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感动自己,恶心别人"。

前不久看到一个新闻,校园里一小伙儿喜欢一姑娘,摆了蜡烛阵,找了小伙伴帮忙摆人形字母,然后姑娘下来了,给了丫一巴掌,哭着跑远了。

高手在民间,评论里有句话感觉特到位:屌丝又再次感动了自己,恶心了别人。

无数人曾经感慨过:我那么爱她(他),为什么她(他)就不爱我呢。嗯,我也一样。

高中时候疯狂喜欢一个初中同学Y,就是当灯塔当女神那样的喜欢。因为自己喜欢她,所以刻意减少和身边所有女生的接触,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必须要说的话也尽量简洁和平淡。躲避一切和其它姑娘的接触。 把Y的名字用圆规划手背上,用笔写在每一个自己常用的物品上。嗯,这一切她都不知道。自己就像个虔诚的教徒,她是全部的信仰。

后来高中毕业再次见到带着光圈的女神Y。满脑子都是这些自己的小故事,想要说给她听,但却从来没有说出口,因为我感觉到:她只是当我们是普通朋友。一度很烦恼,我那么喜欢你,你为啥不喜欢我?

后来想到自己没有说这些小故事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突然想起了这是我妈妈爱我的方式:看,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我是多么的爱你,甚至献祭了一部分的自己,每次妈妈用这种方式表达的时候,我都是既感动又难过。好像是自己不好害得妈妈受苦,承受着莫大的压力。

只有这样才叫爱么?我不去和其它姑娘说话,对她来说有什么好处和意义呢?我把她名字到处乱写,又对她有什么意义呢?做了那么一大堆用来证明和声明的爱,其实都有着潜台词:你也必须要爱我,否则你就是王八蛋。这种埋着自私的无私,藏着索取的伟大,从始至终只是以自己为出发点的爱,都可以用那句话概括:感动自己,恶心别人。

比如曾有个做低端微商的姑娘给喜欢的小伙发了整整半年的每日特惠抽奖,半年之后小伙拉黑了她,小伙并不知道这些特惠抽奖是姑娘收集起来只发给他一个人的。

比如家里养的猫会把自己搞死的老鼠分给主人一半。

比如某个傻逼青年两年不和身边的姑娘说话。

比如另一个傻逼青年给不喜欢张扬的姑娘弄了一出大戏,果断收获一巴掌。

比如妈妈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兴趣爱好,把所有工作之外时间用来和儿子一起读书。

古语有云"投其所好",表达爱的方式,应该从目标的需求出发。否则,所有的付出甚至牺牲,都只会是"十动然拒"一个结局。

多年以后看武志红《家为何会伤人》,里面有句话贼深刻:"感情的事儿,讲的是感受,而不是道理,道理的坐标总是在自己这里,讲道理就会总是从自己出发而忽略对方的感受。"(大概意思是这,具体词句记不清了)。只有讲感受,才能满足对方需求,才能不断产生正能量,才能避免做出"感动自己,恶心别人"的傻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再"感动自己,恶心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