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得起的根本不在意,消费不起的人却用命在维持

01“我的空间很小,拥有的的少了,但我的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前两天看到一篇报道,说一位身价上亿的富豪,抛却330㎡的豪宅,住进了40㎡的小公寓里。
这位富豪名叫Graham Hill,毕业于卡尔顿大学建筑系,精通英、法、徳、西班牙语四国语言,帅气又有才华。
毕业就创业的他,进军过时尚界、互联网,最终在设计领域觅得商机,很早就成为亿万富翁。
像不少快速致富的创业人一样,有了一定资产的Graham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
他先是花千万在西雅图购入一幢330㎡的豪宅,有了房子就得配车,家具电器更是一样不落,越想把豪宅填满,越沉迷于疯狂购物的过程。
发展到最后,他甚至聘请了私人采购员,缺什么,就在家吩咐一声。
没过多久,Graham就发现:房子和他买的这些东西成为他的“新雇主”。
草坪需要打理,排水沟需要维护,房间要清扫,汽车要保养,无数意料之外的事另他不胜其烦。
Graham狠狠心卖掉了豪宅,搬进了40平米的公寓,凭借他的建筑设计头脑,将40平米打造成简约而不简单,功能强大的公寓。
Graham完成这些事情之后,不得不感叹到:“过大的空间和过多的东西,最终掌控了我。我消费的这些东西,最终却消费了我。”
当你的生活长期被过大空间和过量东西占据,你一定会感到深深的不自在。
过度消费,不仅浪费自己的金钱,更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而合理的拒绝不适当的消费,也让自己可以轻松愉悦的上路。
02 断舍离
类似的情节出现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里,只是主人公麻衣不是一直买买买,而是舍不得扔。
她的家里堆积着许多杂物。
有客人上门,只能把大堆大堆的东西藏到隔壁房间。她的妈妈和外婆是买买买,一直往家里搬东西。
她们都认为只有拥有的越多才越幸福。
直到一场地震让她们失去所有,看着废墟,麻衣才明白,她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
于是,她开始扔东西,只留下最需要的东西。在扔扔扔里,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扔扔扔,舍舍舍,正是当下及流行的极简主义,断舍离。
过多的东西,分散我们的精力,消耗我们的时间,浪费我们的金钱。
古语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也正是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婪,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03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想起一则笑话:
下班路上看到路边上有捆芹菜,不知道谁掉的。
捡起来准备回家炒肉丝,忽然一想需要去买肉,有肉还得买个锅。
买了锅还要个厨房,有了厨房还得配个媳妇,有了媳妇还得养丈母娘。
有了丈母娘还得要房要车要彩礼...
我靠赶紧扔掉,吓死我了幸亏扔得早,要不然亏大了,赶紧掏出一根烟压压惊!
笑话归笑话,但半真不假的也反应了我们的一些心态。
比如买了一个上衣,需要配一条裙子,衣服下面要另配一双鞋,包包颜色不对,也要换一个,全身都换了,发型也要换,还要配首饰等等。
人吃五谷杂粮,当然有七情六欲。
我们永远会有欲望,在买买买中得到疏解,而这些对于我们的生活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幸福,到底会有多少,不得而知。
04极简主义
想起Facebook的总裁扎克伯格,iphone的灵魂人物乔布斯,他们都是极简主义的奉行者,全年穿一样的上衣,一样的牛仔裤。
同样的T恤,牛仔裤,买上几件,可以穿一年。
单一的选择,让他们省下了挑选的时间,而更专注于工作,专注于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很多我们自以为很需要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问一问自己,这个东西是我需要的吗?
我消费得起吗?
05
黄菡老师曾经写过:“每每有人在我用手机发微博后评论到:用的竟然是小米手机?我能买得起苹果,所以我并不在意,如果我真的买不起苹果,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如此不在意。”
每次苹果手机推出新品时,都引发一大波热议。
最经典的桥段应该就是中学生卖肾买iphone,女大学生卖卵子买iphone。
苹果手机功能自不必说,但卖肾、卖卵、甚至卖初夜,味道就变了。
如此执着,到底是必需品还是虚荣心作怪,用卖掉身体器官作为代价,而换取一部手机,这样的物品对你而言已然成为奢侈品。
如此不理性的消费,不可取。伤自己的身体,伤父母的心,也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用了iphone不见得你的逼格就高,用了华为、小米不见得就low。

真正消费得起的人根本不在意,而消费不起的人却用命在维持面子。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自己,如何给自己的生活定位。
合理的设定自己的欲望值,并且一步步去脚踏实地的去完成,才是正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费得起的根本不在意,消费不起的人却用命在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