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时间焦虑患者的福音 1019

上学的时候,我的同桌总是特别的紧张。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跟我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我比你们都大。那会上学早,学校里面对年龄要求不严格,好像我们班,最大的和最小的差了三岁。但是,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出了校门,慢慢的,我开始有感觉了。

刚入职场时,只觉得自己是最年轻的那个,犯了错别人也会觉得,还小呢,没经验而已。

渐渐的,开始不断有人喊我姐。

恍然一回首,惊讶的发现,办公司里面,比我小十岁的人都已经有了模样了。好像突然之间才意识到年龄的压力,压得心头沉甸甸的。

我的朋友经常跟我说:35岁是一道坎。35岁之前,如果没有混出什么样来,35岁之后,基本上就定型了,再难有改变的可能。沉默一会,朋友说:距离35岁,没几年了。

我们领导今年下半年大刀阔斧的提拔了很多人,他跟我说:现在的团队领导,都应该是80后、最好是85后,这之前的人,已经没有太多的冲劲和热血、带不动团队了。

当我们还在感叹,80后即将掌握舞台时,90后们已经一跃而上了。

就拿我们小灶群来说,已经有了那么多的90后、甚至95后。打开了视野,见识了世界,一颗成长的种子在心里扎了根,长成参天大树不过迟迟早早。

但是看看我们周边,还有那么人,觉得时间是用不完的。浑浑噩噩,混日子,打发时间。

若是他们一朝清醒,会哀叹这样被浪费的光阴吗?

越来越觉得,时间真的不够用。

我理想的一天里,早上六点起床,运动半小时,洗漱,学英语吃早饭,上班。下班后,看书,写作,上课。可实际上,早上六点起不来,总有额外的更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还要预留时间给其他。不仅是时间,精力都不够了。

我们以为是时间不够,想学习很多的时间管理课程,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同的,是人。

吉田医生说:没有时间,也许正是开始做什么的机会。于是,有了带着五个孩子留学哈佛的传奇。

所以,不要想着去管理时间,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管理自己。

如果觉得时间不够用,那也许是我们的有效时间并没有充分的利用起来。

不如,今天就来学学这本,《别再说你没时间》,看看作者是怎么从日常整理中,节省出每天3个小时的时间来的吧。

整理物品

我朋友工作学习之前,一定要把桌面都清理干净,只放自己需要的东西。写作就只放书和电脑,学习就只放书和笔,其他东西都要保证在视线之外。

而我的书桌和办公桌就很杂乱,每次遇到没有思路、走神的时候,看见其他书也会摸起来翻翻、听见手机响也会拿起来刷刷,甚至有时候需要找一只笔,都还要翻很久,不知不觉浪费很多时间。

所以整理物品,一方面,在自己工作学习时,确保视线内不出现任何与手上的事情无关的物品;另一方面,就是要把常用的物品固定好位置,减少翻找的时间。

整理文件

将所有的资料都先分好类,分类标准就按照刘灏老师说的,只要在寻找资料过程中不需要后退任何一步就能找到,这样的分类方式就是适合你的。

纸质的资料,可以按照事情的期限进行分类:5分钟内要完成的、今天之内要完成、有完成期限的、没有截止日期的。一般情况下,当分类完成的时候,这一天的工作顺序,也就出来了。

其他资料:尽可能电子化,充分利用云储存。好处有三:空间大,可以多积累需要的素材;分好类,找起来方便;有效备份,不易丢失。

事情处理完之后,相关的资料也应该做进一步的处理。纸质的电子化后,该存档第一时间存档;该销毁直接销毁。处理完的事情,不继续占用工作学习的空间和思维。

整理大脑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当我们把物品、文件都能够分门别类的整理好之后,我们大脑只需要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就可以了。

用刘灏老师的话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需要的结果的能力,才是未来最重要的能力,我们要把自己的大脑用在更关键的地方,不要让杂七杂八的东西影响到。


日本人因为国土面积小,居住空间小,所以从小就要学习整理与收纳。于是乎,日本出现了很多整理类的书籍,比如《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术》、《断舍离》等等。通过物品、文件、资料的整理,带动身心和大脑的整理,简化了生活,提升了效率。

时间宝贵,不容浪费。通过今天这样的整理方式,我们差不多每天可以多出3个小时来。只要我们现在每天把握住了这三个小时,就算已经有了年龄上的压力,追赶也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拥有时间焦虑的你,还不赶紧学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感悟:时间焦虑患者的福音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