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真诚,叫做“不食人间烟火”

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巴拉塞尔士

1

前几天,和几个好友坐在一起小酌叙叙旧。

席间来了一位陌生人,他是酒桌上一个朋友的朋友,一番客套寒暄之后,在酒桌上免不了觥筹交错,大家向这位新朋友频频敬酒,他一直以不胜酒力推辞,后来架不住大家的狂轰滥炸,勉强端起了酒杯。

喝酒的规矩大家都知道,端的杯子要低,显得尊重和谦让,但是这位朋友没有,他把杯子举得非常高,别人和他碰杯的时候杯子明显的矮了一截。

还有,别人敬他两杯酒,他只回敬别人一杯酒。别人给他添酒,他连杯子都不扶一下。别人给他夹菜添饭,他只是笑笑,并没有以礼相待。

在酒桌上,他就和大爷一样,让大家心里都不是很舒服。

饭毕后,大家喝的都有些醉意,言辞也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有人说,他都三十岁了,怎么人情世故也不懂啊。还有人说,他不知道礼尚往来的道理吗,这样以后谁还愿意帮助他。更有激烈的说,他白活了这么大,一点做人的道理都不懂。

大家众口一词,都觉得他有点过分。

讲真,作为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人,不能说一点社会阅历也没有,也不能在人情交往中还是一张白纸,所以,他的这种行为,在大家看来有点不够真诚。

但是我又知道,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在这次吃饭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他的几个细节。

吃菜的时候,他会吃盘子里离自己近的菜,而不会去夹盘子里离别人近的菜;每次上了新的菜品,他也不会主动的先去吃,而是等大家都动筷了再去夹菜;吃排骨的时候,剩下的骨头他也不会随意乱丢,而是很细心的找了一个塑料袋装起来,大家撤席的时候他拿起来丢到了垃圾筒;吃饭的时候,当别人肆无忌惮的吧唧嘴的时候,他总是尽量的不发出声音。

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有礼貌的人,懂得不给别人添麻烦。

那既然他也不是不懂礼貌,为什么他给别人留下了差评了呢?是不是他为了少喝酒而故意显得自己不懂吗?

这样的人有很多。在酒桌上我见过很多人为了少喝酒而耍一些小伎俩,比如有的人喝着喝着会中途离开,比如有的人喜欢打下半场,前半场他不住的谦让推辞,等大家喝的伶仃大醉了,他开始在下半场频频敬酒。

那他是不是这样喜欢演戏的人呢?我不这么认为。

也是在这次酒桌上,我还注意到了他的几个细节。

当别人向他敬酒的时候,他面带忧色,很勉强的举起酒杯,没喝几口,他已经满脸通红。当大家互相敬酒的时候,他频频的上洗手间,能感觉的到,他的胃很不舒服。

而后来和我的朋友见了一次面,他和我说起了他的这位朋友。

他和我说:“其实他这位朋友人很善良,也很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也很少参加酒场上的活动,他最喜欢的事情是看书学习,虽然已经过了三十岁,但酒场上的规则他不是很懂,所以在别人面前显得很笨拙。”

我突然就想到了,在酒桌上,当别人给他添酒,他总是很夸张的站起来,连声说谢谢。原来他真的不知道别人添酒的时候,要礼貌的扶一下杯子,但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只好一次次的站起来表示感谢。

所以你看,他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才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

想起了之前一个好友的相亲经历。

他已过了而立之年,却依然没有完婚。在别人看来显得很不可思议,因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很善良很有爱心的男人,对身边的人都很真诚。

可是,工作四五年了,身边的姑娘来来去去,却没有一个愿意和他终成眷属的人。

按说他的条件相当好,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庭条件也很优渥,长相上也看着顺眼,人也很踏实勤奋,就是这样一个潜力股,却迟迟无法打动女孩的心。

后来,透过他相亲过的女孩,我找到了答案。

比方说他和女孩出去约会,见面了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既然你不善于表达自己,那你就多夸夸对方吧,这他也不会,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

比方说和女孩出去吃饭,他不像别的男孩那样,细心的给女孩夹菜添饭,等到饭毕了,他也不知道主动的送女孩回家;

比方说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彼此都喜欢的女孩,交往的过程中他不知道怎么嘘寒问暖,和女孩打电话,没聊几句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然后就说“你早点休息吧”;

.....................

