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谒拜周陵

1923年10月末,康有为在洛阳辞别吴佩孚,西行经函谷关到达潼关,开始了他的陕西之旅。

康有为是受臭名昭著的镇嵩军统领、时任陕西省长、督军刘镇华的邀请来陕讲学的。“讲学”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个幌子,康刘二人各怀心思,一场盛事原来也只是一出戏而已。

1917年丁巳复辟(张勋复辟)失败后,作为复辟干将的康有为一度蛰居上海,不过没安省几年,就开始频频出动,漫游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山东等地,所到之处皆吟诗题字,抒发幽古之怀;著述演讲,陈述失意之感慨。然而他漫游各地,并非只是为了排遣郁闷,陶冶情趣,访晤军政人物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借出游之机,四处拜访游说各路军阀,希望能找到一个帮他实现结束军阀割据混战、建立君主立宪体制的理想人物。吴佩孚就是康有为希望的那个理想人物。所以他便借出游之机,数次拜访吴佩孚。

1923年深秋康有为又一次访游各地,向西到洛阳再次拜访吴佩孚,希望吴能公开支持他“虚君共和”的主张。然而此时吴佩孚自己正是焦头烂额之际,不愿意和康过多纠缠。同时又对康有为及背后的溥仪还存日后利用的打算,不愿轻易得罪,便在曲意逢迎的同时,将康有为推给了得到吴大力支持、时任陕西督军的刘镇华。

刘镇华此时同样焦头烂额。刘的部队向来无恶不作,烧杀抢劫,奸淫掳掠,横征暴敛,弄得陕西一省怨声载道,反抗运动时有兴起。教育界的驱刘运动也日益激烈,进步报刊《共进》曾登载长文号召陕西民众“驱刘”,公开申明“我们与刘镇华势不两立”。吴佩孚推荐“康圣人”来陕讲学,不但给了刘镇华巴结讨好吴的契机,也给刘提供了粉饰自身、欺世盗名的大好机会。

康的到来自然是得到刘的高规格接待。刘先是派万纯安、张鹏一、李仲三等在潼关恭迎康有为,在游览了华阴、临潼等地名胜后,于11月6日来到古城西安。前有刘的骑兵步旅护卫迎接,后有刘镇华亲自带着军、政、学、绅、商各界名流在城门恭候,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市民夹道欢迎,隆重热闹的景象让此前屡遭冷遇的康有为大为感动,专门写了一首《游陕西纪盛》抒发内心的激动。接下来的日子,康在西安酬酢、访古、讲学、题字,忙的不亦乐乎。

12月1日中午11点,康有为来到“礼易之根、文武圣地”的周陵:

1923年12月1日上午,康有为偕李敏修、王湛尘、万钝安、张鹏一、邓毅等,乘刘镇华派有护兵保卫的专车,西过沣、渭,到咸阳南门外。咸阳驻军镇嵩军统领严星五,已派军警迎迓。咸阳县知事白绍愚率地方各界人士前来欢迎。

康有为下车与来迎者稍事寒暄,即登车入东门出北门,前往周陵。十一时至文王陵,下车后,严统领在东官厅备茶点迎候。康等稍事休息,然后由奉祀生引至正殿,祭祀周陵。康有为主祭,同来者均为陪祭,行礼如仪。礼毕,登文王陵,前左有成王陵,前右有康王陵,后有武王陵,俗以为背子抱孙者。下陵后,又北谒武王陵,行礼如前。东行百余步,有齐太公墓,太公女邑姜,为武王之妃,独以才著,襄夫创业。太公墓制甚小,中庭椽瓦半落。墓前有柰书碑:”齐太公墓”,系清乾隆时毕沅抚陕时所立。这时环围观众约二千多人,康招之于华表内旷地讲话,除了颂扬文武周公,还劝告乡民要保护陵墓古迹,多多载植树木。群众欢然应诺。遂后摄影留念。

随后的日子康有为陆续游览、会见了泾阳、三原、礼泉、茂陵、富平等地名胜及名绅,于1924年1月8日早离开陕西。康以“圣人”之姿在陕西游览、讲学,陕西文化界好像并不太买账,要不然也不会引起轰动全国的“盗经”风波。刘镇华邀请康有为来陕本是脸上贴金的事,最后却发生了”圣人盗经”的“丑闻”,惹得一身腥骚,自然不会像迎接时那样倾城出动,只在一个小饭馆饯行了事。据说“康临走时竟要了十几匹驮骡,装上几十口箱子”,想见搜罗了不少好东西。

1924年暑期,另一个“圣人”鲁迅来到西安讲学,他没有像“康圣人”那样随意搜罗索取,反而在离陕前向易俗社捐款,扶持陕西的文化事业。从中可见一前一后来陕的两位“圣人”的人品和风格的不同。鲁迅没有去游览周陵,他在西安的20天似乎也没有去探访周秦故地的任何古迹陵冢。

对了,1934年10月21日,蒋介石、宋美龄携戴季陶、张学良、杨虎城、杨永泰、邵力子等20余人游览周陵,还为陵园栽了几百颗柏树。蒋不是来祭拜祖宗的,他是来剿匪督战的。

最后还有一个彩蛋。刘镇华有个和他差不多德行的部下叫孙殿英,对,就是盗掘乾隆皇帝与慈禧太后陵墓的那个家伙,挖了溥仪人家祖坟,盗走大量奇珍异宝,还把乾隆、慈禧的尸骨胡乱扔弃,溥仪满脸流涕发誓“不报此仇,誓不为爱新觉罗子孙”。康有为和刘镇华之流混迹,还试图游说他们支持君主立宪,难怪溥仪会说他“说了不少梦话,后来变成了没有实效的招摇行径”。你康有为不但整日做春秋大梦,简直就是在招摇撞骗啊。

参考资料:

1、《康有为在西安》 单演义著,单元庄整理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04)。

2、《我的前半生》   溥仪。

康有为谒拜周陵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有为谒拜周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