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

2017年4月19日至4月28日,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据官方统计本届上海车展参观人数达101万人次以上,创历史新高,与2016年北京车展相比参观人数增加24%。仅媒体日两天,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媒体记者就多达1.1万人,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逛”车展看车模...哦不不,看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了。

报道方式转变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媒体报道方式产生了巨大转变,从最早的简讯、图文报道,到后来的图文综合、视频报道、自媒体微博、微信的火爆,到如今的互动直播,让更多不能到现场的网友参与度越来越高。

传播策略转变

自古以来车展媒体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了避免车展媒体日上与众多竞品企业正面冲突,部分跨国车企开始尝试在车展前夜搞品牌日活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提前做一场品牌日的活动既能避免自己发布的内容直接被淹没在海量的车展相关信息当中,也能给媒体充分的时间深入了解和传播品牌理念,同时更容易成为媒体曝光的焦点,一箭三雕。

本届上海车展前夕品牌日活动是历年以来最多的一次,自主品牌也纷纷采用品牌日的方式提前抢占信息通道,吸引媒体及网民的注意。除了品牌日活动举办范围规模的扩大,举办时间也提前很多,有些企业甚至从3月底就开始搞事情,比如3月30日的广本之夜,4月7日的江淮汽车品牌日,4月8日的福特预展等等……

“超新星”崭露头角

本届车展“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蔚来、云度、正道等品牌以及他们背后的“神秘势力”赚足了眼球,火热程度不亚于传统大厂,是雷声大雨点小炒作还是不容小觑的黑马众说纷纭。

“永恒”主旋律

本土化建设、新能源推广、SUV

小编这就带大家看看这些车企大佬在上海车展“朋友圈”里都说了些什么!

本土化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1张图片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2张图片

在华豪车企业本土化生产数据

2016年国内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2,400万辆,增幅近15%,是2015年增幅的两倍。这也使得中国市场连续8年蝉联全球产销量第一。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态势之下,来看下主流豪车品牌在华产能布局情况。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3张图片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4张图片

可以看出传统三强奥迪、宝马、奔驰本土化生产布局主要集中在华北及东北地区,并且整车厂及发动机厂的数量均达三家,各地工厂二期、三期扩建完成后产能还将不断提升。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5张图片

奥迪截止2016年以前,整车生产能力远远领先于其他企业,并且2017年扩产规划后的产能将达100万辆,奔驰及沃尔沃规划后的产能都将达到50万辆。(2017年以后的扩产或新建产能数据基于目前媒体报道中有明确指出企业预计扩产或在建增加产能项目)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豪华车企在华本土化的进程还在不断推进,小编认为,在2020年上述豪华品牌在华产能将超300万辆,占中国乘用车总产量的10%。

在华豪车企业本土化研发数据

中国文化独具魅力和吸引力,为了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将中国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来,各品牌正在进一步深入完善本土化布局。这样不但从设计、研发方面都能更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同时有助于企业削减成本。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6张图片

这些国际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本土化的重视,并不只是口头说说。这也表明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全球其他重要市场的遇冷,也致使一些高冷的超豪车品牌都不时传出要国产化的消息,可见竞争日趋激烈。

宝马、奥迪、奔驰三分天下,二线豪车品牌群雄割据,超豪华品牌虎视眈眈,国产化真的是跨国车企在华业绩增长的灵丹妙药吗?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7张图片

近10年,我国乘用车市场增长迅猛,从2007年到2016年,乘用车市场销量规模从630万辆/年翻了4倍,截止2016年乘用车销量已达2400万辆。

200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长达53%,一步跨入千万辆销量级,这也得利于当年小排量购置税减半、新能源补贴、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及鼓励兼并重组等利好政策措施。

中国车市爆发式增长前本土化的车企如何了?

