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所经历的两周是疯狂的,除了滑雪,还是滑雪。
先是为期一周的封闭集训,随后又连续奔赴延庆石京龙与平谷渔阳,参加高校首都赛和全国赛华北站,拼尽全力地高速滑行,栽着满车雪板驰骋于京郊,与队友们喋喋不休的讨论,这样的疯狂,不知何时再有。
今年是第二次代表北大参加大学生滑雪比赛,因为没毕业而无中生有的一次机会,也是作为高校赛选手的退役之战。2月1日的首都赛获得季军,收获了首枚奖牌,而3日的全国赛抱有力拼孙大夫的想法,结果第一轮便摔掉雪板中弃,团体依然毫无压力夺冠。三月份还有在万龙的全国总决赛,今年北大的实力乃历史之巅峰,有望力拼东北大学和哈体院,剑指全国总冠军。遗憾的是失去了争取个人成绩的资格,有点后悔在渔阳不该太拼,终将以仅有一枚首都赛铜牌的成绩挥别高校雪圈。
在雪场的缆车上,常被问及雪龄,回想第一次滑雪,大概是09年的时候,被朋友带去顺义莲花山雪场游玩。同大部分初学者一样,第一次的滑雪体验完全沉浸在冲破的快感之中,那时雪场的高级道上空空荡荡,平行式流畅滑行者寥寥无几,滑雪活动更像KTV一般被视为消遣,而非严肃对待的户外运动,出自本能对速度刺激的偏好,之后每年都会去雪场玩上一两次。11年进入北大,当时滑雪是摇头晃脑的假平行式,源于自己在雪场上各种错误的观察与模仿,直到冬天参加了一次北大雪协组织的石京龙滑雪活动,那次的领队是时任北大雪协会长的潘梅琳,城环学院美女一枚,其高速流畅滑行的优雅姿态(后来才知道这叫大回转),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颠覆的印象,还被潘梅林告知,滑雪是要用刃来滑的,恍然大悟,原来滑雪是这么玩的!如今回想,那次石京龙大概算是我的滑雪启蒙了,彼时的北大雪协刚刚成立,还没有独立组织活动,只是和其他几所高校一同依附在清华雪协之下。沧海桑田,谁又能想到,四年后的清华滑雪队没落至此,而北大却风头正盛。
有了石京龙对滑雪的崭新认知,从12年的雪季开始关注技术,自己从网上找一些视频来学习,当时的资源有限,加之冬天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山鹰社冬训活动中,滑雪水平的进阶极其不得要领,反倒是雪季末在万龙八易滑夜场发生了一次比较严重的事故,跳台时重心后坐仰面落地受伤,胸椎压缩性骨折及三根手掌骨骨折,卧床休养了近一个月,还险些错失了暑期攀登雪山的机会。
转眼又到了13-14的雪季,当时正担任山鹰社社长,冬天忙于各种社团事务与活动,感觉周末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去滑雪。印象中那个雪季大概只滑了5次,其中还有两次是参加社团技术装备赞助商SALEWA品牌的市场活动,不得不提的是14年3月份的那次,SALEWA赞助运动员,号称美国自由式滑雪之父的Glen大神,在万龙进行登山滑雪教学,市场部的李然姐姐邀请同往,这便促成了我的首次崇礼滑雪,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了AT技术,以及雪崩搜救的相关知识和装备。那时的万龙还只有西区一条高速缆车,上午的AT体验结束后,众雪友随Glen夫妇开始刷雪道,其间荣幸得到了大神手把手的指导,可惜当时的水平储备太差,收获有限。印象最深刻的是霜龙道下半段,陡峭结冰的野雪包,对我来说简直是噩梦,搓一个弯一停,还不时摔倒,而Glen大神在冰蘑菇上飞驰如履平地,惊呆我等众人,记忆犹新,缆车上向大神请教如何处理冰面,大神说突然遇到冰面时要有意控制肌肉放松,而不是本能地去使劲蹬雪板,这个经验我牢记至今,在大回转比赛中愈发感到受用。
14-15雪季于我是蜕变的一年,可以说是真正学会了滑雪,这得益于有幸加入了北大滑雪队。记得14年的科考报告会,当时的雪协会长刘畅前来参加,之前便与其在团委的会议上相识,向刘畅表达了这一年要好好学滑雪争取参加比赛的愿望。14年末在怀北的某次滑雪活动,刘畅带着现任会长张子晨检视我的滑雪水平,当时的我自以为还可以,没有下不去的雪道,然而丑陋无比的拧转身体搓雪滑法实在入不得正规军的法眼,刘畅坦言这个水平参赛是比较困难的。后来临近比赛,抱着死马当活马一试的想法,刘畅请来大名鼎鼎的孙骥大夫为我和另外两名老博士进行指导,一次石京龙和两天多乐美地的教学,让我突然找到了一点用刃的感觉,于是勉强报上了大学生滑雪全国赛华北区渔阳站预赛,当时的比赛对我来说就是免费的雪票而已,没想到以赛代练,最后在渔阳搞了个第11名的成绩,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有了全国赛华北站的激励,更加热忱于滑雪练习,准备3月份的总决赛。正好春节期间有机会到多乐美地做义务巡护员,于是从初五到开学前爽滑了十天,每天6点起床上山,滑到雪场关门下山,在雪场和各高校的其他志愿者相互交流技术经验,晚上回到住处研究CSIA的教学视频和教练手册,增益良多。2月底的全国总决赛在万龙举行,阔别整整一年故地重游,滑雪水平可谓突飞猛进,首轮滑行排名第9,最终仍然是第11名,不过相比渔阳多了东北高校的竞争,团体成绩北大以不大不小的劣势屈居第二,获得冠军的是东北大学。
