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

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暨福驹班四年级(上)第八周小结:

     本周是“本地地理历史”版块的最后一周了。这一周,我们从老市区的徜徉怀古进入到了现代气息十足的东部城区;回到文园校舍寻觅了我们学校出发的脚步;探访了火车站、青岛港,感受这个城市伸向外界的姿态;去青岛博物馆和档案馆将自己三周来的体验感受与文史中的“青岛”相链接。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1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2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3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4张图片

       回顾这三周的旅程,与版块设计初衷基本契合,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我们从教室出发,从搞清楚教室的方向、布局开始,再鸟瞰学校:一方面清晰方向、位置,提升孩子们的空间感;另一方面学习方位名词的使用,学习有次序地表述——先说给爸爸妈妈听,若爸爸妈妈听懂了且不去看也能了解教室和校园的布局就可以写下来啦。

      真正外出探访,每次都要从阅读开始——量身定做的读本在整个版块当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建立链接,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再亲自去看一看、走一走,之前的想象和阅读中建立的印象与真实的体验相遇产生的才是丰富而立体的感受;之后的讨论是自发和自然的,公交车上、课堂上,孩子们的话题往往是围绕着自己的发现和收获,有时候还会以“卖弄”一下从其他渠道得知的故事引来其他同学一片“真的?”为乐;探访归来,孩子们被要求做好探访记录——在不外出的那天的课堂上,我会带着孩子一起构建探访记录的架构:孩子们一起汇总想要写下来的内容,然后一起讨论,这么多内容要按什么顺序来写?分几成段?每一段写什么?怎么安排详略,每段大约多少字合适?开头结尾要怎么设置?

       我理解中的本地地理版块是以契合四年级孩子意识形态发展的这个主题做为载体,以情感为动力引发孩子们的思考,承担数学中关于“方向和位置”、语文中关于“表达和写作”、艺术中关于“建筑与色彩”的教学任务。另外,以团队形式乘坐公交、徒步街道的过程又担负了进一步升阶孩子们的团队意识、规则秩序感、公德意识和意志力的任务。


      l关于“方向和位置”:1,二年级时教过孩子们如何在自然中辨别方向,利用远足观察过树叶和树轮的疏密、大石的干湿以及手表指针与方向的关系,在建筑版块的野外搭建中实操验证过,这次孩子们在这个基础上又练习了物体之间的相对方向,并且从四个方向拓展到了八个方向,如:阳光之家在校园的东北方向,森林小屋在小池塘的南偏东。2,地图上的方向:从会看地图到能画简单但有正确方向关系的路线图,并且能在晨圈中正确表现地图中的方向位置:比如某某同学所站的位置代表着学校,几位同学分别代表湛山小学、湛山寺、八大关等站到相应的位置。3,指南针的使用:青岛的马路多方向不正,青岛人大多方向感不佳也不足为奇,徒步街道过程中,通过定时使用指南针让孩子们对“大海”这个方向参照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东西路和南北路的偏差也颇有感受。每次出发前,珑月老师将指南针发给每个孩子,孩子们立即开始以学校为参照核验设备(有两个指北针,其余指南,两周下来,摔坏一个、弄丢一个,其他完璧归赵)颇有点做战前的紧张氛围——这也是我想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的:“出发”是一件很正式的事情。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5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6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7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8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9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10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11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12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13张图片

