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廿九篇

千  佛  山  上  甘  泉  流~寂昌长老

曾经有一位百岁老和尚说:凡为养生者,必死养生人。为养生而死的人,占十分之三。他又说:是因为人们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一副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那颗心整个缩成核桃样,怎么能不死。他还说:你要是养生,就得抛开生死,只有不刻意在乎死,才能远离死。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生死,所以不再怕死。因此,修道的人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老和尚把人比作琴:琴弦绷得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准音,所以要时时调弦。而调弦的法门又在何处?他说,规律的作息是关键,他自己一直保持着严格的作息时间。他常常劝人:“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本文要叙述的这位百岁高僧,他就是山东千佛山上的寂昌长老。

寂昌长老(1910——2012),俗姓朱,原名庆霈,号明瑞。宣统二年(1910),出生于山东省济宁的一户农家,在家排行第三,寂昌长老自幼家境十分贫寒,母亲有体弱多病。为了祈祷佛菩萨保佑母亲身体康复,年仅八岁的寂昌长老就被家人送到济宁玉露丛林寺院披剃出家。民国十二年(1923),寂昌长老刚满十五岁,就在济宁慈灯寺求受具足大戒了。寂昌长老受戒后,一生可谓颠沛流离。他在慈灯寺精进修学佛法,诵经礼佛,参禅打坐,劳作护道等,长达十五年之久。此时战乱祸及济宁,国民党军队驻进寺院,并强迫僧侣全部还俗,二十九岁的寂昌长老,也未能幸免。寂昌长老离开慈灯寺回到济宁老家,之后在市井中生活,但他以自己虔诚的信仰为一生事业,坚持孑身茹素修行四十余年。寂昌长老在市井世俗里,四十余年的修行中,那段时间,生活一直比较清苦,除了几件朴素的僧衣外,再就是几本经书,一盏枯灯,几只粗碗和一口残锅度日。

寂昌长老年少出家,但他严持戒律,诸方参学,阅藏习禅,弘法利生,克勤克俭,自利利他,勇猛精进,爱国爱教,堪称人天师范。在那四十余年间,寂昌长老游历参学时,到过济宁静居寺,西安草堂寺。曾一度在南京毗卢寺任维那,在古林寺任监院等。到西安参学时,并在西安南门里的卧龙寺任监院,后升任住持。寂昌长老一生无欲无求,慈悲为怀,生活简朴,他认为能吃饱穿暖就行了,名利更是身外之物。然而正是寂昌长老的“人不求名名自扬”的精神,以及寂昌长老的苦行僧似的修行经历,所以致使寂昌长老的声名远播宇内。

寂昌长老一生的苦行和漂泊,直到一九八三年,他登上千佛山在兴国禅寺定居修行。一九八四年千佛山兴国禅寺住持礼请寂昌长老为兴国禅寺西堂。一九九0年后,淄博市决定组建普照寺和弥陀寺,首先礼请寂昌长老参与组建这两座寺院的指导工作。普照寺和弥陀寺的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到了一九九六年,枣庄市决定组建甘泉寺,为此山东省佛教协会特指派和礼请千佛山高僧,时年八十八岁高龄的寂昌长老为住持。因寂昌长老的威望与德行,甘泉寺在他的住持下,香火日渐旺盛,枣庄市的佛教信徒,自此也有了自己合法的佛事活动场所。甘泉寺经寂昌长老和僧众及信众的精心经营与护持,却已经成为鲁南地区的主要佛教道场及枣庄市著名景点。

甘泉寺坐落在枣庄北郊明山秀水的风景区腹地,该寺始建年代不详,明朝万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重修,古称伽蓝神庙,又称龙窝寺,为鲁南名寺之一。至近代仅存遗址,一九九二年重建,直到一九九六年四月,才被政府批准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因寺内有甘泉一口,所以更名为甘泉寺。甘泉寺亦经历着劫难,屡遭战乱毁坏,及雷电的袭击等,到一九四九年前后,这里已是倾圮殆尽,仅存残垣颓壁等遗址。因枣庄佛教信徒的信仰需要,经过多方努力,才得以恢复重建。

甘泉寺在寂昌长老的住持与带领下,重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窑神殿、东西配殿,两侧还有连接长廊等建筑。在重建甘泉寺的过程中,还发掘出了元、明、清等朝代有关甘泉寺重修石碑十二块之多,并在重建的大雄宝殿右侧建立了碑林。其中有一块雕有龙纹的碑,为清嘉庆六年(1801)所立,此碑并记载了枣庄被称为煤城的历史原因。还有一块石碑是明万历十五年(1588)所立,题为《重修龙窝寺碑记》,记载:“龙窝寺距邑址三十余里,在平山之东麓,云谷山之前,境幽地胜,中有泉水甘冽异常,旧名甘泉寺。始创无所考,元延佑年间(1314),梁家庄洪宽等重修之。”此碑高约四米,为一巨石刻制而成,碑文时明代光禄寺卿贾梦龙所撰,他的弟弟贾梦鲤所书写。石碑背面记载着甘泉寺过去拥有良田千顷,僧人逾百,重修时捐资捐物者有数千人之众。如今的甘泉寺在寂昌长老的驻锡下,正逐渐走向往日的辉煌。

