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给了他三次挽救东汉王朝的机会,但是……

本文的主人公是东汉末年的大将皇甫嵩。他是镇压黄巾起义的第一功臣。他出身名门,掌握精兵,爱护官民,忠心朝廷,享有崇高声望。在汉末乱局中,他至少有三次机会可以挽救时局,避免国家陷入深渊,但都被他一一放弃。最终,国家陷入近百年的混战,他本人也没有获得好结局。

皇甫嵩出身名门。他的家族,既是书香门第,又是将门之家。他的父亲皇甫节,曾任雁门太守。他的叔叔皇甫规,是有着赫赫战功的大将,同时又是著述甚多的文士。由于正直忠诚、不畏权贵,皇甫规一生不顺,多次被权臣陷害。

与其它士族子弟一样,皇甫规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对于《诗经》、《春秋》、《尚书》等经典,他熟记于心,并时常以圣人的教诲勉励自己。他从小学习骑马射箭,并经常跟随父亲、叔叔出入战阵,对《孙子兵法》、《司马法》等兵书更是熟记于心。

出身著名士族的皇甫嵩,刚成年不久,就被推举为孝廉和茂才(类似后世的中进士),然后在地方上担任县令。这位初出茅庐的优秀青年,受到了很多执政大臣的青睐。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多次征召他为官属,都被他推辞。后来 ,汉灵帝任命他为议郎,后来出任北地太守(今宁夏银川等地)。北地郡是羌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经常骚扰的地区。在与外族作战中,皇甫嵩正式开始他的军事生涯。

东汉中后期,自然灾祸连年不断,羌胡持续侵扰边疆。到了桓帝灵帝时期,宦官当权,他们发起了两次“党锢之祸”,大批正直大臣被屠杀、流放和禁锢。到了灵帝朝,形势更加严重。皇帝热衷于游戏玩乐、聚敛财富和修缮宫室。宦官为皇帝四处搜刮钱财,自己也趁机大捞油水,官吏和百姓都苦不堪言。而朝中大臣多是明哲保身、沽名钓誉之辈。朝廷日益不得人心,社会危机不断加深。

灵帝时期,巨鹿人张角及其弟子,以治疗疾病为幌子,利用各种戏法和宗教迷信,迷惑百姓,吸引教徒。十多年间,张角等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几十万信徒,其中不乏官吏和太监。张角在全国各地设置三十六分部,四处宣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与教众约定时间,准备同时起兵。不料消息泄漏,朝廷四处抓捕张角等人。于是张角命令各部提前起兵。张角号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和张梁分别号称“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十余日内,全国各地教众纷纷响应。他们攻击官府、占领城池、杀害官吏,天下震动。

黄巾起义军活动区域,正处于东汉王朝的核心区域,如冀州、豫州(今河北、河南等地)等。各路起义军,与东汉都城洛阳近在咫尺。一向被宦官和奸臣包围的汉灵帝,此时也开始紧张起来。他暂时放下了各种娱乐活动,开始调兵遣将,守卫京城。同时,他召见大臣,询问破敌之策。

早对朝局不满的皇甫嵩,趁机建议皇帝赦免先前被禁锢的党人,以顺应人心;同时用宫廷中的钱财、马匹赏赐将士,以提升士气。已经慌了神的汉灵帝,听从了皇甫嵩的建议。于是,灵帝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俊一起,各率领两万精兵,讨伐黄巾军。

他们的第一站,是离洛阳只有几十里的颍川郡(今河南许昌)。这里的黄巾军首领是波才。朱俊前去挑战,被黄巾军击败。波才又率军包围了皇甫嵩部所在的长社城(今长葛)。黄巾军的人数是皇甫嵩部的数倍,被包围的官军惊恐不安。皇甫嵩鼓励大家说:“战争的胜败,不在于人数多少,而在于出奇制胜。现在敌人依草为营,可以用火攻之法破敌。“当晚趁着夜色,皇甫嵩派人进入敌营中放火,城上官军也对着敌营投掷火把。一时之间,敌营中火光冲天,黄巾军阵营大乱。皇甫嵩趁机率军进攻。此时,朱俊和曹操也率军赶到,一起加入战斗。此次大战,官军斩敌数万人。皇甫嵩因功被封为都乡侯。

于是皇甫嵩、朱俊趁胜进攻汝南和陈国(今河南漯河、周口等地)的黄巾军。官军又取得大胜。临近洛阳的三个郡都被平定,黄巾军对首都的威胁很快就被解除。

之后,皇甫嵩又进军东郡(今河南濮阳),进攻黄巾军卜己部。一战下来,官兵大败农民军,斩杀七千多人,生擒黄巾首领卜己。

皇甫嵩在东郡大破黄巾军的同时,北中郎将卢植与东中郎将董卓率军讨伐张角,二人都无功而返。于是朝廷命令皇甫嵩带兵征讨张角。皇甫嵩率部离开中原地区,渡过黄河,进入张角的大北营冀州。

