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的独白

        转眼之间回家已有二十天,满载着2017年憧憬的计划却毫无起色,似乎实施计划应挑良辰吉日,坐等大好时机。如古代帝王将相实施重大事宜,必先占上一卦,夜观星象,庄严隆重仪式也必不可少,成败貌似由上天注定,人只是顺势而为。估计拖延症就是这样养成的,完美主义者往往患有此等病症,不等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不会开始行动。世上不幸的事莫过于,明知自己病得不轻,虽有药可治,良药苦口,却难以下咽,故依旧放任自由了,还美其名曰‘宁缺毋滥,草草开场必是失败的前奏’,这也映射了人这一高傲自大的物种,自信心爆棚,若要是承认自己的过错及软弱,那绝对是心不甘,情不愿。要是进行深层次自我否定(需巨大的勇气)-----因软弱,怕失败,恐惧心理,故而逃避.....诸如此类人性的弱点,那对于自己是多么残忍的事啊,不仅伤自尊还伤心伤肝伤肺最后独自伤感得一塌糊涂。当然,还有一类拖延症久拖不治之人,算是拖延界骨灰级人物了,自然觉得当下绝非‘服药’最佳时刻,行动不是明智选择,只盼望着新的契机到来。殊不知人生就是由无数个当下构成,总对当下此刻的一切过敏,非要待时机降临,恐怕得等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了,呜呼哀哉,细思极恐------只怕自己化为一抔黄土,那最佳的一刻还未等来。最后一类拖延症患者属于后知后觉型,压根儿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拖延,一如既往活在自己舒适区里,做自己驾轻就熟的事,收割满满的成就感,自我feel倍儿爽,但是某天,偶遇高人,一经点拨,幡然醒悟;或是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人生传奇,顿悟之前忙忙碌碌的人生,所谓的‘Ah Ha moment’,才意识到自己是在拖延-----姑且安身立命,苟且营生。最初内心的一团炙热之火暂放一边,搁置不谈。但不知在重重压力,冷酷现实,生活繁琐,身心俱疲之下,是否会抑制亦或浇灭那激情的火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某一天,不经意间生命中一切难以承受之重悄然而至,之后,如洪水猛兽般席卷而来,此时,不得不满脑寻思着怎样打怪升级,一心装着怎样重获自己人生掌控权,在社交场上如鱼得水,运筹帷幄,叱咤于江湖一方,称王于天地一角。初心虽还是那座台镜,但早已布满尘埃,尘封着那颗赤子之心,最初的梦想早已抛弃望却。

       本打算元旦开始的2017年计划拖到大年初三,情浓浓的年味,热闹闹的春节,暖融融的家庭,喜洋洋的祝福,乐呵呵的笑脸。迎新的鞭炮声、钟声此起彼伏,似乎在催促着“我这个总司令部”出台新一年的战略目标,可悲的是总部失职,久久观望,从未诉诸行动。总觉时间遥遥无期,可转眼就快奔三的人了,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二十多万个时时刻刻,从未停止“grow old”,相信也从未停止”grow up”.这时间池子里的水舀到哪去了?感觉浑浑噩噩一晃而过,现在有几分茫然不知所措。一张张照片唤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支离破碎的记忆依稀恍如梦中,又似在昨天。打住,且不能再感时伤怀了,换个画风。还是转到展望未来,这个年龄阶段,应该多活在希望中,并不是对活在记忆中嗤之以鼻,活在当下就略逊一筹,而是活在未来,现在,过去(时间跨度决定的三种时态)所占生命中行事准则考量的权重不同。加之,20多岁约占人生命长度1/3 (生命在于宽度而非长度,按当今发展水平,保守估计80多岁),这所经历的的事在相对较短时间里尚不足以称得上是香醇馥郁的陈年佳酿。待到成为饱经沧桑,阅历深厚的白发苍苍老人再细细品味酒的酸甜苦辣,也只有那时才有剧情丰富多彩,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内心纷繁复杂,精彩纷呈的自传式记录片供慢慢欣赏。