转眼又是一年,2015-2016雪季从11月中旬的一次乔波高校赛开启,一直以来我对室内滑雪是极其抵触的,因为其丧失了滑雪这项户外运动的自然属性,所以这次比赛促成了我的首次室内滑雪体验。比赛号称追逐赛,然而因有人摔倒临时改为计时模式,5个直线旗门加4个波浪,说实话是比较无趣的,也没太多技术含量,最终个人成绩名列第五,首次获得滑雪赛奖状。
15年7月31日,奥组委宣布北京及崇礼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自然地,一系列有关冰雪运动的政策扶植和利好相继而来,比如中国滑雪协会牵头主办的大众杯高山滑雪积分赛,共5站比赛,免费报名,对我们来说就是难得的免费雪票。14年8月进入益动实习,公司的两位大佬Tony和xfox都是雪圈赫赫有名的人物,雪季到来,xfox师兄赠予了一副Movement的Slopestyle自由式双板(让我认识到公园板是同样可以滑Carving的),另外好友陆博士留美归来帮忙带了一双BD雪鞋,古语诚不欺人,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齐全后的第一个雪季注定是不同的。
从11月末开始,几乎每个周末都在雪场度过,或一天或两天,频繁出没于崇礼。大众杯云顶站是首次参加的社会赛事,金莲花上漫长的大回转,与以往的体验完全不同,排名38未能晋级第二轮滑行;一周之后继续参加万龙站,金龙道插的旗门,当时想着都不太敢滑,成绩比云顶有进步,首轮排名21,第二轮过于兴奋换刃时被弹飞了。除了大回转,也开始学习新的技术,在一次公司组织的南山团建活动中,x队指点了一番小回转,颇受启发,之后自己在万龙的陡坡和树林中尝试练习,甚至还赶上了一次大暴雪中的白粉体验。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技术提升并不明显,缓慢的积累期,能觉察到的只是脚下对雪板的控制力以及滑行中的平衡在逐渐略微增强。
峰回路转,新的转机突然出现了,2月1-4日将分别举行首都高校滑雪赛和全国大学生滑雪赛华北区预赛,备战之际,万龙雪场的梁总得知后,赞助北大滑雪队在万龙进行为期一周的训练,还特地安排顶级教练进行专向竞技教学。得知此消息后,一番犹豫,还是咬牙向公司告假,感激老板的理解与支持,得以参与了这一周的封闭式集训。1月25日训练正式开始,双板由万龙滑雪学校总教练温学欣亲自执教,单板教练则是万龙单板队队长徐奥翔,二位老师均为国家队退役队员。实际的情况出乎了所有同学的预料,这是一周极其严格而正规的训练,每日迎着朝阳上山列队,晚上理论学习、修板、视频回顾和总结会,相伴的是每餐16元的盒饭,温教练说训练强度都堪比专业队了。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的内侧腿也可以立刃了,转弯时可以略微通过压力控制回转半径和速度了,点杖的感觉也体会到了一点点,但总的回顾起来,温教练大部分时间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纠正我们的身体姿态,如何站立、持杖、引身和换重心,并没有引入新的技术,却使我们的滑行更加稳定、顺畅和美观,可见基础对于滑雪的重要性。
集训过后,直奔石京龙参加2月1日的首都高校赛,第一轮滑行完毕,孙骥大夫自然是排名首位,而我竟然仅次于大夫排到了第二名,小伙伴们没想到,自己也不敢相信,第二轮滑行过后最终排名第三拿到铜牌。随后又奔赴渔阳参加全国赛华北站预赛,换上卢威师兄的竞技服放手一搏,却摔了个跟头,自己通过视频慢动作分析应该是山上脚控制不到位造成的,虽然失去了总决赛个人成绩的资格,但正如何老师所言,这也是另外一种成长与收获。
赛后重新回顾了这些天的视频录像,才真正意识到此番集训提高之显著,水满方溢,骐骥一跃而不能十步,仿若势阱,滑雪技术的进阶是需要沉淀的,厚积薄发。回首这些年来的滑雪经历,可谓走了一圈弯路刚刚归入正途,前路且长,小回转、Mogul、公园、野雪乃至大山,人立于世而追求相异,想想这些年的假期,有人出入顶级金融机构,有人热衷于乡村公益,而我多往雪山大川。
即将毕业,希望三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滑雪赛万龙总决赛尽力发挥,在此鼎盛之年,为北大团体争一次冠军。滑雪是很深邃的运动,进阶之路永无止境,滑雪又是一项很友好的运动,无需夸张的力量、耐力、爆发和柔韧,滑雪是一辈子的事情,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