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1张图片
美丽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2张图片
非常感谢大峰设计的海报

我老家是湖南的,父母很早来到版纳做生意,哈哈,在父母的孕育中美丽俏皮的我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出生了(自恋一下)

抓萤火虫装在瓶子里,橡胶林(捡橡胶籽抵交班费),南纳河,油棕树,水稻,烤啰嗦粑粑花,水井,鱼塘,黑心树,芭蕉林,芒果树,爬树(带一包盐巴辣椒爬树摘酸角,坐在树下吃)壁虎,蜗牛,糯米冰棒,抬头满天星空认星座(第一个认识的星座是猎户座),找东南西北(蝴蝶的蛹,那时候不知道),跟我哥哥用电筒射鱼,与童鞋捞螃蟹,找鸟窝,偷西瓜,摘西红柿,黄瓜,捡路边的祭祀品等等童年满满的回忆……

记忆最深的是小学全班45个同学,只有9个汉族,全是爱伲族和傣族组成,我们学了2年的傣文(5年级,6年级),那时最好玩的一件事是亲爱的童鞋们跟我说话都是讲傣话,我就混在一群少数民族中学着听,试着讲,有一次一个傣族童鞋用傣话跟我借橡皮檫,我愣了1分钟后看着他,额……你讲哪样?两人在课间狂笑

还有一次过泼水节,那个时候都是提起水桶打沟里的水往路边行人身上泼,我骑着单车路过,一桶水把我给泼摔倒了,我扔下单车,抢了他的桶打了水追了他好远好远……

还有好多好多趣事,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像小伙们介绍这个我出生,长大的地方“西双版纳”一起去了解这座充满了国家级原始森林保护区的雨林之乡,这座我敬畏又喜爱,神秘又美丽的故乡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中老中缅边境,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国土面积 19 124. 5 km 2 。全州辖一市 (景洪市) 两县 (勐海县、勐腊县) 三区 (旅游度假区、磨憨经济开发区、景洪工业园区)。2017 年末户籍总人口 100. 02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77. 8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 77. 9%。西双版纳世居着13 个民族,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有 33. 30 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 33. 3%。

西双版纳是一座拥有宗教,佛塔,佛寺的地方,小时候每次赶塔,都是远远的看着不敢靠近,那时候觉得那是傣族的神圣之地不是我们汉族随便可以出入的地方,当去年2月份我去西藏,与老陈一起进入大昭寺与小昭寺被藏民的虔诚感召,突然能理解版纳的傣族人民对他们信仰的捍卫与敬畏了

宗教具有精神寄托功能

宗教是人们表达精神世界需求的方 式,人们在宗教的建筑里自然而然地表 达着信仰追求,既要寄托精神,又要供 奉神灵,这个建筑是人们与神灵进行亲 密交流的空间。上对神灵,确定着自然界的空间秩序,下对人本身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宗教建筑的艺术风格,较好地 体现是各个时期各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 水平、物质生活条件、艺术审美高度等, 显示着时代特性和民族特色。这个建筑 既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又是文化积淀的 遗存,还是人们寄托精神世界追求的场 所,体现着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

傣族,分布在云南西南边疆一带,有两个主要的聚居区:一为德宏地区(以潞西即芒市为中心);另一即西双版地区(以景洪为中心)。西双版納位于云南南部,与緬甸及老撾接界,語言文字及風俗习慣也与之相近。

宗教在当地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儿童到了七八岁便要入寺做和尙,二十岁左右还俗。若升到大佛爷地位,便成为終身宗教职业者了,也可还俗,生儿育女。

说起傣族的由来,可追溯到傣族居民去发生政治联系的时间最早是在汉代,中央王朝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澜沧江以西建立政权;东汉朝廷管辖的范围已达滇西地区。元朝开始在傣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清又将这一制度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紧密联系促进了内地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在傣族聚居区的广泛传播,加快了傣族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对傣族文化本身产生了巨大影响。

