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个技术背景出来创业的朋友跟我讲他的疑惑。
由于公司扩张很快,所以他总是在招聘。这个过程中发现,许多工作八年、十年以上的人,描述自己曾经做过的项目和任务具体是怎么做,大都能说的头头是道。但当问到为什么要那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时,大部分人就语焉不详很难说明白,也能看出是这些人根本没有思考过。
说不明白的背后,是这些人只按照要求去干活完成任务,干活的同时真正去思考问题的少,能够做完后还深入研究的就更少。
结果就是,大部分人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让这样的人去做些明确要求的具体工作没问题,但要让他们去自己谋划、设计和规划一摊子工作就很难。
这种状况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大部分人都是每天上班下班忙忙碌碌,但仅有少数人才真的下功夫去研究自己做的工作,并为了将这些工作做到极致去学习、思考。任何领域和行业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密密麻麻的人,这个时候因为有任务的要求、领导的期望、绩效考核等外在因素,人们或主动或被动的提升到可以完成任务的程度。
但等过了这个阶段后,大部分人就停止下来没有再进一步的长进。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大部分人工作一辈子只是到了胜任期,而无法更进一步成为高手和专家的原因:因为他欠缺了持续进步的动力。
这当然很残酷,因为仅仅胜任的能力会很快被超越甚至替代,个人在职场其实并没有多少的独特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中年危急”的原因。
但如果你总是想搞清楚你所负责的事情,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根本停不下来: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更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需要研究交流思考再实践。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在研究自己工作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惯,你很容易就满足自己的状态,也就无法更深入的进步了。
在我十几年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其实也早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大部分做知识管理的人,是老板要求去做,为了应付老板的要求会去买几本书看看、找一个培训班听听,然后或主动或被动的买一些知识管理的软件、咨询服务,然后就告诉自己或者老板这就是知识管理。
这样的人最希望有人告诉他一个方法或者买一个什么东西就能实现知识管理,如果你告诉他这个东西需要自己去思考、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状况,他不愿意听更不愿意去做。
甚至许多所谓的知识管理“专家”,更喜欢的是包装自己忽悠大众,或者用这个新词更容易去申请项目,他们对知识管理本身根本不感兴趣,更喜欢说那些用户不懂自己也不清楚的名词概念,动辄显性隐性知识、知行合一、工匠精神、知识管理与大数据等时髦词汇,而对于真正的本质则没有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其实各个领域都有这样半吊子的专家,一抓一大把,但这样的许多却感觉良好!
有同学知道我写的《如何成为专家》快出版了,就问我:普通人成为专家,有什么简单粗暴的方法没有?
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都是一个长跑,都涉及很多因素,但如果非要简单粗暴的方法,那真正去研究你的工作并探索它背后的道理,能够将工作做到极致。这可能算一个。
不要怕竞争的人多,你放心:不用你打败他们,大部分人都会自己放弃的!
普通人成为顶尖高手、成为专家,有什么简单粗暴的方法,有没有秘诀?对于有追求的的人,你最想提的建议是什么?
说实话,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顶尖高手,都不容易:如果很容易,为什么高手永远那么少呢?
但另一个角度,成为顶尖高手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
很多人都会发现,在自己的同学中:有许多在读书时不是学霸、也不是尖子的学生,悄无声息的,却在20年以后,已经成了某个领域国内外知名的高手。
那些跟你一同进单位的,条件、天赋不比你好甚至不如你的,最后也成了货真价实的专家。
要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顶尖高手,都是一个长跑,对于那些号称半年就成为高手、专家的,要么是骗子,要么是他们在积蓄能量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没有一个真正的高手,是突然NB起来的!)