得失:得,如上所说;失,路上行走较为匆忙,二十人的队伍集中起来在户外讲解也颇困难,自然当中辨识方向的机会没能把握住——主要还是老师自己方向感不佳,缺乏敏感度和自信。


       l关于“表达和写作”:福驹班的孩子并不愁写作,流水帐可以写好长,其中不乏细节,情感和文字的美在三年级的生日诗中已经佳作频出了——他们可以那么细致地体会到身边小伙伴的特质并且能生动表达出来。但是有条有理、有的放矢、有头有尾的架构和有序表达却尚待提高,因此这学期着力要求孩子们的格式和架构。这个版块的探访记录借着一起出行、一起回顾讨论,让孩子们的思路从放到收,最终总结出大家都觉得有道理的“布局”,由老师负责记录(相当于列出提纲,试了试要求他们自己列提纲发现多数孩子无从下手)然后据此写作。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思路在逐渐走向清晰,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拿到一个题目时知道如何去构思如何去下笔,而不只是一肚子散乱的情感或印象,落到笔上却只剩了干巴巴的几句话。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几只拦路虎:1,识字量:孩子们认得的字,真要写的时候却拿不准了。高年级老师也一直在提醒我:这是华德福孩子的“常见病”,从小长篇长篇地听、大段大段地抄,语感甚好,口头能力和倾听能力也都不错,但是原创使用的时候就捉襟见肘了,字量词量寒酸的很。因此,本学期通过古诗、米字格习字和读本夯实字词:背-抄-默-听写,推动孩子们为自己的“存折”多储存点余额。2,说得出写不出,不知道该怎么表达:通过阅读,希望孩子们能吸收到可供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于是在精读的时候带着孩子们一起分析描写、比喻的方式,比如上周阅读的《海上仙山-崂山》中,形容那中大海鳌很大,大到“尾巴一翘就……”(自己查查读本哈)带孩子们咂摸了一会儿,让孩子们自己试着用让读者听来就真觉得大,且大得能想象出来来表达,孩子们踊跃之下产生了几版无厘头的也产生了几版相当有水平的,比如:“海鳌身上的鳞片密密麻麻,每一片都比泰山还大……”另外,让孩子们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边听边记录你感觉到有帮助或有启发的“礼物词”,这也算是学习记笔记的启蒙方式。读罢记完,再让收到礼物的孩子分享一下自己收到了什么的礼物,孩子们之间会有相互的激发,对于读的孩子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3,素材之间的顺序和连接:其实好的作文一定也是有清晰的逻辑性的,才会有形散神不散的中心感,语文和数学真是不分家也绝不可以偏废。这较的逻辑性也是要循序渐进地塑立,万万强求不得,否则就会喂给孩子一堆生硬的条框。本周末布置的项目作业,主要的目标就在于此:自行组建小组,选定主题(探访过的一个或两个地点),每人书写自己的视角和感受然后合理衔接成一篇完成的探访报告。从设置开头、结尾、配图,到商定统一的底色或装饰,再到如何将四个组员的四个段落有序“组装”,希望孩子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会生成鲜活的思考、收获各自的心得,下周会再拿出一两天的课时来根据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带着孩子们分享、讨论,借着孩子们的“力”引伸出清晰的原则和技能上上的“法宝”。不知道孩子们在家写得咋样了?我期待着孩子们都能装上法宝走向下一个版块。

