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亲密叫我低头,你吹发,娃在笑

最近,自从我打开了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这本书之后,对于人性和心理的通透的分析,让我几乎对以往及当下很多事情,都有了清醒的觉知,也觉知到了,爱, 亲密之爱。

前日午后,我洗了头发,老公走了进来,然后接过我手里的吹风机,我也很自然的把头伸过去,让他撩起我的头发,然后一遍一遍吹过去,吹回来,就这样,他吹着,我没有抗拒,像个婴儿一样,接受他的照顾,大女儿在旁边呵呵笑,一种安稳的、自然的、幸福的感觉,在心里升起,脑海里闪过很多,闪过这一年来,我自己的觉知,自己的改变。

以前的我,肚子里总是憋着一股怨气,甚至想过要放弃婚姻,带着孩子逃走,可我很清醒地知道,会有什么后果,一直没敢走出那一步。可我总是希望,他在家里多陪陪孩子,希望,他也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也希望,他能在产检的时候陪我,能在周末时带我们出去玩,能在节庆时跟我们一起去度假,可是,当一次次的希望落空以后,我近乎绝望,于是,选择“懂事”,几乎不再对他提什么要求,或者说,曾经有一段时间,虽然他依然会归家,会在半夜悄悄地睡到我们的身旁,但是希望里的那个他几乎消失了,除了起码的问候与关怀以外,我与孩子们,已经习惯了他的缺席,他的匆忙。

也许是生命的无常,把他唤醒了,也许是他真的,觉知了。他开始会早归,会回来跟孩子们一起玩乐,会给孩子们讲故事,开始会打电话,会问起孩子们的情况,会交代孩子们的事情,开始会主动跟我说起,他的生意,他的计划,他心中的我,以前多少短信,多少眼泪,多少旁敲,多少侧击,总是想跟那个寡言内敛的他,去建立联系,去深度探测,从一开始跟他交往的试图控制,到后面的淡然忽略,我似乎已经放弃了努力,只是我把孩子之外的时间,更多花在了自己身上,看书,习帖,写作,喝茶,整理,社交……放下操控外界,而是回归自己本心,专注自我,给彼此尊重,给彼此自由。

这样,虽然相安无事,不再埋怨,但是却似乎再也找不到爱与被爱的亲密感。似乎,每一天,都过成了例行公事。

多少婚姻,在我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里,最后都落入沉寂,或是割舍,或是绝望。无一例外,都是关乎生养后,孩儿爸的缺失和不付出,尽管他们一样爱着孩子,可孩子的到来,给以往亲密无间的二人世界,用夸张一点的言辞,近乎是翻天覆地,甚至是排山倒海的,毁灭的,震动的,有的因此,支离破碎,有的因此,勉强凑合,少有因此,亲密升级的。

因为,孩子到来以后,妈妈重心也开始转移,在孩子身上,在家里琐碎里,总是会觉得自己是付出最多的那一个,有一句笑话,如果你恨她,那就跟她生一个孩子吧。因为怀孕生养的两人生活的空缺,对男人的控制,也同时会升级,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心力交瘁。

武老师说,很多中国人在找妈,男人在找妈,所以结婚那天叫,娶“新娘”,“新的娘”,而很多中国女人,也是在找妈,不是性别意义上的那个妈,而是男人身上的那种安全感。

就像闺蜜们聚会,聊到男人,无非就是踏实,有安全感,不会朝三暮四,三心二意,跟长辈们聊天,聊到伴侣,无非也是这几样,好教他们放心,满意。他们的女孩,终于有人照顾,不怕别人欺负。

所以,夫妻之间相处,尤其是有娃以后的相处,更多的也是要安全感,亲密似乎,只有在母亲与孩子上发生,很多时候,父亲似乎是游离的,虽然也有很多让孩子倍感满足和亲密的超级奶爸,但在男人的总体里,还是少数。

我想,也只有岁月,也只有冲突,只有等待,只有觉知,才会有真正的联系,亲密的联系。

但愿从此,彼此都知道,放下手机,停下脚步,拿起吹风机,给对方吹一次头发,按一次背,泡一杯茶,讲一个故事,玩一个游戏,在专注的投入里,建立起亲密联系。


有一种亲密叫我低头,你吹发,娃在笑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种亲密叫我低头,你吹发,娃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