傣族同胞们信仰南传上座,也就是小乘佛教

佛教一直保持着重要的地位。据說,约在十三世紀,首領八真统一各部落,在西双版納一带建立勐仂国,国都就在景兰(即今之景洪),在那里會建造了不少的寺塔。以后,就衰落了。近二、三百年內建造起来的佛寺,往往就在以往留有塔址的地方建造。現存的佛寺建筑,則大抵为近一、二百年以内所建。凡有寺,必有塔,不过有的塔已毁而未重建,只存基址。

  傣族村寨的佛寺,其位置常和居住地段有一定的間隔距离,聳立于村寨傍較高的山坡或高崗上,或在邻近的林問空地;临近道路,是村寨中形势最佳、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佛寺的周围,有茂密粗壮的风景树(大青树)不允许采摘,高耸的黄色屋顶和塔尖处于绿树丛中,远远望去,往往未见村寨,先见寺塔,如同标识一般。

傣族佛塔大体上可分为塔基、塔座、塔身和塔刹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本身在形式上的变化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同,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佛塔形象。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3张图片
傣族佛塔的构成示意图

塔基的构造做法是在夯土地面上用砖或石铺砌一层平台,略高于地面,其平面形状与塔座形状相呼应。此外也有不设塔基而直接在夯土地面上砌筑塔座的做法。

 塔座多为须弥座的形式,高度及层数不等。有的塔座呈阶梯形,有台阶通达塔座顶部。塔座四隅常塑有神蛇、瑞兽或其他装饰物,反映出泰、缅等国的影响。塔座平面有方形、六角形、圆形、折角亚字形等多种形状。须弥座的束腰处有时也布置一些小佛龛或其他雕饰。

塔身是塑造佛塔形象的主要元素。最常见的塔身形式有以下两类:

(1)覆钟式:这种形式的塔身为上小下大的喇叭状形体,犹如覆盖在地面上的古代铜钟,故有此称。在外观上,覆钟式塔身与喇嘛塔有些相似,但其上部轮廓线比喇嘛塔更为柔和自然,高宽比例上亦较瘦削,风格上的差异明显可见。

据推断建于16世纪的景洪庄莫塔的塔身即为覆钟式。该塔建在一方形塔基上,塔座由若干环状体叠置而成,表现出对须弥座形式的模仿痕迹。其覆钟形塔身略作竖向划分和雕饰使轮廓简洁自然的塔身显得更具魅力。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4张图片
勐罕曼听佛塔

(2)叠置式:这种形式的塔身是由若干大小不一的体积叠置而成的。这些体积的形状或为多边体,或为扁平圆柱体,无一定之规。叠置体积的高度和面积不等,叠置方式也很灵活。尽管从总的趋势来看,叠置的体积由下而上逐渐收缩递减,但也会突现出一些凹凸变化,构成活泼优美的轮廓线。这些叠置的体积也可以是须弥座的形式,在外观上与内地的密檐塔有些近似。总的说来,在傣族聚居地区的佛塔中,覆钟式塔身数量稍少,而叠置式塔身应用较多。当然也有两者结合的做法。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5张图片
曼飞龙佛塔

傣族虚浮创造了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井塔。井塔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其上部形象与普通佛塔相差无几,下部掏空留出井口,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又方便适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传上座部佛教已经深入地渗透进傣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小时候很常见)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6张图片
井塔


傣族佛教建筑的装饰艺术也很有特点,如像屋顶脊饰、灰塑及木雕饰物、梁枋立柱的“金水”彩画、壁画及彩色玻璃镶嵌等等,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最常见装饰还有:火焰,佛塔,吉祥鸟兽亭阁,莲花,孔雀,蝙蝠,游龙,白象,猛狮,神鹿等很多吉祥物的象征。

如图: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7张图片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8张图片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9张图片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10张图片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11张图片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12张图片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13张图片


我相信去过西双版纳的小伙伴,一定会版纳的建筑,还有他们的居住傣楼很喜欢,别具一格,两层楼,镂空式的,一楼养殖动物,养花,二楼生活起居,这里温馨提示(去傣族家做客,卧室是禁止客人进入的,对他们来说是一大忌)我记得小时候傣族的房子都是自己村里的人一起盖的,上新房很隆重。