        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认知方面,善于倾听不同的观点,开阔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几分担忧: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传播媒介更加方便快捷,这对于个体来说十分容易加入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学习交流圈,因为价值观类似,观点很容易达成共识,而持有反对观点意见的人因为价值观相左,视为异类,早被排除在自己生活圈子之外。在具有相似价值观的交流圈中,一个观点一呼百应,用相似价值观得以验证,从而演变为真理,(戈培尔曰‘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为真理’),这类似自圆其说,最终自我感觉良好,固步自封,止步不前,于己于人,危害甚大。忽然想到一句,我们每个人在自己世界里都唯我独尊。除此之外,云计算功能强大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互联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但方便背后危机四伏,一如,我打开网页自动推送的新闻,广告等等都是与我有关联度的,或是之前搜索过的,或是自己基本信息......这就是云计算的杰作---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用户潜在的需求,之后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这就好像我就是九五之尊,云计算就是唯我之欲是瞻,无所不用其极地满足我的需求,迎合我的观点,我若是在关注美国总统大选时更倾向是政治上趋于保守,那它就多推送一些关于力挺共和党的言论,贬损民主党,后真相政治泛滥,那我看到的观点相对而言更加狭隘,片面,滑向偏激。去年8月,国家出台一系列互联网新规,加强了利用大数据对公共网络平台实施监控及审核,当时网上对此非议不断------言论自由受限,接收的信息经层层过滤,事实已经失真扭曲......  那长期以来在一片和谐融洽的表面之下会是怎样被压抑的不安与躁动?在单一的观点之中,眼界越来越狭隘,心灵越来越封闭,思维方式也会固化,如此想来,不觉倒吸一口凉气,感觉自己与温水里的青蛙别无二致,唯一区别则是这是只不会坐以待毙的青蛙,努力接触更多样的观点立场,养成批判思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文化才焕发勃勃生机。

        你说这是一个拼颜值的时代,我说这是一个拼“言值”(语言能力值)的时代。(没办法,主要是没有能靠脸吃饭的那张脸),在能力方面,语言能力值高在是交往沟通中的王牌。语言能力上加强输出和输入,特别是输出,总觉得一提笔,写得渣(现在一如既往low),心中甚是惭愧,干脆不写,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参悟了一个道理------文字是用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立场观点,就跟说话一样传达信息,只不过前者更加讲究词法,句法,修辞手法等一些更加正式考究的表达。这二正如笔译和口译般,前者更注重精雕细琢,遣词造句斟酌再三,而后者口译属于口语,要求反应敏捷,传达意思信息为主,好似说话更加直截了当,试想若是一讲话满口‘之乎者也’(学究姿态),或是’to be or not to be”(英伦贵族范儿),逼格虽高得无人能敌,但保证分分钟招致横眉怒目,惨遭千夫所指,还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节奏。写作绝非一日之功,大学时荒废了博大精深的汉语言,(与英语整天‘如胶似漆’,这崇洋媚外劲儿)如今只能捶胸顿足,扼腕叹息。既然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为感情激动了所以形成语言,道理要通过文章表达出来,这样算是完整地传达信息而非碎片化的,细想在生活对话中,只言片语,碎片的信息,也很难将严密逻辑表现出来,刘勰《文心雕龙》如是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内因而符外者也’。既然只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目标又不是冲击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茅盾文学奖神马的。这样一想,瞬间释然,心理包袱抛至九霄云外,现在心态就是,闲来无事码码文字来发发牢骚,或是平静心情,审视内心,自我对话,或自嘲或自黑,聊以自娱。

        当然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请称之为雄心勃勃,欲改变的事儿不计其数。新的一年里不止有淡淡的眼前苟且,还有浓浓的诗和远方,暖暖的家港湾。对,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写给2017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