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来就是起起伏伏,时而波峰,时而波谷,但切勿顺时傲、逆时悲。失败的时候想想为什么会失败,是不够努力还是时机不对,可尝试5Why思考法。成功的时候也想想为什么会成功,是幸运还是必然,可尝试塔勒布的蒙特·卡罗发生器,如果重复上万次,还会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端午节回了一趟家,看望了一下外婆,见了几个同学,吃了心心念念的炒粉,跑了几次步,看了一些书,回想了一些事情,做了一些反思。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以下是我的一些简单看法,做好一件事情可划分三个阶段,事前、事中、事后。每个阶段职责不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事前计划
事前计划最重要,同时也最容易被忽视。很多时候很多人决定做一件事情,还没有准备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了再说,遇到困难解决困难,我也是这种人,不知道你是否也这样?其实仔细想想,事前不做计划存在很多弊端,准备不充分,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那如何做事前计划?5W1H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what、why、when、where、who、how。
what
我们要做什么?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我们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意义是什么。
过去是什么样?现在什么样?将来会是什么样?
过去有没有人做过这件事,如果有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现在的情况又如何,是刚开始阶段还是已经竞争白热化状态。将来会怎样,我是否有别人不知道的“秘密”(《从0到1》)。
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提前想清楚一些我们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想好应对之策,如果真的发生了,不至于束手无策。
我们的差异化在哪里?
互联网的兴起,扩大了竞争,各行各业都处于一片红海之中,如果想从红海中脱颖而出,需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美国人很擅长,被逼得)。拼多多的社交电商的拼团方式,有别于天猫的聚划算和京东的团购,以至于在电商中杀出一条血路。
我们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我们的劣势又是什么?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分析竞争对手,详细对比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怎么将我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进行取长补短。
BAT做了什么?如果他们做这件事,我们会怎样?
这个是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很多风险投资人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很多公司一个好的idea,大的互联网公司,可能会先礼后兵,先提议收购,收购不成,快速组建团队,复制你的idea(可能谈收购期间就已经在紧密锣鼓的进行),就像当年李开复要离开微软去谷歌,微软两手准备,一边予以升职加薪的诱惑,一边组织起诉,最终李开复先生还是离开了微软,去了谷歌。
我们是从0到1的创新,还是从1到n的复制?
从0到1是质的改变,从1到n是量的改变。创新是垄断,自己具备定价的能力,而复制是竞争,由市场决定价格。
我们做的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
如果是夕阳产业,再努力也不会取得成功。雷军曾经说过,只要是风口,猪也能飞上天。找准风口,顺势而为比人定胜天容易一些。
如果要做这件事,关键性的里程碑是什么?
用户突破10万,销售额突破100万,转化率30%等等一些可量化的结果。
why
我们为什么要这件事情?我们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是提升了行业的效率,还是解决了用户的痛点问题。提高的效率有多大,解决的痛点有多痛,彼得·蒂尔认为要做就要做到10倍好,这是很非常难的一件事,特斯拉在电池改进方面就做到了十倍好,不仅提升了电池的容量,同时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成本。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
这个是针对how提出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还是二者之间的折中。
when
什么时候做?
行业刚起步,可能我们教育了用户,给别人做嫁衣,自己成了炮灰。如果行业已经高度成熟,我们再进入这个行业,就非常之困难,丧失了机会。傅盛建议进入某一个市场或者行业,尽量在行业快要到鼎盛期,但还没有到鼎盛期的时候进入(前2天听他的混沌课)。
where
在哪里做这件事情?
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还是国外?哈罗单车、美团都采用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首先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打好基础,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开一线城市白热化的竞争,他们坚信,优胜劣汰的道理,经过市场的选择,能生存下来的会寥寥无几,待到那时重新回到一二线城市,收割战场。
who
相关干系人有哪些?
相关干系人是项目管理的一个概念,在项目管理中项目干系人主要包括,客户、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开发人员等。此处的相关干系人可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干系人。内部干系人可能包括:运营、产品、技术、销售等等。外部干系人:我们的用户、我们的合作者、我们的竞争者等等。
谁是关键人物?
项目管理中也提到了关键人物,客户分为很多人,有对方公司的商务、财务、技术对接人、领导,可能领导就是关键人物,他具有话语权,把他搞定最为关键。内部干系人谁是关键人物?销售类型的公司,那销售就是关键人物,如果是科技型公司,技术型人才就是关键人物。二八原则,将80%的资源分配给那20%的关键人物,对于外部关键人同样适用。
How
我们怎么做?
我们怎么做这件事情,是先采用MVP理念,做出一个最小的可行版本,将其发布之后,收集反馈意见,再决定是否投入更多的资源,这样会有效的减少试错成本。在这方面super
cell(86亿美元被腾讯收购)和字节跳动,表现尤为突出,因为他们有很好的中台服务(公共服务),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一款产品,快速投入市场。阿里的中台也是受super
cell公司的影响,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台服务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去构建。
如果是你自己做,你会怎么做?