       得失:“出差”的时间较多,坐在课堂里讨论提炼的时间太少,尤其是逐一批改作业和相互分享的力度不足。


       l关于“建筑与色彩”:湛山小学探访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门上的“爱奥尼克柱”,这是罗马三种柱式之一,在楚然爸和雨橙妈的帮助下,我们又在美术馆欣赏了“科林斯”和“爱奥尼克”的混和柱——孩子们自此对柱子颇为关注,走到一个地方就会观察一下柱型;三年级的建筑版块中,孩子们知道了不同的地区根据气候、地貌和民俗会有不同的建筑形式,而在青岛居然也有独特的“里院”民居形式,这样的民居又决定了居于内的人们的社交互动的方式。我们有幸进到了一个虽旧却依然干净温馨的里院,木窗和围栏虽斑驳却难掩细致的花纹,被各种“偏厦”挤得有些逼仄的院落里花、鸟、兔子透露出生活的情趣……几位画者坐在院子里画,孩子们围着看,孙老忍不住追忆起自己的“里院童年”:一家做饭满院子香,一盘饺子满楼上分,谁家吃肉就特意端门口“显摆”……孩子们听着,目光变得远远的,片刻地神往或者羡慕后又笑一笑回到自己的热闹中。青岛的色彩是得天独厚的,孩子们沿着一浴优美的弧线,看着远处的绿树红瓦,爬过红礁踏过银滩,画着远处覆着青色琉璃瓦的亭台或者延伸至海天间的“飞阁回澜”……周四,我们站在火车站的广场上齐读了《中国最美的火车站》,然后开始画着那德国教堂样式的钟楼和塔屋,周五在档案馆又看到从建设至建成的火车站图片以及更为详尽的介绍,孩子们立即小小地兴奋、会心地笑。当在档案馆看到栈桥的铜制立体图和文字介绍时,孩子们不由围拢了过去,仔细端详着,结束参观之后又有几个女孩子过来要求再上去看一看、记一记。而男孩子们似乎对青岛港情有独钟,非常感谢诗卉妈前后联络协调又亲自陪了一上午,孩子们看到了大气的邮轮母港和远处宏伟的跨海大桥,看到了堆放整齐的集装箱和正在工作的火车、塔吊、轮胎吊……所以,在档案馆的参观结束之后,几个男孩子立即回到了展厅内青岛港的主题处,坐的、蹲的,专注地写着、画着……这样的时候,什么教学都是打扰,让孩子们去呼应去整合去吸去呼就是最好的教学!再次感谢楚然爸,提前一天特意去档案馆踩点!孩子们书写项目作业借阅的书藉很多是来自于楚然爸的提供。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14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15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16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17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18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19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20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21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22张图片

       得失:脚步匆匆,每个点停留的时间都不充分,每次都有孩子没画够没看够就得集合继续上路。走的多了看得多了,这个城市才能在孩子们心中立体起来,可是每一个点又应该更细一点,给孩子我一点机会体会--好矛盾呀!


      档案馆归来,我在桌上发现了和爸送给孩子们的台湾牛扎糖,一并感谢——美味也是一种色彩,当我们二十几站公交奔赴了文园时,我拿出了为这个版块准备的“怀旧版”话梅糖——一种不是很甜却带着我们这代人童年味道的老上海糖果,让孩子们站在他们曾经的幼儿园门口重温一下排排站分果果的感觉。孩子们脸上的笑那么满足那么美好——幸福其实很简单,青粥小菜亦或一粒糖果足以,何必繁复,给孩子多一点返璞归真的机会也许对他们的人生来说,是最好的礼物!回程的路上,孩子们问:“王老师,还有没有话梅糖了?”我仔细数了数,只有十八块了,而那天带出来的是十九个孩子,我问:“怎么办呀,孩子们?”片刻的沉默之后,川豪爽地说:“王老师,我不吃了,你给大家分吧!”于是,一车厢的孩子自发地整齐地说:“谢谢王一川!”那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立即羞赧地不知该说点啥了,车厢里传来善意的笑声,有乘客笑说:“太可爱了……”中途上来两位老人,立即站起来三个孩子争着让座,坐在子涵让出的座位上的老人不住嘴地夸奖,红了脸的子涵三步并做两步躲到车厢最后面。当然,路上也会有不和谐的音符,二十个孩子一起上车下车,心里难免着急,动作难免急迫,有孩子下了车委屈的告诉我:“王老师,有个奶奶骂我们……”我只能告诉她们,也许是我们挤到她了,那下次我们慢点——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有晴便有阴,有开心也会委屈,有分享甜蜜糖果也有咬牙奋力赶路,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学习承担和坚强也可以学习克服困难和多角度地换位思考——若我们还当他们是小宝宝,过份的呵护或担忧恐怕会变成阻碍孩子起飞的掣肘负累。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23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24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25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26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27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28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29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30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31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32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33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34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35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36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37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38张图片
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_第3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福驹班本地地理历史版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