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恶意》: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_第1张图片
《恶意》——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的作品看了很多,《解忧杂货店》、《白夜行》、《幻夜》、《嫌疑犯X的献身》……一直都不敢写读书笔记,因为悬疑小说的读书笔记就是鸡肋:看了剧透!这次看完《恶意》,确是有两个深刻感受想要一吐为快:

第一,不要相信你看到的。这是针对《恶意》这部小说的写作结构和东野圭吾的匠心独具的概括。

第二,如题: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这是针对东野圭吾小说里对人性描写的,也是最近见闻带来的最直观最深刻的认知。

内容简介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人气作家高邦彦在移居加拿大的前夕于家中惨遭杀害,命案现场的发现者是作家的新婚妻子及同样身为作家的昔日同窗好友野野口修。野野口决定将好友的意外经过记录下来。而这份记录也成为刑警破案的关键线索,经过一连串的抽丝剥茧下,杀人真凶现身了,而隐藏在杀人动机背后,令人不寒而栗的恶意呼之欲出!(啊!写到这里我的脊背发凉,心跳加快,好可怕……

不要相信你看到的


哈!剧透慎入……

第一章,案情发生了,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出国的前一晚在家中被杀了。尸体被新婚妻子和好友——儿童读物作家野野口发现了。本书的前半部分是以野野口的陈述写的。于是,我以为凶手是隔壁养猫的新见女士(我太天真……),同时,高邦彦有了第一个形象:一个会因简单的原因毒死一只隔壁的猫的恐怖恶意人士;然后藤尾美弥子出场(高邦彦小说原型的家人),有了对高邦彦的第二个印象:他是可为了利益不惜在他人身上撒盐的自私自利人。借野野口之口讲述的这些“高邦彦画像”深入我心——人们总是坚信他最先看到的“事实”(我再次天真了……)——以至于第一章的各种细节我都没有注意到。

然后警察加贺出场了,作为主角他抽丝剥茧找到了真凶,没错,就是野野口本人。不明白为什么?请回到第一章重看。但是野野口对作案动机三缄其口,于是加贺开始了“作案动机大探秘”。其实,《恶意》这部小说真正要表现的就是“作案动机大探秘”,因为找凶手实在简单。

以下过程才是“抽丝剥茧”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作案动机第一层:野野口和高邦彦故去的前妻相遇即见真爱,两人不甘暗度陈仓为爱不顾一切密谋杀死高邦彦,事迹败露,成为高邦彦的影子作家,被高邦彦抢名夺利,不堪其辱决定杀之;然后,我第三次相信了野野口让高邦彦身败名裂的理由(我第三次天真了……)

恐怖的事情来了,为了让警察相信其作案动机,他在作案前就开始了一系列布置。“要杀人之前,先想好杀人动机,这恐怕是前所未闻的事。”(这也是《恶意》这本书被认为是东野圭吾颠覆之作的原因:嫌疑人落网只是前菜)

主角加贺能成为东野大师的主角是有两把刷子的,所以,这种天衣无缝的杀人动机只能糊弄尔等凡人,糊弄不了大加贺!

真正动机:我只是看他不爽!

在悬疑世界里,永远不要详细你看到的!

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人性之恶竟能如此,令人不寒而栗:只因“看他不爽”可以杀死一个对其关怀备至、提携有加的多年友人,在其死后还多了大量准备让其身败名裂(还是通过伪造根本没有的事来搞破坏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小说,现实并没有那么黑暗。但近日见闻让我对“人之初,性本善”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啊!写不下去了,好可怕:有声音时吓一跳,没声音时背后发凉…………)

你可能感兴趣的:(《恶意》: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