甘泉寺在寂昌长老的监督下,山门内两侧建有钟楼、鼓楼,遥相对映,各高两层,皆是歇山顶式,飞檐斗拱传统建筑。正面是天王殿,西侧是拔苦廊,东侧是大悲廊,皆是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经过天王殿,迎面而至的是大悲亭,亭子坐落在放生池中间,上面塑造观世音乘龙之宝像,七宝莲池中莲花朵朵盛开,八功德水透明见底。穿过大悲亭,拾阶而上,便是气势恢宏,庄严巍峨,古朴典雅的大雄宝殿,肃穆而幽静地呈现在游人眼前,大殿为歇山式飞檐建筑,共五开间,大殿内正中塑造了释迦牟尼佛坐像,庄严而慈悲,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西首是阿弥陀佛坐像,一样庄严。东首是药师如来坐像,一样慈悲。大殿两端塑有十八罗汉,神情各异,伫立肃穆。大殿后堂塑造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笑容自在,珠玑碧莹,佛光普照,竞相辉映。大雄宝殿前建有七佛如来宝塔,东侧是藏经楼。西行数步便是窑神殿,殿内供奉雷士天君窑神,该殿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是当地民众以求窑神保佑煤业开发兴旺和平安的。窑神殿经历沧桑,只留有遗址,但介绍窑神殿的石碑确保存完好,它是研究枣庄煤炭史珍贵文物实料。

窑神殿石碑上刻有“皇清”字样,周围雕刻龙图案配饰,石碑通高三米,宽一米半,碑型壮观,碑文字迹清晰可辨。碑文记载:“吾邑之有煤窑,开自前朝万历间,迄于今掘取殆遍。”建造窑神殿的起因是:山西太谷智太详来枣庄与当地人王琛联手掘井采煤,但井深水涌而不见煤炭,于是他们一同来到龙窝寺烧香叩拜,求龙王帮其退水,并许愿掘得煤后,重修寺院,并在寺内建窑神殿。后来他们果然采得了煤炭并发了财,于是他们于嘉庆五年(1800)四月兴工修寺,曾建窑神殿,并立碑记载其事。寂昌长老重开甘泉道场时,为念当地习俗,而重修窑神殿。

甘泉池是甘泉寺的标志,在寺内西北角,泉水喷涌,终年不息,放生池及寺院用水皆取之于此泉。在甘泉池西南边,有一颗千年银杏树,此树为雌性,树粗需要两个人相抱方得量得过来,主干数围,虬枝旁逸,宛如巨伞撑天。西边亭内供奉有伽蓝菩萨,两侧有四大天王圣象。甘泉寺经过寂昌长老的数年努力,一年四季香火鼎盛,晨钟暮鼓响彻山谷,经声佛号回荡圣境。

寂昌长老在开创甘泉寺期间,于一九九七年又发起开创组建枣庄市峄城青檀寺,一九九九年再次开创组建临沂市罗庄区宝泉寺。自一九八三年济南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邀请寂昌长老到千佛山兴国禅寺驻锡修行以来,于九十年代寂昌长老参与组建了淄博市普照寺和弥陀寺,开创组建了枣庄市甘泉寺、峄城青檀寺、临沂市罗庄区宝泉寺,而且是这三座寺院的开山祖师及第一代住持。

二0一二年一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时,山东省佛教界三老之一,德高望重的寂昌长老,与枣庄甘泉寺安详示寂,世寿一百零二个春秋,僧腊八十五载,戒腊七十七夏。寂昌长老示寂追思法会于二月三日在甘泉寺隆重举行,来自山东省、市有关领导及全国各地的法师、各界人士达近万人之多,莅临法会,肃穆追思。寂昌长老童真出尘,一生持戒精严,修行甚笃,参访与大江南北,弘法于江苏、陕西、山东等地。虽然苦心于孤境,但他仍然安贫乐道,守身如玉,茹素缁衣。

寂昌长老的人生清苦朴素,无欲无求,而他的生活简单,在他心中一切都是“法从心生,心静则身安”。从千佛山兴国禅寺到枣庄甘泉寺,开创组建青檀寺与宝泉寺,寂昌长老都是已根本在于心境,人生胜境平常心为修行之道。寂昌长老在老家独自修行时,他自己于家乡村子南边的小河南岸,筑一低矮草房作为道场,屋旁几棵枯树相伴,与村子隔河相望。寂昌长老孤身一人修行的四十余年里,除了参学访道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此度过。

寂昌长老在他八十八岁高龄时,不辞辛劳还开创甘泉道场,为利益一方众生而乐于担当。在耄耋之年毅然开创青檀寺、宝泉寺,而又曾参加组建淄博市普照寺、弥陀寺,他不谓安养,忘躯为法。他的思想在文章开头已经阐明,主要表现在“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十个字上。寂昌长老在无欲中演扬正信,在无求里弘扬正法,同时又在安贫里独守正念。他用正精勤之心,在正定中修持,他的思想常住正思维中。他一生以正见的情怀,行持了他初心的正业,从尔他的一切都表现了他证道地正命,最终他以正语演绎着口出莲花。

寂昌长老又是山东佛教界的三老之一,更是山东佛教史上寿命最长的修行者,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寿命长者之一,他的演示与寂灭,恰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缘生缘灭的自然规律。寂昌长老的证道,源于他的安贫乐道与觉证净之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廿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