日本人吩咐事情喜欢说5遍,第一遍:渡边君,麻烦你做个事情。第二遍:渡边君麻烦你复述一下我交代的事情。第三遍:渡边君,这个事情你打算怎么做?第四遍:做这个事情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你怎么去解决?第五遍:如果是你自己做这件事情,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如果再说下去,渡边君可能就要切腹自杀了。经过5遍的确认,相信渡边君,完成的任务,可以达到老板的预期。
团队产生分歧怎么办?
有时候我们需要做多套方案,然后针对方案进行讨论对比,试图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有些情况,团队之间会产生分歧,无法达成统一的意见,最高决策人,决定方案,出了会议室之后大家都按照这个方案一起努力。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批判了中国人往往不是这样,虽然在会议室中同意了,但是会后仍然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特别是触及利益冲突的时候。而美国人一旦做出决定,哪怕和自己的理念有偏差,也会严格按照决定进行下去。
不要妄想你事前计划能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因为有一些“黑天鹅事件”你是无法预测到的,就像天气一样,你没办法百分之百确定明天是不是下雨,但是可以通过随身携带雨伞,预防明天下雨。
事中控制
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和及时调整,内部人员的变化、外部市场的变化。
关注效率
人效,提高人效的方法是通过员工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组织效率,在组织效率方面卫哲老师讲了4个在线,员工在线、产品在线、用户在线、管理在线。资产效率,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产生新的闲置资源,二是释放闲置资源。战略效率,三级规模效率理论,三平方公里效益,比如饿了么。同城效益,比如58同城
。全球效益,比如沃尔玛。战略效率不光有规模,更应该关注密度。创新效率,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增大,公司会出现很多的官僚主义,导致工作的效率的底下,创新也会变得越来越少。
自我批判
通过事前计划,我们准备好去迎接挑战,开始真正的去落地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拥抱变化,快速响应,及时调整我们的计划和方案。例如猎豹曾经广告每天有几十万美元的收入,突然有一天受政策的影响,断崖式的急剧下降,猎豹股价暴跌,大量员工离职,面对这样的挑战,傅盛快速调整战略,布局人工智能、游戏等行业。这是一个艰难的决策,经过两年的努力,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
中国有句话说的好“死要面子,活受罪”,很多人因为面子,哪怕自己知道错了,也不愿承认。做事情也一样,需要不断的自我批判和否定,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及时调整,可以挽回损失,甚至是重新破局。索罗斯就是这样的人,他曾经说过:“认错的好处,是可以刺激并增进批判力,让你进一步重新检视决定,然后修正错误。我以承认错误为荣,甚至我骄傲的根源来自于认错。“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你以为的你以为永远只是你以为,现实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市场有多少万亿,如果你没办法占领这个市场,那这个市场再大也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切勿盲目乐观。
事后分析
事后分析是从过去的实验,实际工作中进行学习,帮助管理者有效的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实现绩效的改善,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复盘。复盘是围棋术语,就是把对弈的过程重新摆一遍,去分析哪一步走的好,哪一步走的不好,不断的学习,用来提高自己的棋艺。
复盘的4个理由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无论成功失败,搞清楚成败的根本原因
传承经验,提升能力:通过复盘,总结经验,组织内部共享,提高组织整体水平
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出现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的发现错误,并采取纠正措施,不能从失败或错误中学习:吸取教训,不能进行经验的分享,一个地方犯过的错,在其他部门重犯
总结规律,固化流程:发现错误,采取措施,总结经验,组织内部共享
复盘的4个步骤
回顾目标:smart原则,明确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有挑战但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可控related,有时限time-limited。
评估结果:实际发生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是怎么发生的,与目标相比,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未达到预期。
分析原因:实际状况与预期有无差异,如果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差异?哪些因素造成了我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无,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成功了,多想想客观因素,失败了,多想想主观原因。
总结经验:我们从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东西?如果有人要进行同样的行动,我会给他什么建议?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哪些是我们直接行动的?哪些是其他层级才能处理的?是否要向上呈报?是经验还是规律,复盘的结论是否排除了偶发性因素?分析得到的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用于大多数情况?是否有一定的偶然性?结论是指向人还是指向事?是否有类似事件的复盘结果,可以进行交叉验证,结论是否经过3次以上的为什么的提问。
简单的重复只是数量的增加,一味的增加数量,无法突破自我,难以实现真正质的飞跃。复盘可以帮我们总结经验,不断升级自我的认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每一次重复都是进步。
做好一件事情真的没有那么容易,事前需要计划、事中需要控制、事后需要分析。然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同重要程度的事情,可进行对应的简化或者复杂化。事情越重要,计划越要充分,控制要更严格,分析要更认真。如果只是为了简单的选择吃什么?那一切都可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