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当下跟风式教育的感受

近几天,大家聊天的主题都切换成了高考成绩,朋友圈充斥着乡下各县区高考喜报,本市在全省高考中胜出,这其中乡下各县中贡献很大,高分几乎出自那里。

高考离我们已很遥远,关注没多大意义。可是,身边有娃的妈妈们却按奈不住了,开始筹划他们孩子是否要回县中读书,根本不管那娃还才上幼儿园甚至还在襁褓中,一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去。于是,转户口、找关系、买学区房。。。但凡能让孩子上得了县中,主意都想了个遍。

这不,临近暑假了,一个个自称“老母亲”的人都晒出了自家娃的暑期计划,就连晚上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这些紧凑的计划下包含了她们无尽的期望,认真践行着“勤奋刻苦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每每我表现出对孩子们的怜悯时,“老母亲”们总会齐刷刷地怼我,说我现在还没孩子,等以后我也会和她们一样。

我不能理解她们教育上的焦虑和急功近利,就像我不能理解她们疼爱孩子时甚至可以牺牲生命一样,这也许是我还没成为母亲的缘故。但是,从旁观者和过来人的角度,关于教育,我仍想说叨几点。

一、 思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与其每天慌慌张张地穿梭在各个培训机构间,不如沉下心来好好思考下你对孩子教育的期望,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好多家长嘴上都说不指望孩子特别优秀,只希望孩子能快乐、健康成长。而背后却给孩子报了至少3个兴趣爱好班,体育类、艺术类、学习类至少各来一门,暑假里每天的日程都安排满满。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10岁以内的孩子的暑假生活,也不能接受这是家长口中的希望孩子快乐。他们说孩子小还不知道什么叫累,况且有些课程是孩子自己要上的,他们乐在其中。另外,还补充说道,我们的小时候是放养式的,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教育模式,这是他们这一代的成长方式。

他们真的是乐在其中吗?还是习惯了这种状态?

的确,虽然每代人的生活方式、成长环境有差别,但这不该是家长教育盲从的借口。至少我们每代人有相同的成长阶段,引导孩子活在每个阶段的当下,贴近现实一些,离本真的自己近一些,更多地去感受和体验,让他们享受每个成长阶段,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只有充分享受和经历过每个阶段,成年后才不至于因为过去的某种缺失而寻求弥补,同时这也对塑造健全的人格有很大帮助。

至于那些培训班、兴趣班、辅导班,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孩子有精力且愿意就去学一学,但这绝不是必需的,毕竟从人类发展进化来看,幼儿园的孩子还未达到能清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且将来也会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兴趣爱好班纯属娱乐,家长又何必当真,执着地追求孩子的艺术考级和奖杯呢?

教育的目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本领而非仅仅掌握知识,学习是终身的,循序渐进的,所以又何必着急地占用本该享受童年的时光呢?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身边有个同事,因在本地的房产较多,大家称她“房姐”,房姐平日嘻嘻哈哈没正型,闲暇时心思都花在研究美食和八卦了,她家孩子上幼儿园,因为爷爷奶奶来身边帮忙,所以她的生活状态看不出是有孩子的人,下班依旧吃喝玩乐。但她在教师节送老师礼物、孩子吃坏肚子去医院、孩子兴趣爱好班上从不马虎,只要钱能解决的都不怠慢,最近正愁着要不要去县里买套学区房呢,全然不想孩子才上幼儿园。形象很典型,不是贬损追求个人自由的家长,只是作为家长该有家长的样子,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钱能解决部分问题,但绝对不能解决陪伴和养育,而这需要家长亲力亲为了,谁都代替不了。也曾听到家长抱怨自家孩子做事不专注,三分钟热度,不要埋怨,看看自己是不是做事就不专注。家庭教育是教育中的主要力量,父母应当为孩子营造良好环境,这些环境无论是童年嬉戏玩乐的环境,还是长大后学习的环境,这些环境就是无形的“场”,比如父母都在看书学习,这个房间里就会形成无形的学习“场”,置身其中,孩子自然而然会去看书学习。所以,父母最重要的事情是努力营造环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努力打磨自己吧。

三、多挣钱,多长见识。

很直白,但就是这个理。大家争先恐后地排队报培训班,挤破头地上重点学校,很少有人思考下这么做的目的?就觉得现在大家都这样,所以也跟着风,把自己的跟风还当成是被逼的,不得不为之。其实,是因为父母的攀比心理作祟,他们认为只有读书学习能改变命运,能实现阶层跃迁,能实现财富自由。醒醒吧,那何必难为孩子,不如自己多挣钱。

我不是在否认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确实能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跃迁,但绝不是狭隘意义上的改变贫困的命运,实现社会经济阶层的跃迁,这还太肤浅。好的教育改变的是贫瘠的思维,实现的是思想阶层的跃迁,这将改变一个人本身,改变他未来的家庭,甚至跟他接触的其他人。

  所以,当下的父母请保持清醒,你的付出不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更像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缺憾,希望能在他身上实现曾经的梦想。

  愿迷茫的家长们清醒一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必焦虑不必跟风,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对当下跟风式教育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