燃起的小火苗绝对超过了火炉的温度,做好事后之幸福感岂一“美”字了得!

俱住矣!而今年近不惑曾朝思暮想做好事的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下还会有少年时的勇气吗?这需要时机方可证明。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吾辈勉乎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讨论什么扶不扶,我们都曾做好事上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