在广宗(今河北威县),皇甫嵩与张角之弟张梁发生遭遇战,官军败退。于是皇甫嵩关闭大营,休养士卒,等待机会。张梁初战告捷,又见官军紧闭营门,不敢出战,就放松了警惕。皇甫嵩趁机夜袭张梁军营。经过一天的激战,官兵大破黄巾军,斩首三万,堕水而死者有五万多人,张梁也被杀死。官军俘虏数万人,获得辎重无数。张角之前已经病死,官军将他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之后,皇甫嵩继续北上,在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大败张角的弟弟张宝。官军斩首十多万,张宝也被杀死。至此,黄巾军主力全部被消灭,三大首领张角、张梁、张宝全部伏法。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封槐里侯,食邑八千户。

朝廷同时让皇甫嵩代理冀州牧。冀州是这次黄巾之乱的重灾区,数十万农民因战乱丧生,农业生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皇甫嵩奏请朝廷,希望免除冀州一年的田租以安抚民众。汉灵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当地百姓大多参与了黄巾叛乱,本以为会受到惩罚,没想到皇甫嵩为他们免除了田租。于是百姓欢欣鼓舞,歌唱道:“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皇甫嵩不仅爱护民众,对士卒及部下官吏也一向非常体恤。平时,他都是等到所有士卒的营帐都搭建完毕之后,他才放心的进账休息;并且每次都等到所有士兵吃饱之后,才开始进食。对于贪污受贿的部下,他也从不责罚,反而赏赐给他们财物。这使得犯法的官吏惭愧不已,从此不敢再犯错。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朝廷面临的最大一场危机。张角等人精心准备了十多年,十余日之间,在全国八州之地同时起兵。东汉王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但皇甫嵩用兵如神,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平定下了这次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使东汉王朝转危为安。皇甫嵩可谓是东汉王朝的万里长城。

虽然在皇甫嵩等人的浴血奋战之下,朝廷平定了黄巾起义。但汉灵帝君臣丝毫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起义一平息,汉灵帝又开始了大兴土木、修缮皇宫,并增加全国土地的赋税。灵帝和太监们继续疯狂的从官吏、民众手中聚敛财富。朝廷的各种弊政也丝毫没有改变。官吏、民众对东汉王朝更加失望。

在黄巾起义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爆发叛乱。在西北,北宫伯玉、边章、韩遂等掀起叛乱,他们拥众十多万,四处攻城略地;凉州、关中烽火四起。在东北,东汉官吏张纯、张举起兵反叛,张举称天子;幽州、冀州战乱不断。黄巾余部也在全国各地再次发动起义。其它如黑山、白波等农民起义有数十股之多。东汉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皇甫嵩平定黄巾起义后,威震天下。他出身名门,平素忠于朝廷,爱惜官民,在民间和上层社会都有很好的名声。很多人把天下的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

官吏阎忠劝告皇甫嵩,东汉王朝已经没有挽救的可能,继续为它效忠,只能为自己带来祸害;不如挥师进京,诛杀有罪的宦官,重整朝纲;等到四方安定、民心归顺的时候,劝汉灵帝禅位,开创新朝。

皇甫嵩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一向以忠于君王为操守。阎忠的建议,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他告诉阎忠,自己的功劳没有那么大,威望没有那么高,天下人也仍然忠于汉朝;如果贸然行事,只会带来灾祸;不如继续为朝廷效忠,尽臣子的本分;即使为奸臣所害,也无怨无悔。最终皇甫嵩拒绝了阎忠的建议。

之后,朝廷调皇甫嵩去关中,去镇压边章、韩遂等人的叛乱。

皇甫嵩在冀州讨伐张角的时候,看到中常侍赵忠的宅第异常豪华,超越了臣子的本分,于是报告了朝廷。赵忠的宅第因此被没入官府。中常侍张让向皇甫嵩索取贿赂,也被他拒绝。这样,皇甫嵩就得罪了灵帝朝最有权势的两个宦官。他们向汉灵帝进谗言,说皇甫嵩在关中征战多年,花费钱财无数,却毫无战果,应该治罪。皇甫嵩因此被免官,封地削减至两千户。

全国各地叛乱不断,几年后朝廷还是重新起用了皇甫嵩。当时,王国、马腾等汉朝官员响应边章、韩遂的叛乱,在凉州起兵。东汉王朝在凉州的形势日益不可收拾。王国进军关中,包围了关中的西部门户陈仓城(今陕西宝鸡)。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率领董卓等部,支援陈仓。

董卓主张全速进军,以免陈仓城落入敌手。皇甫嵩却认为,陈仓城虽小,但城坚兵强,足以坚守。他主张先观望,以等待机会。王国围攻陈仓八十多天,始终不能攻下城池,士卒疲惫不堪,被迫退兵。皇甫嵩趁此机会 ,准备率兵追击。董卓认为穷寇不可追;如果敌人死战,我方会损兵折将。皇甫嵩告诉他,先前没有主动出击,就是为了避敌锋芒;现在我方士气旺盛,敌人疲惫不堪,正是决战的时刻。于是皇甫嵩率领本部追击叛军,让董卓断后。官军最终大败叛军,斩首一万多级,叛军首领王国被杀。董卓很是惭愧,从此开始嫉恨皇甫嵩。

