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思考,快与慢》Day2_20170622

2017年6月22日共读的主题是弄清楚如何阅读,主观上采取主动阅读,行动第一步进行检视阅读。这篇记录本应当天完成,但那时我确实畏难了,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学习进度。

那么,我那天做了什么?

学习共读时永澄老师提及的RSQC模型、阅读检视阅读的相关方法文章

路径:永澄老师公众号

方式:仅读了小伙伴推荐的一篇相关文章《永澄:一个模型解决目标达成中的纠结问题》

成果1:知道每个单词所代表的意思,RSQC是SMART的前置工具,很重要!

Rang:范围——限定任务完成的范围

Schedule:进度——制定任务完成的时间

Quality:质量——制定任务完成的标准

Cost:成本——制定要完成任务需要投入的时间

成果2:立马写下当前手头上三项最重要任务作分析:速读训练、共读、剽悍22天训练营

按照RSQC模型来分析,发现如果不降低质量,每一样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而在现实中却很难做到。那时,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想面对现实,还是想着统统都已以高标准达成。但是,身体是最诚实的,这段时间里失眠频繁光顾,让我意识到自己想要的太多,必须做出舍弃。

关于阅读速度过于缓慢的问题,主要是读的太少,没形成自己的理解力,无法快速转化,这点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所以增长进度,以一年的时间来刻意练习,明年这时候再来检视自己的阅读水平。

关于剽悍22天训练营,这里的时限是明确规定的,所以在短期内必须要确保投入的时间,而且每天的学习内容和打卡任务对自己当前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正向促进,值得好好用心做。目前因为训练营中的内容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刚开始需要一个熟悉掌握的过程。我能做的是在确保学习的质量的同时,提升单位时间的产出效率。

关于共读,因为实在太具有价值,无论多么用心都不为过,从时间分布上来看,早起跟上直播,课后自己阅读、整理、反思。之前,共读群中有要求大家提交自己完成此次共读的标准。为了确保自己的完成率,原先设定目标是每周完成1+N篇的学习心得或反思。那时考虑的是自己写的不好,那就写的少一点,慢慢改好。现在的想法是,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感受如实的记录下来,作为一种学习变迁的路径,不管自己写得好,还是写不好都要完成当天的共读学习记录。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再去做更多的扩展阅读,比如学习同期其他小伙伴的作品,查阅更多相关资料等。

反思:

1、6.22共读之后,情绪影响了行为

事件:同学们上交课后作业的速度超快,优秀作业层出不穷,

情绪:沮丧灰心

当时行为:看了3-5份同学作业,觉得自己很糟糕,不敢下笔写。

转机:

6.22  参加完共读,整理之后,当天只在当天留下一行字,存为草稿;

6.23  想到永澄老师共读时分享的“正当时”的小诗,再次确认自己的最终目标,跟着自己节奏来,慢慢来,持续做。打算跳过这一天的记录,按照原一周1+N计划(此处有点要降低标准的意味);

6.24 参加共读,永澄老师在结尾时的问题带来了转机:

思考题:

如果你想逃避,问问自己逃避判断的这个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已经逃避了,你做出逃避的决策的假设是什么?

附加思考题:

我为什么从来没有放弃放弃?

我为什么在放水这件事情里从来没有放水?

此篇文章就是在思考之后落笔的,行动从来就是最直接的答案。

2、拓展阅读的量不够,以致得出的结论经不起考验。

对于RSQC模型的理解不深入,无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需要多看资料多练习;

对检视阅读的理解还处于较模糊的状态,没搞清楚,用不起来。(6.24的共读永澄老师现场演示了一遍如何做,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不过还需要再多加练习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

行动

我这段共读学习经历,将采取以下方式记录:

1、记录当天共读学习内容和当时疑问、思考和收获;

2、记录相关扩展学习的内容与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思考,快与慢》Day2_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