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桃夭》,歌尽女子的一生

一曲《桃夭》,歌尽女子的一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①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②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华:花。

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归:女子出嫁。

④宜:和顺,和善。室家:指夫妇。

⑤焚(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⑥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解读赏析
“一曲《桃夭》,歌尽女子一生。”

        《桃夭》是一首婚嫁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作者以每章中固定位置的个别字词的变化,层层递进句意,从而表现新娘出嫁时的热闹场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首句以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起兴,与新娘出嫁时的娇艳容颜和热闹景象相呼应。接着“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说新娘将要嫁到夫家,成为男子的妻子;

          第二章以“有蕡其实”对应前文的“灼灼其华”来表示时间的推进。桃树长出果子,硕果累累,隐喻女子出嫁后生儿育女;

        第三章以“其叶蓁蓁”起兴,表示桃树已经长得枝繁叶茂了,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女子已经繁衍了众多的子孙,整个家族人丁兴旺。

          这首诗以桃树作比,将“桃花——桃果——桃叶”的生长繁衍过程,对应女子从出嫁到成为母亲以及长辈的角色转变,赞美了女子对于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付出以及承担的责任。后来人们也用“宜室宜家”来称赞女子温柔贤惠。

诗词AB面
为何女子要“宜其室家”?

        《桃夭》中为何那么重视女子“宜其室家”的特点?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每个人都靠着家庭成员的相互扶持度过天灾人祸的生活困难期。所以那时候对于家庭最大的愿望就是和睦、团结。

        而女子作为家庭中十分重要成员,娶妻最大的祝愿就是希望她能够使家庭和睦,并且能够开枝散叶。


女子地位何以不断下降?

        在原始社会,由于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

        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男子由于先天体力和智力优势,逐渐在生产部门中占据突出位置,女子劳动地位下降,退居从属地位,于是母权制自然过渡到父权制。

        在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女子地位日渐低下,甚至慢慢演变成为男子的附庸,宋明理学兴起之后,对女子的言行更是做出了“三从四德”的规范。


圣人请卸妆
桃花夫人——息妫

        桃夭桃夭,一个“夭”字,写尽桃花之美,桃花之姿,桃花之绰约。

        历史上有著名的“桃花夫人”——息妫,她有桃之夭夭的年纪,灼灼其华的容颜。却没有“宜其家室”“宜其室家”“宜其家人”的平凡安稳。

        她本是陈庄公之女,因嫁给息国国君,故称息妫,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美人,长得目如秋水,面如桃花,称为“桃花夫人”。

        她出嫁息国之时,借道蔡国,没想到遇上流氓姐夫蔡侯,蔡侯觊觎她的美貌,在接风宴席上对她动手动脚。这件事被息侯知道了,息侯十分生气,于是他开始设计报复。

        考虑到息国和蔡国实力悬殊,他联合楚国用计诱蔡国出兵,再一举打击蔡国。但是蔡侯也不是省油的灯,蔡侯在被楚王俘虏之后,计上心头。

        蔡侯故意在楚王面前称赞息妫的美貌,致使楚王也想得到息妫。后来楚王果然以武力俘虏息侯,息妫为了丈夫以及整个国家的安危,以一己之身换得一国之安。

        来到楚国的三年,楚王将她视若珍宝,但是她始终一言不发。她的心,在决定委身楚王之时已经死了,灼灼其华的容颜依旧美艳,但是她,早已经麻木,所爱之人此生不复相见,家国已远,而她还要继续忍辱负重的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曲《桃夭》,歌尽女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