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会失败

由于清王朝制度的滞后与观念的陈旧和集团利益的牵连导致清王朝无情的覆灭,观念影响制度制度牵扯利益,就这样一环扣着一环清王朝将最后一线生机抛弃了。

林则徐南下巡视的时候发现,当时在虎门附近使用的大炮还是明朝留下来的,确实在明朝的火炮技术是比较先进的,可是时隔几十年几百年这样的技术早就被淘汰了,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的发展已经有更稳定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炮了,并且人家已经将这种火炮安装在了船上,通过科学计算抛物线即使在浮动的海上也能精准的打击目标,而我们的清政府什么都没有,在清朝的观念里我天朝上邦,看不起周围及远方,认为他们都是蛮夷不值得去学习闭关锁国几十年。

看了一段比较可笑的记载就是杨芳的马桶战法,在广东收集大量的马桶,而且是女性使用过的马桶那时候的女性是没有地位的,放在马桶放在城墙上据说这样可以扰乱洋人炮火的准确度,美其名曰以阴克阳,还有将女人扒光了赶上城墙对着敌人也是这个道理,有用和尚的用小孩儿的还有用尸体的用腋毛的,无所不用其极那种天马行空的现象也是挺佩服的。腐朽的观念阻碍了清政府的发展,能从这样微小的细节中看出清朝从上到下都是这种腐朽的观念。

当林则徐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他想推崇改革,他看到洋枪洋炮的为力,想更新火炮想造船修铁路,想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是没有成功被痛批为:溃夷夏之防,为倡乱之阶 这个批评在当时是相当严重的。

直到1973年乾隆80大寿,英国想借着祝寿的时机要求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与中国进行贸易,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出大量的产品滞销,他很看好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是一个拥有几亿人口等市场,随便买他们的一点东西他们就发财了。可惜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态度,中国根本不在意这一点点利益,乾隆说中国地大物博从来都不缺这些东西,他们生产的机械也是奇技淫巧。中国靠出口瓷器、茶叶、丝绸这在中国是贸易顺差,但是在英国就是逆差。正是由于逆差为后面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外交观念,所以乾隆要求来使必须下跪他才接见,但是英国人不同意下跪,结果闹的也不怎么愉快,但是洋人带来的礼物比较特别,一个是地球一个是枪,地球仪是想告诉乾隆地球是圆的,全世界都是平等的,但是乾隆根本不在乎这个华夏至尊无可争辩,还带了一个火枪队表演,当时的英国已经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使用的是前膛枪,那时候的清政府还是火铳,但是清政府从上至下都没有意识到冷热兵器时代已经被跨越,好在曾国藩的湘军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

以华夏为中心的天下观与变革的障碍

1901年中国才有外交部,建立外交部的原因是八国联军侵华,强制清政府建立外交部,以平等的姿态对待他们。

1868年当时已经开始使用电话,李鸿章也想修电话线路,因为他意识到信息的传递速度对于战争的重要性,那个时候的清政府还是靠快马和驿站以送信的方式建立连接,这种效益比起电话简直十万八千里的差距。李鸿章上书要求修建电话线路,但是清政府觉得修电路会影响中国的龙脉惊动山神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予以驳回,但是李鸿章也偷偷的修了一条电话线,12年之后政府部门在同意修建电话线路。此时的李鸿章又看到了铁路的重要性,当时清政府已经建立了北洋水师,由于当时使用的是蒸汽轮机所以需要大量的煤,李鸿章意识到运煤线的重要性铁路的重要性,于是上书提倡修建铁路又是被一顿痛批,李鸿章又偷偷修建了一条9.8公里长的铁路,开始只用骡马来拉煤运煤但是这样的效率极其低下,外国人看到后就给换了一个蒸汽机车头来运输,结果沿路的居民看到这个吓坏了从来没见过自己会动的怪物,铁路的事就被揭发了,清政府下令扒铁路,也是李鸿章不遗余力按下了这件事,这9.8公里的铁路才免遭不幸,而清政府同意修铁路是在17年之后,当时清政府已经意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可是为时稍晚了些,后期由于清政府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投资过猛中力不足,兴建北洋水师各种造船厂各种钢铁厂,钱挥霍没了于是李鸿章又想办法赚钱,用机器生产洋布官督商办成立了近代以来比较现代化的生产车间。

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的打击是最大的,日本一直是藩属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藩属国将老大打翻在地,这是中国的耻辱也是警醒之时。可笑的又来了颐和园的立项是清政府的海军军官学校,一边是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一边是极致奢华享尽人间富贵,这样的政府在玩火还不亦乐乎。

由于八国联军和义和团运动才开始有所反省,决定推行改革,由于朝鲜的独立中国最后的面子也没有了,朝鲜是最后一个脱离进贡的藩属国,日本侵略朝鲜的时候,清朝为了朝鲜还和日本打了一仗结果还给败了。

清政府错过了所有的窗口期,一切措施改革都没有踩在点儿上总是滞后一步,长期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根本忙不过来。每次新的问题爆发出来上一个问题却还没有得到解决。这才有了后面各种革命党的爆发,戊戌六君子提倡的改革。结合我学的血酬史观,革命党也是清政府逼迫出来的,也算挥刀自宫亲手革掉了己的王朝。

革命党者,已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

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厂也

——梁启超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政府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