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大时代》连载-第十二篇 教条主义害死人

《小球大时代》连载-第十二篇 教条主义害死人_第1张图片
《小球大时代》封面

文/“北京套爷”文经风

有个读书人想学武术,他看到《葵花宝典》上写着“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于是狠下心来把自己给阉了,可是等他翻过这页之后,上面却写着“如不自宫,也能练成”。

乒乓理论里有一件怪事,许多教练、专家、运动员,他们在教人正手拉弧圈球怎样发力击球时,常常特别强调是用腰发力,要用腰控制手臂,而不是用手臂发力,腰是腰臂是臂,手臂能叉腰,可再长的腰它也叉不了臂,它怎么还可能控臂呢,我心里一直纳闷。

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上都是这样写的,我只能虔诚地相信了,可在实际运用当中总觉得不对劲,不仅有异物感,稍一用劲过猛就会闪了腰,疼上那么好几天。

在以后十几年的乒乓球运动中我无数次对转腰的观点发生了怀疑,因为我始终不知道转腰是什么样的感觉,又因为许多高手都这么说,又一次次把这种怀疑咽到肚子里,继续朝转腰的康庄大道上讯跑着。

在实际比赛中,球路千变万化,双方常常打得难分难解,不去想什么转腰击球,随性放开来打,球还会打得好一些,可一想到要正规化,一想到腰是不是转的标准,球反而打不上台子了,即使打上了球台也不知道这个老腰转的标准不标准,总之打的上打不上责任都在腰。

北京电影学院的T老师是一个超级球迷,也和我一样被这种“腰论”害的不浅,他球打得认真练得也很苦,一板一眼还真有点专业队的架势,和我的共同点是他对“转腰论”深信不疑,总想让自己的动作规范一些标准一些,以至于几次闪了老腰仍百“闪”不挠。但他越是练转腰击球动作就越显得别扭,不仅击球的命中率不高,击球的力量速度也都跟不上,他曾诙谐地说,这个转腰发力的说法就像龙一样,谁都说有,可谁也没见过。

我们就这样被转腰的魔咒纠缠了许多年,始终见不到这个“妖”的真面目。

终于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不知从哪里飘来的文章,尖锐地对乒乓球用腰发力的经典理论发起了进攻,而且一针见血。

他是这样写的,仅仅因为会用到腰,我们就要在理论上特别建立一个“腰概念”,那我打球还要用到脚趾和脖子,是不是也要建立一个“脚概念”和“脖概念”。正手拉弧旋球是要把整个身体的力量都“运”到手上,而不仅仅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发力。

当我试着随身体结构转身挥臂,而不是转腰挥臂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说了多少年的以腰控臂,是调动全身的力量来击球,而不仅仅是用腰,解开了误导的绳索,球就打得舒展,进步了一大块,而解开这个心结的不是什么高手却是一个网上不知名的草根。

以前几乎所有的乒乓球教科书都是讲一大堆的技术动作,有些把你讲明白了,有些把你讲糊涂了,打球时总想着书里的动作,照书本打球,球是肯定打不好的。

许多所谓的真理都活在说教和探索之中,在实际中往往都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伪命题,有些则是一些人为了自己标新立异的目的炮制出来的,它只能生存在语言或书本里,在实际当中则是一个见光死。

但当人们都认为它是一个真理时就没人敢去反驳和质疑它了,以至于像乒乓球这种腰论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许多教练自己不明白,却又稀里糊涂地教给了别人,能不能理解到这个“妖”,就看你的造化了。

国家队著名乒乓球教练吴敬平在他所写的《乒乓球反胶打法训练》一书中,在讲正手拉弧圈球时他这样写到:有一点值得注意,不管是什么样的拉球,动作必须和你自身具备的身体条合,只要不影响动作的发力就可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击球动作要符合击球力学原理,能让你稳准狠的打上球的动作就是自己的标准动作。

这是我看到的乒乓球专著中最精彩的一段话。

教课书上讲的许多动作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指标,在这个指标范围内究竟那一款适合自己,要靠我们自己在实际当中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一味地按照书上的指标卡自己而不顾实际情况,那就会陷到教条主义的泥坑里无力自拔。

教条主义害死人这句话千真万确,真能把人害死。

有一次我和国外的学者聊天,我问他英国的教科书说英国最伟大,法国的教科书又说法兰西最伟大,那学生到底信谁呢?这位教育家回答说学生不信谁,教育便成功了。不迷信别人,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敢于对现成的答案提出质疑。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增强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越来越相信自己,越来越懂得用自己的眼光来来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来感知世界,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世界。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而不管你是不是大多数,这是西方教育的精髓。

而我们的教育却恰恰相反,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选择,在考试中长大的孩子们习惯标准答案,标答以外的东西肯定是错的,对权威的质疑会遭到来自权威和众人的鄙视和打击。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标准的好孩子,但标准对不对就很少有人考虑了。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按照自己的感觉和体会做事时效果不错,但我们发现身边的人没有人这样做,于是我们对自己的做法就不那么自信了,如果再看看书上没有人写过这样的观点信心又少了一截,如果再碰到身边的亲人好朋友泼上几瓢冷水,再碰上一点点困难我们就会对自己当初产生的那种有效地感觉失去信心而把它放弃了。

反过来也是一样,我们像别人学习,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好,但由于学习的是名人是榜样,列宁同志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看看身边的人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做,也只好压抑着自己的感觉把疑问删掉,认为是自己的功夫不到家,邯郸学步的朝前走,就是这种不自信使自己和成功失之交臂了。

一千个人走向死亡容易,而一个人走向生存往往是很难的。

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相信所谓的理论说教的思维模式,不知害了多少代人,而盲目跟风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时尚病,我们认为许多天经地义的东西往往是错的或者过时的,有些东西既不错也不过时,但是不适合自己,强拿来用就会成为锁住我们灵性的一把锁,足以把我们的灵性成功扼杀的干干净净。

电影《天蚕变》中的主人公修炼一种叫天蚕诀的武功,据说修炼者若不通变化则会作茧自缚终而武功尽失,唯有晓悟变化才能最终破茧而出。

十二属相中,只有龙这种动物是没有的。龙作为神灵,我们自然要敬畏,作为锁住我们心灵的绳索,就需要我们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人设计出来的动物了。

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在受着其自身的规律的支配。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规则,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规则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为人之道。

这使我想起金庸小说中的一段故事,有一个学武术的人想炼好一种功夫而成为武林高手,他看到《葵花宝典》一书中写着“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于是狠下心来把自己的小鸡鸡给阉了。伤愈后再读此书,翻过页来上面又写着“如不自宫,也能练成。”顿时大怒,翻过第三页上面又写着“如果自宫,未必炼成”……。

“葵花宝典”害人不浅。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球大时代》连载-第十二篇 教条主义害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