女人都是听觉动物,谁都希望男孩对她们关怀备至、嘘寒问暖,但他却没有让女孩看出他的真心实意。

但是我知道,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以前谈恋爱都是被追,自己没追过女孩,所以遇到相亲的女孩,他不知道该如何表现自己和取悦对方。

你可以说他情商低,你可以说他很没有男子汉风度,但你不能说他不真诚。

比如他在和女孩约会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带着女孩去逛街看电影;比如他不会对女孩说暖心的话,他就会用物质来弥补他的亏欠;比如他因为不懂得约会的技巧,深夜常常捧着一本恋爱秘籍仔仔细细的看。

可见,他一直在努力用别的方式弥补他的笨拙,他很没有恋爱经验,但这并不证明他不是真诚的对待感情。

3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被贾蓉之妻秦氏引入上房内间,宝玉抬头见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姑且先不评论宝玉对这幅对联的看法,但就这十四个字的意思来说,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

引申了来说,就是为人处事要有一套行为规范,也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就是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规则,也就是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说:“三十而立。”

一个人过了三十岁,世界观已经形成,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人生的志向已经能够确定,并且能够进行独立。

这是讲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儒家教导我们的至理名言。

所以,当我们以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应该有的姿态去考量别人,却发现他为人处事并没有表现出和他年龄相衬的成熟和稳重时,我们有时常常不能理解,甚至会认为别人幼稚无知可笑。

我们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他这么大了怎么连讨女孩开心都不会啊;他这么大了怎么酒桌规则都不懂啊;他这么大了怎么还要父母拿主意啊。

因此,我们会愤怒,会不解,会以为对方不够真诚。但通晓人情世故却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

生活中,就是有人成熟的快,有人成熟的慢。有的人经历的多,自然待人接物就娴熟一些,有的人经历的少,这些道理就会懂得少一些。有的人喜欢热闹,场面上的事情自然驾轻就熟,有的人喜欢安静,对一些场合就不能左右逢迎。

拿那位酒桌上萍水相逢的朋友来说,他之所以不懂得酒桌上的规则,不是因为他耍心机,不是因为他不懂事,只是因为他把过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的层面上,再加上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很明显的就对这些规则搞不懂。

但透过他的一些小细节,能看得出,他很真诚。

4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评价一个人是否是人才,需要经历七年的历练和沉淀,同样考量一个人是否真诚,也需要经过全面了解、深入沟通才能下结论。

但真实的情况是,当一个人没有表现出符合年龄的成熟和稳重,没有给予别人相同的尊重和理解的时候,我们总是没有耐心去相信别人,就人为的武断的凭借第一印象快速的做出决定,给出对方一个差评。

心理学的晕轮效应也很好的认证了这一点。

晕轮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

有人说,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并不见得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往往是我们没有真正进入他们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不是他们不懂人情世故,而是周围的人用他们认可的人情去要求一个不想被同化的人。

不是所有的花朵是一模一样的,它没有长成你喜欢的样子,并不妨碍它散发迷人的芳香。

法国印象派画家亨利·卢梭40岁时,才开始他的绘画生涯。他的画作充斥着童趣和天真,一如他质朴与天真的性格,这让他遭到了很多非议和嘲弄。据说有一次,他上了一个少年的当,去骗银行的钱,结果在法庭上律师把卢梭的画拿给法官看,法官看后认为他真的很傻很天真,就宣判他无罪释放了。

他一生不被认可,穷困潦倒,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与世俗保持距离,然而一百年后,他的画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

有人评价他说:“他没有发现新大陆,他生来就住在新大陆。一辈子都那么单纯的人真的很少见,他贫穷,他的画受人嘲讽了几乎一辈子,但他用天真坦诚包裹着的自信,保护着心灵的自由。”

我想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就和亨利·卢梭一样,生来就住在新大陆,与世俗和规范格格不入。

现实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不阿谀不媚俗,与人交往表现的迂腐、不通达,他们无视规则而不被别人认可和肯定,但他们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世界里找答案,他们活出了自我却被时代所不容。

瑞卡斯说:“世间最好的默契,并非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

一片冰心在玉壶。不用违逆着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因为时间会给出答案。你的真诚,一定会遇到懂你的朋友,一定会遇到爱你的恋人,一定会遇到赏识你的老板,一定会找到适合你的人生。

莫愁前路无知己,你的真诚,总有人会懂。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种真诚,叫做“不食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