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戈壁上的两颗流星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西北大漠,天高地阔,少有人烟。忽一日,一队车马从东而来,只见旌旗招展,马嘶长鸣,旗借风威,呼拉拉直吼。

走近些,再近些,但见大写的“汉”字在飞舞。车马颠簸一路,粗咧的西风中隐约有凄婉的乐曲传来,这是在公元前100多年的西汉时期,这队人马是带着特殊使命而来的。

话说当年乌孙王派遣使臣随张骞去往西安,亲见大汉雄风,遂决定答应与天朝结亲,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千挑万选,最后刘细君接受使命,远赴西域,和亲乌孙王猎骄靡。

刘细君,曾神父是时任皇帝刘彻的亲祖父汉景帝,其父母早年因涉嫌谋反被杀。而汉朝的公主早从汉高祖开始就承担起和亲的使命,多少嫡公主都难以幸免,更何况一个反王之女。

此凡远嫁乌孙,旨在交好西域部族,共御顽固的匈奴。因此汉武帝的陪嫁相当丰厚,随从官吏、宫女、使役有数百人之多,各种车马皇室用品更是不计其数。因细君公主自小颇通音律,更专门为其制得一乐器,名为“阮”,又名“秦琵琶”,随其同行。因此便有了前面裂裂西风中夹杂哀婉乐声的一幕。

细君在乌孙从不摆大朝公主的架子,常常将丝绸锦锻等赏赐各王候,赢得王庭上下敬重。乌孙王猎骄靡年势已高,临终时想将细君转嫁其孙----即将继位的新王军须靡,细君有心反抗,无奈汉武帝有旨----一切随乌孙风俗。

细君远离故土,只得将思乡之情付于词曲之中。曲声婉转之下多有叹息,词调悠扬之处满满的哀伤。“居常士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可惜,细君于妙龄之年赴西域,难以习惯当地的生活,语言不通,以致心情常年不快,只五年以后便郁郁而亡。

细君公主之后,乌孙王再次遣使与汉朝,希望延续乌汉联盟。这次,解忧公主重新踏上这条漫漫黄沙之路,同样柔弱的她,却比细君更多了豁达。

乌孙王庭的蒙古包外山色空明,丰盛的牧草扬波欢歌,公主莲步轻移,幽娴的姿态,姣美的容颜,加之脸上淡定的笑容,为喜筵添色颇多。更有贴身侍女献艺助兴,令文臣武将对其刮目相看。

解忧公主虽为女辈,却深知在这乌孙国土,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当时位居左夫人的匈奴公主屡次排挤于她,解忧于逆境中极力维护汉朝与乌孙的联盟,苦心经营。

数年以后,军须靡归西,又嫁其弟翁归靡。此后的数十年间,刘解忧逐渐用其智慧与胆略帮助乌孙王巩固王庭,壮大疆土。积极协助翁归靡处理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使乌孙走上了国富民强的大道。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鼎盛,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与此同时,解忧精心培养四子两女,为以后数十年两地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她,倾尽一个女人的所有,实现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融合。她是明智的,她没有哀怨,没有沉沦,用一个女人柔韧的心化解了无数的困难。只是,她仍然是一个女人,她和细君一样,从来没有停止过思念家乡。直到其七十多岁时,上书汉宣帝,倾吐思乡之情。宣帝感念其不易,允其回长安安度余生。

伊宁,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碧蓝,朵朵白云总是那么悠闲,混合了青草味的空气总是那么清新。那里,有一座汉家公主纪念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白墙、灰瓦、雕梁画栋,那特色分明是依照汉代建筑风格而建造的。

那里少了当年的胡风列雨,多了流水幽径,各种壁画文字展现出当年两位公主远嫁于此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身穿汉服,怀抱琵琶的细君神情忧郁。而解忧则着乌孙服饰,头戴插羽毛的帽子,完全一幅主人风范。

一样的公主,一样的使命,如今的伊宁,用“一捧黄土寄芳魂”。历史的天空群星闪耀,她们虽如流星般短暂,却光辉恒久。强大的西汉不只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铁血男儿,不只有和亲匈奴的昭君出塞,更有这俩纤纤女儿。

古之西域,后来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一代一路,穿越千年的文明将时空联系在一起,只是历史永远会记得,长眠于此的细君公主,和为哈汉两族的发展殚尽竭虑的解忧公主。流星的光芒虽然短暂,也曾划过夜空,它也曾无比灿烂。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丝绸之路上,将永远留下这一抹柔情的记忆。

大漠戈壁上的两颗流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漠戈壁上的两颗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