2009年前,入华时间较早的奥迪、宝马及奔驰均已实现了国产化,搭上了销量增长黄金期的快车。并相继于2010年、2015年及2016年累计在华国产达到100万辆,奥迪国产时间最早,用了21年达成累计生产100万辆的业绩,国产化较晚的宝马及奔驰仅用了11年左右就实现了累计生产100万辆整车的成绩。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8张图片

国产+市场爆发=业绩猛涨?以2009年数据为例

奥迪2009年销量达15.7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3.1%,仅国产主力车型A6L的年销量就已突

破10万辆,占总销量的64%。

宝马2009年销量达9万辆,同比增长38%,国产3系、5系销量累计4.3万辆,占总销量47.8%。

奔驰2009年销量6.85万辆,同比增长77%,国产C级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156.3%,占总销量2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土化、国产,对于这几家车企销量业绩上的提振效果显著,同年奥迪、宝马等都宣布了扩展产能计划,进一步加速国产化进程,抢占先机。

2009年ABB在华市场的高歌猛进也让中国市场成为了奥迪全球第二大市场,宝马及奔驰全球第四大市场。

爆发式增长之后本土化的车企如何了?几家欢喜几家愁

如凯迪拉克、英菲尼迪及捷豹路虎等二线豪华车品牌,进入中国较晚,这些企业本土化基本都是从2013年之后开始的,此时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二线豪车的国产化道路并不平坦,以捷豹路虎来看,在奇瑞捷豹路虎首款国产极光上市之前,捷豹路虎一直稳坐二线豪车头把交椅,销量及口碑均表现不俗在2014年销量就已达到12万辆,2015年国产极光上市后全年销量暴跌24%仅为9.2万辆。

甚至还出现了当年的“加价王”明星车型,在国产后门庭冷落,大幅降价都无人问津的情况。

小编梳理了一些媒体分析观点:

“档次下降” 举个简单的栗子,法拉利 / 法拉夏利你懂得

品牌质量堪忧,“修不好的路虎,开不坏的陆巡”2015年3·15晚会曝光 变速箱问题

中国车市增速整体放缓

高管离职

渠道利益博弈

林肯“二进宫”,计划国产

另外如林肯,最早2005年入华,因为车型老旧、性价比不高,仅仅3年就因业绩惨淡退出了中国市场,14年回归中国市场再度引发关注,由于SUV车型在国内广受欢迎,林肯2016年在华销量3.2万辆同比增长180%。近期林肯宣布了在华国产计划,国产车型计划于2019年投入生产,即便如此业内人士及媒体认为林肯的“二进宫”依然前景堪忧。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9张图片

拒不国产的代表"人物"

雷克萨斯,一提起国产化的话题就会让人想到它,在国产化问题上雷克萨斯绝对是个另类。加之在华业绩一直不温不火,有媒体说这是傲慢偏见,有人说这是匠心坚持,有人说这样迟早被边缘化……然而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该品牌的决策层清楚。

官方说法:为了确保产品质量

其他原因猜测

进口车利润高,不具备一定销量规模的情况下国产成本高

不国产可以掌握主动、控制权

没国产销量也并不比其他二线豪车销量差

担心国产后技术被复制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10张图片

小编观点:

综合以上数据来看,不论从产业格局、本土化生产、本土化研发哪个角度来看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放眼全球汽车市场,中国车市不管是增量,还是产品的推陈出新都一枝独秀。

本土化、国产化在产品销量提升上面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不断的提升产能必须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品质的支撑,品牌管理、服务、配套设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为盲目扩张品质得不到保障,利益相关体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客户投诉、品牌好感度下滑、合作伙伴反目、退网、罢工、撤资等等现象并不鲜见。

上汽奥迪事件造成的奥迪与一汽经销商的纠纷

某豪华品牌压库严重,经销商反水

奔驰官网乌龙事件

根据相关专业机构的预测2017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长率将在3%-7%之间,个人购车需求依旧旺盛。这也必将导致汽车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请注意一大波产能正在路上!

除了本土化以外,新能源、SUV、年轻化这些也是本届车展上各厂商给车市划的重点。

2017年豪华车企新能源战略盘点分析

6大造车新势力共闯上海滩,幕后势力分析

SUV发展前景明朗,你的竞争对手都在做什么!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11张图片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完 —

新能源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12张图片

SUV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13张图片

年轻化


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_第1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分析 | 回眸~跨国豪车企业本土化历程 一大波汽车产能在路上(车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