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之下,莫让你的情绪湮灭了你的理智

前些天,一篇名为《滴滴消失的第一夜:司机走投无路,乘客也无路可走》的文章,再次刷爆了网络。该文章指出,滴滴出行进行的安全大整治,暂停了深夜23:00-次日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很多乘客因此到晚上打不到车了,而这却给了黑车司机载客的机会。因此很多人开始呼唤滴滴的回归,希望那个曾给自己的出行带来巨大便利的滴滴,在回到以前的正常运营中来,这与人们之前对滴滴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反转。

自从2018年5月和8月,相继两名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后,便引发了滴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网络舆论也变成了对滴滴的声讨,呈现出一边倒的倾向。“愿天堂没有滴滴”,“滴滴你这次总该凉了吧”的类似言论充斥在网络当中。

滴滴的存在好像就是一个最大的错误,而他的消失好像顺应了每个人的心意。可是,在滴滴消失之后,深夜没有了网约车,安全问题就真的解决了吗?

其实,根据调查报告,正规的出租车刑事案件的发生率其实远高于网约车。只是网约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网约车一旦涉及到刑事案件,便会受到媒体的大力报导。就如同之前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发生的事故,其实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的发生率要远远低于人驾驶汽车事故的发生率,但因为媒体极大的曝光力度,还是引起了人们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普遍担忧。

网络就像是一面放大镜,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总是会把一件也许很小的事情放得很大。

滴滴作为网约车的平台,确实对网约车的监管做的不到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在女孩遇害的背后,难道仅仅只是滴滴一方的原因吗?在这件事情上,滴滴不是原罪,人心才是。难道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错误只是在老师身上吗,仅仅只是老师教的不够好吗?

我并不是有意为滴滴维护,只是想指出网络舆论具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很容易去左右着我们的想法。面对社会热点,我们更多的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不是自己理智的想法。在社会热点过后,又有多少人还会在意呢。

在网络社会中,面对着社会热点,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上帝视角,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仿佛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随时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乐于充当道德审判者,对于受害者,我们总是会倾注于无限的同情,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正义感"。

这让我想起了德阳安医生事件,事情的起因本来只是一次很小的游泳池纠纷。在游泳池里的安医生遭到13岁男孩"摸臀”,要求道歉却被吐口水,其老公一气之下,将男孩头部按进水里。

随后,"疑妻子游泳被撞,男子竟按着小孩暴打“的视频在网络上开始广泛传播,在网络上引起众多网民的谩骂和人肉搜索。很显然,在此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小孩是受害者,于是安医生便成为了攻击的对象。

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安医生最终服药自杀,一件小事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最终成为了一场悲剧。而在知道随后男孩母亲找来三位女性家长进入女更衣室,对安医生施暴后的网民,这是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又开始了对男孩一家的声讨,因为此时安医生成为了受害者。

面对社会热点,在网络舆论的引导下。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只是看到了事情的一个方面,却误以为那便是整件事的全部。我们坚持着自己所谓的正义,但也许那并不是正确的方向。毕竟,人人都会思考,人人都很容易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之思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热点之下,莫让你的情绪湮灭了你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