真正的卓越,涉及很多因素,横向上包括学习、实践和思考,纵向上有认知、理念、方法、技巧、工具等。
但这些东西都可以学会,如果让我说成就专家最核心的,其实就是2点:
第一点是方向和目标;第二点是持续的努力,就是你真的去做,去研究思考实践学习,多年如一日。
01
几年前,一个技术背景出来创业的朋友跟我讲他的疑惑。
由于公司扩张很快,所以他总是在招聘。这个过程中发现,许多工作八年、十年以上的人,描述自己曾经做过的项目和任务具体是怎么做,大都能说的头头是道。但当问到为什么要那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时,大部分人就语焉不详很难说明白,也能看出是这些人根本没有思考过。
说不明白的背后,是这些人只按照要求去干活完成任务,干活的同时真正去思考问题的少,能够做完后还深入研究的就更少。
结果就是,大部分人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让这样的人去做些明确要求的具体工作没问题,但要让他们去自己谋划、设计和规划一摊子工作就很难。
这种状况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大部分人都是每天上班下班忙忙碌碌,但仅有少数人才真的下功夫去研究自己做的工作,并为了将这些工作做到极致去学习、思考。任何领域和行业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密密麻麻的人,这个时候因为有任务的要求、领导的期望、绩效考核等外在因素,人们或主动或被动的提升到可以完成任务的程度。
但等过了这个阶段后,大部分人就停止下来没有再进一步的长进。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大部分人工作一辈子只是到了胜任期,而无法更进一步成为高手和专家的原因:因为他欠缺了持续进步的动力。
这当然很残酷,因为仅仅胜任的能力会很快被超越甚至替代,个人在职场其实并没有多少的独特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中年危急”的原因。
但如果你总是想搞清楚你所负责的事情,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根本停不下来: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更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需要研究交流思考再实践。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在研究自己工作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超越了很多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惯,你很容易就满足自己的状态,也就无法更深入的进步了。
在我十几年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其实也早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大部分做知识管理的人,是老板要求去做,为了应付老板的要求会去买几本书看看、找一个培训班听听,然后或主动或被动的买一些知识管理的软件、咨询服务,然后就告诉自己或者老板这就是知识管理。
这样的人最希望有人告诉他一个方法或者买一个什么东西就能实现知识管理,如果你告诉他这个东西需要自己去思考、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状况,他不愿意听更不愿意去做。
甚至许多所谓的知识管理“专家”,更喜欢的是包装自己忽悠大众,或者用这个新词更容易去申请项目,他们对知识管理本身根本不感兴趣,更喜欢说那些用户不懂自己也不清楚的名词概念,动辄显性隐性知识、知行合一、工匠精神、知识管理与大数据等时髦词汇,而对于真正的本质则没有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其实各个领域都有这样半吊子的专家,一抓一大把,但这样的许多却感觉良好!
真正有追求的人不要怕竞争的人多,你放心:不用你打败他们,大部分人都会自己放弃的!
事实上不是竞争的人太多,而是同行者太少。
刚开始的时候任何领域,都是乌泱乌泱的人,但你要往前走一点就会超过一大批人,如果你能够持续不断的去走,就发现你身边已经没有人了。
那些最后成为高手的人,整天脑袋里想着事情,这些事情推动他们持续的去学习、思考和实践。
大部分时候,他们没有想成为专家,也没有想去跟别人竞争,但因为他们一直研究问题、考虑任务和项目,不知不觉中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人。
02
有个笑话叫:
女人一辈子听不够的话是“我爱你”,男人一辈子想不明白的问题是“我到底爱谁啊?”。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就的另一个原因,跟大部分这辈子不知道该爱谁的男人一样:觉得女神很好、大家闺秀也不错、小家碧玉别有风味、另一个女生也有自己的特点,没有明确可行的方向和目标,或者贪婪到希望都娶到,或者认为更好的还是下一个,最后谁也没娶到。
我们的教育造成大部分人可能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但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够做到Follow your heart选到自己最喜欢、感兴趣的工作当然好,但如果找不到怎么办?
