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边的小伙伴们都在忙碌地“集五福”,大家为了瓜分那两亿人民币,用手机探索着身边的福字,有些狂热者,恨不得用尽平生最广的人脉,去做福卡的交易。
但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支付宝在展示福卡的同时也给我们引导了另外一种小众的福文化,相信你一定不会对以下文案感到陌生:午夜的一碗泡面就是福、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就是福、吃饭有人买单就是福、有一群逗比的小伙伴就是福、吃妈妈做的番茄炒蛋就是福、睡到自然醒就是福、坐公交有靠窗的位置就是福。
这其中包含了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内心的宽容与满足,以及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这种感知来得并没有那么深刻,幸福感也说不上那么强烈,感觉只是浅浅的、暖暖的,但也足矣。
村上春树曾在他的《兰格汉斯岛的午后》中用「小确幸」来描述这种状态,即生活中「微小但确切的幸福」。它可以是你早晨拉开窗帘,迎接第一缕阳光时的温暖,也可以是晚上加班回家,路途中听到小提琴声时的惬意。
而这一个个存在于生活中的,像精灵一样美丽的瞬间,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之前有同事和我抱怨,早晨上班挤地铁很心烦,每趟列车过来只能上一两个人,好不容易挤上去,还遇上列车临时停车,然后又拖延了几分钟,一看手表,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下地铁后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到了公司。
我问,最后迟到了么?
没有,我在八点五十九分打了卡,哈哈哈
噗,这是一件多么平常而又刺激的小事,不过想想自己还是蛮幸运的。回头在支付宝福卡中填补一张,恰好在八点五十九分打卡就是福。
除了微小以外,小确幸还是确切的,有些人错把小确幸当作一种文艺的标签,甚至附庸风雅:
桌子上摆几份英文报纸、点一杯卡布奇诺,然后拍照修图晒朋友圈,再配一个极具杀伤力的词:
早安!
为了这一条说说,折腾良久,不过看起来点赞的人还不少,年纪轻轻就有这么高的觉悟,这么会生活,令人羡慕。
这是小确幸么?当然不是。
这纯粹是装逼。
小确幸一定是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内心得来的,忘我的真实感觉,强求不得。
村上春树曾说过,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
确实,它能给人一种由衷的愉悦感与满足感,它甚至像是一针兴奋剂,能让人在索然无味的生活中获得自嗨的快感。
可现实的法则犹如一记响亮的皮鞭甩在你面前,小确幸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相反,它常常被年轻一代忽视、误解,因此变得稀缺,这来自于两个极端的思维。
一、幸福感从生下来就不缺!
作为独生子女居多的一代人,我们以及身边的大多数人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肯定也是衣食无忧,可以说,幸福感从生下来就不缺。
妈妈的番茄炒蛋?那不是张口就来?坐公交坐靠窗的位置?这年代了,谁还坐公交啊!
一切东西来得那么自然,所以也很难体会到小确幸的存在,这好比一个天天赖在家里的人怎么也不会感受到那些异乡人春节回家时的心切。
出车站时,看到父母殷切地张望。
推开门后,和亲人深情地拥抱。
坐在沙发上,喝一口热气腾腾的茶水。
这些平凡的瞬间相信会给你带来小小的感动与幸福,哪怕只有几秒,但对于温暖人心来说,足矣。
看似简单的小确幸,其实正是很大一部分人奋斗的目标。对于那些被呵护长大的人来说却很少能够理解。
但至少,他们应该学会感恩与珍惜。
二、小确幸是拼搏的麻药!
生长环境的变化与对未来的惶恐让我们逐渐变得麻木,变得刻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实现商品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仿佛过多的情感停留都是对「奋斗」二字的不尊。小确幸也带有了一种稍微贬义和消极的意思。
这不就是一碗方便面吗?哪儿来的情怀!没钱你就只能吃泡面,没长进你就得一辈子吃泡面!午夜吃泡面?哪儿来的福?活该!是你效率低!与其在那里感动还不如多反省反省!
果然,来自长辈们的教训还是很有成效的。
使得我们在享受小感动后还不忘补一句嘲讽自己的话:
这人真TM矫情!
「幸福感」的普世价值逐渐变成一种奢侈的东西,不对等的生活状态成为永不满足的源头,充满零和游戏的社会由不得我们一直这么感性。
结果我们感知「幸福」的标准在逐渐提升,而获取「幸福」的机会一点点减少,当夜深人静时才发现,自己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稀缺感。
要知道极度的稀缺感会引来状态的失衡,后果也是令人恐慌。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低门槛的获得感去填补,去调剂。
现在越来越多的言论也在不断强调小确幸的概念,试图去扭转社会舆论的风头,毕竟,拥有一颗永葆健康积极快乐的心态,对谁都好!
这次支付宝的「小确幸」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们对幸福的稀缺感,小福也是福,生活处处是福。它不是物质的满足,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这一价值导向,也正好和「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相契合,我想,这或许就是文案背后最大的意义吧。
最后,不管你五福集齐没有,还是要祝各位,除夕快乐!
欢迎来个人微信公众号【轻咖】留言,等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