傣族的竹楼建筑

  漫步在版纳你随处可见的是傣族竹楼件建筑。日前,这一建筑艺术已被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西双版纳

从古至今,西双版纳的傣族民族都是以干栏式竹楼为传统住宅,傣族的竹楼是正方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约2米右,以数大青竹为柱,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杂物,竹楼层顶造型为歇山式,层面用草排覆盖,没有楼梯,拾级登楼,有走廊,凉台,室内用竹篱笆隔为两间,外为客房,内为主人卧室,客室内有高出地面四五寸的火塘,煮饭吃饭的地方,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内间卧室,是一个大通间,男女数代同宿一室,使用黑色的蚊帐作为隔间(客人是不能进入住人的房间的,在傣家人民的眼中是大忌)

傣楼

傣族的竹楼有两大优点:竹楼能防蚁、潮湿、野兽

二是:建盖竹楼的材料大青来源很方便,竹楼的覆盖草排是人们用茅草编制而成的,加深呆住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的习惯。一家人盖房子,都是一个村子出动帮忙,送草排,送青竹,出劳力,所以建房速度很快,房子改好后就是上新房了,全村人来祝贺喝酒,唱歌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不少的竹楼已经不在是全竹结构了,有的用木板做墙,铺地,有的用砖砌墙,屋顶已不再是茅草了,而是青瓦,铁皮铺成,竹楼下面也不在养殖牲畜了,只堆杂物,室内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彩电,冰箱等家具应有尽有

盖新房

另外在介绍一点傣族人民以木材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结构材料之间除了钢钉连接以外,还有一下三种方式:穿插,搭接,拉结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14张图片
结构材料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15张图片
锯木


穿插,这一构造形成的主要用于主体框架的的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的连接

搭接,搭接的形式与穿插的连接形式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穿插是在构件中部设一个贯穿的洞口,而搭接是构件的端头位置开凿一个三面围合的贯穿洞口

拉结,这个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同时对交接的2-3跟构件进行复杂的开凿处理,位于建筑转角处住与梁的连接,这种空间结构比较复杂,仅仅在建筑的转角部位使用,平均每栋民居中仅有5-6处使用。

房屋建构图


西双版纳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水知识

西双版纳傣族为什么对水如此崇拜?

记得在常青藤组分享《功课机动队》的时候朱岚也分享素子的是,流淌的生命之源—水

在这里有异曲同工之处

水作为生命的源泉,在傣家民族中起到了怎么样生生不息的影响?

水作为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因素, 与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联系却并非总是相同的, 对于傣族人民来说, 他们千百年来所生活的西双版纳地区,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 除少数地方外, 大部分盆地地势都很低, 加上邻近的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 气候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的特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铸造了傣族人民个性鲜明的水情结,形成了多样化的与水紧密关联的生活习俗。

傣族的水崇拜揭开了水生神话的模式, 这一模式明显地折射出了傣族人民对于创造生命的认知心理: 水是生命开始的地方, 即水是生命之源。

在傣族人民看来, 水是万物的始基, 凝聚着宇宙间的一切天神,水与生存血脉相连, 是永恒生命力的象征。从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中, 择水而居的傣族产生了种种对水神灵化的幻想, 塑造了众多的水神形象, 创造了无数浪漫的神话传说。

(放资料)

傣族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如果没有水,再好的土地也没有用处,森林也就不会存在,各种植物也就不能生长; 只有有水的土地,才有利用价值这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对水的观察、认识、理解的细腻和透彻,以及对水的信仰。

用水来形容傣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所以版纳主要是“水傣”, 西双版纳傣族对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视象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认为象能给人类带来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因而至今仍有崇象、颂象、祭象的习俗。

《世界文化象征辞典》关于水的象征含义这样写道: 水的象征意义可归结为三大主

题: 生命的起源、净礼的方式与再生的中心。

而这也恰恰正是傣族人民对水的认识。在这些意念的支配下傣族人民形成了通过泼水或沐浴, 达到乞福、求子目的的信仰。

贯穿傣族人民礼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水, 水在这里作为生殖力、生命力、再生力的象征