更可怕的是,许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因为他们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兴趣点和方向的,那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可能是根本没有明确的兴趣),很多人就像等待戈多一样期望某一天突然发现了自己的爱好,然后势如破竹做出一番成就。在这种想法的指引下,对于他们的工作当然就随波逐流,领导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但这不是我追求的,所以应付过去拉倒。
但另一类人则采用了相反的做法,即便不是他们最喜欢的但他们追求的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当自己不明确自己的兴趣时,则以手上的工作为兴趣,目标是将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愈发的被领导和社会信任,从而赢得更多事业上的机会,有所成就。(推荐:我观察了14年发现,那些很努力却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你得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完全适合你的终极方向,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追求。在现今环境、技术都巨变的时候,特别长久的方向可能根本不靠谱。
但在一定时间内,你一定要有个方向和目标。十年干一个事跟一年干十个事的人,未来的命运会截然不同!只有在一个方向上的积累才会显出他的价值。
确定正确的方向,当然这是最难的事情之一,便捷的方法是不考虑人生方向这样宏大的问题,也不要想去确定什么终极目标。
从将自己手头工作做到极致这样的需求出发,看看自己缺什么,然后去学习和实践,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去矫正自己的方向。
另一个很重要的是,你方向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微博上一个姑娘的哭诉:最爱她的妈妈迷上传销后已经六亲不认,谁说也听不进去,春节的时候还打了她。这个妈妈春节还没过完就离家出走,去为她的伟大事业(传销)努力去了。
对于劝她的人,这个妈妈认为都不理解她和他的事业:我这么勤奋,还不是为了这个家。而且做好了不仅对咱们家好,对社会和国家都这么有用,你们不帮我,还不让我去奋斗!
抛去那些歪的方向,如果你不明确自己的目标时,就以将自己手头工作做到极致这样的需求出发,看看自己缺什么,然后去学习和实践,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去矫正自己的方向。
方向和目标明确的人,自带动力:
当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没有时间去为知识焦虑。也就有了自己对于信息和知识的“过滤器”:不属于你方向和目标的东西,再好也跟我没关系。
当你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的时候,你会目光坚定充满力量。即便人们说再多的阶层固化和社会分级,你知道固化是因为没有较高价值,只要自己的价值提升了,就可以实现阶层跃升,这都不是事儿!
03
如果你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并且能够沉下心来进行持续的努力,假以时日,你不可能不NB。
所以要成为任何领域的顶尖高手和专家,主要是两个因素:
1、目标。
在你的成就动机下,是否确定了可行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结果(很有钱、很有才),而是实现结果的手段和方法;
2、努力程度。
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有许多人只不过是想想而已,也有许多人真的去干了,这就是区别。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方法问题。如果你努力了,但方法不得当,一定是事倍功半。但最核心的不是方法,如果真的去做,方法到容易学会(《如何成为专家》的书里面很多讲这个方法)。
这样就形成了四类人:
第一象限:有目标,真去干。
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下大功夫去学习、实践、反思。在正向上积累,即便最后目标没有实现,也会有大的收获。
第二象限:没目标,也去干。
在现在的环境下,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目标而胡乱努力,希望乱拳打死老师傅,这样的概率极低。那些一年读了500本不同领域的书,订阅了从得到到豆瓣知乎混沌研习社,整天参与拆书21天改变习惯樊登读书会的,类似于这个象限。
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没有办法积累,将来会成为大百科全书式的万事通,但他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在百度上可以查到的,很难形成核心优势!
这一象限的人感觉最好,而且很难劝:因为他觉得自己够努力啊,每天都忙得要死的去长进自己,他还不认为自己没有目标,因为目标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呀!确定目标需要思考,但真正的思考是很费劲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逃避了!
第三象限:没目标,不去干。
依然认命,不做挣扎,这样的人很幸福。
第四象限:有目标,不去干。
该象限的人都类似于幻想家,混乱了现实与想象的关系,认为只要目标定下了就等于实现了。
因为真正的努力很艰苦,他们也会逃避这些艰苦而习惯用替代的方法来麻痹自己:纠结于细枝末节而不顾核心、读那些很容易读的书、干重复的工作,看起来也很忙很累,但实际上没有长进。杨绛先生说的“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是属于第四象限,而要让你的才华配上你的野心也是第四象限。
对于那些真正想上进的人而言:
年轻人尽快是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老鸟们则是能够坚持持续的努力和将事情做到极致,在没有人给你提要求的时候,自己跟自己较劲。(完)
---------END---------
公众号汇说FTsay泛金融革命发起与引领者!让每个人更平等的参与金融市场是我们的使命!即使你生于贫困,也绝不能死于贫困!
我们坚信励精修行,方可得道:投资是生活的艺术,交易是一生的修行!愿与你以投资交易为生,共同奔向财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