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99号海天公路前行,两侧分布着众多的trail。一条条叶脉,从这条世界上最美的海岸公路两旁发散开来,蜿蜒深入群山。其中,有一条西北向的trail,全程14公里,通往海拔1757米的Brew Mountain。山巅附近,又藏着一座叫Brew Hut的小木屋,Brew意为酿酒,山友们都昵称它为啤酒小屋。
2019年1月19日,北美户外群召集新年第一登。八大金刚加七仙女,一行十五条好汉直奔啤酒小屋,两天一夜的宿营。
第一天就差点走挂了。
【首日惊魂】
清晨六点,一轮满月当空,大家在西温集合完毕,开往trailhead。7点45分开拔时,天色犹青。
起点海拔约400米,预计海拔提升近1400米。本来满心希望老天开眼,很快能见到阳光刺破云层,这希望,很快被无情刺破——没走多远就挨了好一顿大雨浇灌。落汤鸡们沿着伐木道走了6公里左右,雨势终于减弱。刚开始松了口气,天降大雪,鹅毛级的。
由于此径已至少一周无人踏足,之前道路全无踪影,需要男丁们轮流在前面开路。说来有趣,这雪鞋十分宽大,本是防止双足深陷雪地的利器,现在倒成了压路工具。开路工们的每一步,都必须用尽全力,这样才能将新雪压紧夯实。走在最前面的人,走不多远,又必须停下来,对比GPS轨迹是否偏离,所以一路行进十分缓慢。
穿过环绕半山腰的森林,我们失去了屏障,最后的审判终于降临……哦不,暴风雪降临了。时速高达七八十公里的狂风,卷起新降的粉雪,呼啸着横扫大地。天地间一片白茫茫,更难以辨物。抬脚不知深浅,只能凭着感觉盲行——我们遭遇了white out,也就是"雪茫"!这种特殊的气象现象,主要是由雪花多次反射导致。人置身其中,犹如被白光包裹,视线被完全淹没,分不出方向、距离、高低、天空与地面。不用多想,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找到啤酒小屋,后果会非常凶险。每次取物和找GPS位置而被迫脱掉手套,其体验都极为痛苦,不过数秒,手指即被冻僵。严寒中,有人已出现失温前兆。
焦虑实在事出有因。本次出行前,我读过关于它的故事。这座传奇木屋的历史,跨越了二十多年,极其曲折。由于地形、风向、水汽的共同作用,该地区极易积雪,从而让这座木屋前后历经三代,屡遭没顶之灾。它是如此神秘和难以接近,历史上那些失之交臂的访客们,不是无法找到它的位置,就是有幸靠GPS定位寻到,却发现雪厚超过两米,无法挖出一条通道以进入。
啤酒小屋,你在哪里啊?
【劫后余生】
我们是幸运的。
在被冻成十五座形态各异的雪中雕像之前,踩着两根滑雪板在前方寻路的skiier山友终于发现了木屋。感谢上帝,它并未被雪覆盖!绝处逢生的众人,连走带爬,踉踉跄跄,一个接一个滚进木屋。雪茫此时余威犹在。好几位山友无法认清前路,朝着木屋方向埋头直行。结果直接一脚踏空,从被风吹出的足有两米多高的雪崖边掉了下去。万幸雪面松软,打个滚爬起来一看,全变圣诞老人了。
时间定格在3点整,我们走了超过7小时。
外面冰天雪地,屋内温暖如春。木柴在炉膛里噼啪炸响,火锅上方蒸气腾腾,黄白红酒轮番上阵。满血复活的山友,聊着天,说着户外圈的趣事逸闻,直到10点多才逐个不舍地睡去。十一个睡二楼地板,大通铺上鼾声此起彼伏,三位女将在楼下长凳上歇息。总共十四人,还有一位呢?那位skiier是玩backcountry的老手了,他在木屋外搭起单人帐篷,独宿雪地。
邻床的大哥,早上醒来告诉我,半夜有老鼠咬他脚趾头。这只苦守着冰天雪地,决不下山移民的老鼠,也真是志坚如铁啊。
厕所在木屋外十余米外。打开门,发现从门缝里吹进去的雪堆得有齐腰深,完全无法使用,可想而知风力之猛。次日清晨,我和一个山友才用雪铲将它清理了出来。
【风暴过后】
风暴,像雕刻刀一样,改变了地貌和树形。
这是第二天清晨,人们推开门时,首先见到的奇异景象。
阳光哗啦啦泼洒下来,初雪的大地上闪烁着无数星芒。一切不平棱角都被抹去,雪浪奔涌起伏,柔和处赛过少女肌肤。堆满了冰雪,又被风刀刻画后,很多树都变成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形状,像熊,像龙,像……总之,完全不像树。
快到告别的时候了。在晨光中,我们穿过冰雪迷宫般的森林,登顶了Brew主峰。巨大的漆黑乌鸦,借着上升气流,轻盈地在高空盘旋,忽而隐入山间。四面群峰耸立,东南方向,属于Garibaldi山系的那颗著名大牙齿Black Tusk,清晰可见。
一切都美得何似在人间。
从山顶俯瞰那座啤酒木屋,在苍茫无垠的大地上,它小小的身形,孤身孑立,令人心生感慨。尽管经历了被摧毁、被掩埋等种种劫难,它仍坚守在这,作为方圆数十里深山中唯一一个风雪庇护所,为疲劳的旅人驱走寒冷和饥饿。无论何时,只要炉子里熊熊的火苗在跳动,那里就还有无尽希望。
下山的路上,艳阳当空。碰到三位滑雪上山的白人女子,从华盛顿州过来的。告知她们,木屋里还有余温,我们为后来者在炉子上留着两锅热水。她们很开心,省了很多时间,又道天气这么好,这次一帆风顺的旅途真是太幸运了。
我闻言,不禁心底一乐——“幸福感都是相对的 ”——相信经历过地狱天堂两重天的队友们,更能体会这句话。
【关于野营木屋】
像Brew Hut这种宿处,被称为野营木屋,即Backcountry Lodges。它们既有官营也有私营的,共同特点是藏在深山老林中,非有经验的登山者历经艰难跋涉不能抵达。之前我住过Wendy Thompson Hut,和Brew Hut一样,皆为NGO管理。前者是Whisler当地一对父母纪念亡女而建,Brew Hut则是Varsity Outdoor Club of University British Columbia (VOC-UBC),UBC大学户外俱乐部的志愿者们,历经20多年才造好。
木屋提供了最基本需求,如炊具、柴炉等。它无人值守,来去自由,所以清洁卫生的保持是非常有挑战的一件事。日常维护来自使用者的捐款,像Brew Hut过夜每人$10,行山人把钱塞进一个铁盒里即可。木柴在冬季来临之前就已储备好,堆在柴房和屋侧,像有一年是花了$7000,以直升飞机运入,支撑了两年。
如果想了解野营木屋的更多信息,甚至有兴趣挑战(当然得做好充分准备),可参考以下资源:
卑诗省公园局 http://www.env.gov.bc.ca/bcparks/
卑诗省野营木屋协会 https://backcountrylodgesofbc.com/
加拿大高山俱乐部 https://www.alpineclubofcanad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