性符号, 直接被引入了各种礼俗之中, 成为人们礼俗中祈求、祝愿的吉祥物。

出生用水

婴儿一旦脱离母体,呱呱坠地,专门的接生婆和家人便要急忙用温水给婴儿洗澡,一方面洗去污垢,另一方面也祈求各方神灵保佑其清吉平安。如果产妇缺乏奶水,人们就会去找一种名叫“帕宾”的长不大的小树,将其树皮、树叶拿来用泡米水煮成药水给产妇喝下,据说这种药水能够催奶,产妇喝下后,就能产生大量奶水。

升和尚用水

20世纪50年代前,傣族男子一般都有一个入寺为僧的过程。当僧侣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一些佛教经书和傣族的民间礼仪,因而当过和尚的人通常被社会认为是懂礼的人,比较受人尊重,故当时的曼远村大约有90%的男子都当过小和尚。20世纪50年代以后,傣族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曾一度遭受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而趋于萎缩,但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又使傣族的宗教信仰走上了正常轨道。今天的曼远村,大约还有50%的男子遵循传统要当几年和尚,因而升和尚仪式便成为傣族男子的一个重要的人生关口和人生礼仪,入寺为僧完全自愿,时间不限、出进自由。

盖新房、贺新房用水

房主人在新房中间放置一盆清水,参加贺新房仪式的人们各自用杯子打一杯水,祈祷后又

将水慢慢地滴入盆中,至此,贺新房仪式结束。新房主人要宴请所有参加仪式的僧人吃一顿饭。

新房主人送走僧人后,全村群众便帮着主人开始搬东西上新房。这时,要由老人手持一碗清水和一枝树叶,给每一个搬东西上新房的人和物件洒水,寓意既驱鬼又赐福。

丧葬礼仪用水

死亡是人生旅程中的最后一个关口。在傣族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中,死亡连接着今生与来世,因而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关口。傣族传统的水崇拜与水信仰意识,也通过这个重要的关口而表现出来。

在曼远村,人死落气后,家中亲人就要立即用温水给死者洗澡,让其干干净净地到另一世界去。与此同时,要用一个脸盆盛一盆清水,放一把带刺的树枝,用一个小篾箩将其吊挂在庭院门口的树木上,以便前来吊唁和送葬的亲友及村民,在到来和离开时都用树枝蘸水自己洒在头上,寓意为避邪驱鬼,能将不好的东西赶跑,求得清吉平安。

在傣族人民的心里, 水不再是单纯的物质, 它是一种审美的需要、精神的寄托、美好的祝愿;我们在了解傣族水文化的同时, 更多地了解到傣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之, 水是傣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是傣族社会生活的内核

讨论:

傣族的水,彝族的火,从本质上的区别?

1、傣族人生活在亚热带地区, 农业生产发达。公元 8 至 13 世纪, 傣族地区先后隶属于以彝族、白族为主体的云南南诏蒙氏政权和大理段氏政权。当时, 傣族就已经进入了农业发展较快的社会, 用牛和象耕田已很普遍, 农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 并已形成了初步规模的农田灌溉系统, 还种植甘蔗、咖啡、剑麻、香蕉、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我们都知道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 稻( 水) 田的的耕作对于水的依赖显得特别突出。以农耕文化为主脉生息繁衍的傣族, 水因其灌溉作用而倍受重视。因此, 傣族人民的水崇拜实际上就是一种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崇拜。

最为熟知的就是“泼水节”

上学的时候除了五一,十一,最期待的就是过泼水节了,因为傣历年的假期和十一一样是7天,为什么傣族人民与“水”有不解之缘呢?

傣历年的来历有很多版本的传说,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关于这一个: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16张图片
泼水节

传说从前有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

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_第17张图片
音乐喷泉

欢迎小伙伴们到西双版纳做客,去体会原始森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体会少数民族的热情与野蛮。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双版纳佛塔,建筑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