董卓在凉州、关中地区长期拥兵自重,时常不听从调遣。解除陈仓之围后,朝廷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指挥。董卓不愿失去兵权,拒不执行朝廷命令。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此时正在军中。他告诉皇甫嵩,现在朝政混乱,各地叛乱不断,只有他和董卓能够安定时局;如今他与董卓有嫌隙,一定要早做准备;董卓拥兵自重,不听从调遣,又一直在观察京城局势,实在是包藏祸心。他告诉皇甫嵩,董卓多次违抗朝廷命令,可以率兵诛杀,为国除害。皇甫嵩则表示,董卓违抗命令该受处罚,但是擅自诛杀大将,也是大罪;还是让朝廷去处理比较妥当。于是皇甫嵩上奏疏状告董卓不服中央调遣。当时给地叛乱不断,朝廷内部也矛盾重重,根本没有能力惩处董卓。汉灵帝只能下诏指责几句。董卓因此更加怨恨皇甫嵩。

此时,皇甫嵩所忠心的朝廷,已经腐朽不堪。汉灵帝各种乱来,公卿大臣、外戚、宦官则不断的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不久,三十四岁的汉灵帝去世,十七岁的太子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掌握朝政。

新君上任,朝廷没有任何新气象,各方势力反而更加无所顾忌,开始了残酷血腥的争斗。

汉灵帝临死前,在已经有太子的情况下,留遗命给上军校尉、宦官蹇硕,让他扶植皇子刘协即位。灵帝死后,蹇硕试图杀死何进,以执行灵帝的遗命。但是行动失败,蹇硕被何进杀死。

灵帝之母董太后,在灵帝死后试图继续干预朝政。于是与何太后、何进的矛盾加深。何进等处死了手握兵权的骠骑将军董重(董太后侄子),消灭了董太后的势力。董太后很快也死去。

何进、袁绍、袁术等又准备诛杀宦官。由于宦官曾经对何氏兄妹有大恩,所以何太后、车骑将军何苗(何进之弟)反对诛杀宦官。何进、袁绍于是让各地将领带兵靠近京城,以威逼何太后。但何太后仍然拒绝诛杀宦官。于是袁绍命令董卓带兵进京消灭宦官。

此时,何进等诛杀宦官的消息泄漏,宦官开始反扑。他们先是在皇宫里杀死了何进,然后关闭宫门。袁术带兵攻击宦官,并放火焚烧皇宫。袁绍带兵进入皇宫,屠杀了两千多宦官,亲附宦官的朝廷官员也被杀死。何进部将怨恨车骑将军何苗亲近宦官,带兵攻击他的部众。双方在京城展开激战,最后何苗也被杀死。张让等宦官劫持皇帝和陈留王刘协,逃离京城;后被官吏追上,张让等投河自尽。

在四个月内,汉灵帝、董太后、大将军何进、骠骑将军董重、车骑将军何苗、中常侍张让、中常侍赵忠等全部殒命。一时之间,京城群龙无首、混乱不堪。力主诛杀宦官的袁绍、袁术等无法控制局面。董卓趁机带兵进京,收编了何进、何苗等人的军队,控制了朝政。

董卓掌握朝政后,废掉了皇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并征召皇甫嵩进京,准备杀掉他。

此时,袁绍等逃离京城,与各路诸侯在关东地区组成联军,讨伐董卓。董卓难以抵挡,于是下令迁都长安。天子公卿先赴长安,而董卓暂时留在洛阳与联军作战。

皇甫嵩的长史梁衍认为,董卓虽然参与了消灭宦官,但是他的军队四处抢掠、滥杀无辜,并随意废立皇帝,绝非朝廷的忠臣;皇甫嵩与董卓有嫌隙,如果贸然进京,会有杀身之祸。梁衍提议,趁着董卓在洛阳,皇甫嵩可以率军前去迎接天子,然后以皇命讨伐董卓;之后与袁绍等关东联军左右夹击,一定可以击败董卓。但皇甫嵩还是没有听从这个建议,反而奉命进京。在董卓的授意下,皇甫嵩被监察部门弹劾,被关入监狱,判处死刑。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一向与董卓关系良好,此时他正在董卓帐下效力。在一次宴会上,皇甫坚寿痛哭流涕,请求董卓放过皇甫嵩。在座的大臣、将领也都为皇甫嵩求情。于是董卓释放了皇甫嵩。

董卓回归长安的时候,公卿百官前来迎接。董卓让大臣们都跪拜迎接,以羞辱皇甫嵩。之后董卓握着皇甫嵩的手,问他现在是否服气。皇甫嵩只好笑着道歉。

董卓被杀后,皇甫嵩又被任命为征西将军、车骑将军、太尉。此时,天下已经大乱,他已经对时局没有任何办法。之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开始祸害朝廷。在时局最混乱的时候,皇甫嵩病逝。

虽然皇甫嵩忠于国家,但是他囿于腐儒之见,始终不能突破道德礼法,挽救时局,实在是让人叹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天给了他三次挽救东汉王朝的机会,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