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天创意挑战的Day8开封日,开启一本一直想看但是还没有看的书。正好新买几本书,这本最薄早晨拿起来就看了,看的很快,做了简单的笔记。
一本教人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才能更好解决问题的书,但与其他阐述解决问题具体技术的书不同,他关注的是如何把握解决问题的大方向,教会你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而不是教你解决具体问题.全书用20个故事阐释他的道理,不算长,阅读的性价比不错。
优点:让你更会解决问题
短小精悍,迅速让你了解问题解决的关键
缺点:不教你怎么解决具体的问题(让有些人失望也算缺点吧)
通俗但不易全懂,虽由故事为主,有些地方还是有些晦涩。
框架:
共20个故事20个道理,被分在6个主题之中,下面是主题和道理:
1、问题是什么
A)动手去解决问题之前,好好定义问题想想他的来源;但这不等于沉迷其中不动手去解决问题.定义要做的事便是问两个问题:这是谁的问题,他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B)境遇和地位不同的人他们对同一件事情所认为的问题往往是不同的.你感觉到的问题未必是其他人感到的问题.
C)问题是你期望的东西与现实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别,尤其是你感觉到的任何不顺都是问题
从本质的原因到人心中具体的问题之间有很长一段距离,在其中选一个便能解决问题.
D)后记.不要为没有幽默感的人解决问题(其实换一个角度看,后记告诉人的是,判断事情道德与否,往往不是你一个人一厢情愿决定的了的,所以不要把貌似不道德的事情排除在可能性之外.
2、这个问题是什么
A) 不要把别人的解决方法当成问题的定义,作者要表达的是当别人要你协助解决问题时,你要要求拿到的是整个问题,而非他们已经解决到自己完成不了的那个部分.也就是不能病人说头疼就医头,脚疼就医脚.
如果你太轻易的解决了别人的问题他们永远不会相信你解决了真正的问题(即使你确实解决了.),
道德问题在利益前总很快消散了.
B)别把解决方法认为是问题的定义-尤其是自己的解决方法.这句话与本段A的区别在于,这个问题并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在解决你自己问题的时候,不要把问题用你的解决方法来定义,因为这样会很大程度上限制你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也将是你最熟悉的而非最合理的那个方法.
C)你永远不能肯定你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义.即使在问题完成了以后.因为正确是基于你所得到的信息的,而你永远不可能确定是否掌握了所有的信息,而即使掌握了对信息筛选以及对有效性的顾虑也会让你永远不能肯定你是否有了一个定义.
虽然如此,但你永远不要放弃对他的追求.
3、什么是真正的问题
A)问题最难的部分就是去意识到他的存在.
每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因为无法有个精确的定义所以带来新的问题自然不可避免.所以作者建议对于问题的理解中,要想出至少
B)对设计者而言,由于他们和最终使用者们之间的差异,导致他们只解决了某些群体的问题,但代价却常常是引发另一个群体的灾难.而对于使用者而言,尤其是觉得东西不怎么方便的使用者而言.他们有一种强大的适应性来渐渐的把灾难习惯化.从而渐渐淡忘了问题的存在.
故作者也对这两类人给出了这样的两条建议:设计者要常把自己变成外国人,盲人,孩子一样去看待自己的作品.而对使用者,不要轻易的下结论,但也不要淡忘了自己的第一印象.而在解决问题的途中也是一样要时不时的看看自己是否已经迷路.
C)人无法处理问题原因常常有二,问题的答案空间太大或是无法建立可行的答案空间.而其实前者并非我们找不到好的答案只是我们懒而已.故作者建议在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时,可以适当的加一些不同的条件来辅助思考.这样也更有助于多角度的看待一个问题.而最后作者也指出在你解决问题一筹莫展时,也该回头看看你对问题的理解是否正确.
D)一旦你用文字来表述一个问题,要确信在每个人的脑中他都是同一个意思.而作者给出了,先用改变需要重读的词组,再对关键的词组查字典的方式.且最好把定义和指代副词替换成你认为他的含义.而当难以用文字表达时试着用公式图片等其他方式来,
4、这是谁的问题
A)当别人能够很好的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他们对自己比外来的解决者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有这个欲望.外来的介入也许只会弄巧成拙.简而言之,如果这是它的麻烦,那就让他成为它的麻烦
B)如果某人能够解决问题,但是他本人遇见不了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便是让他体验到这个问题. 这句话主要是对遇到了问题,但自身无法解决,而有能力解决的人却遇不到问题的这种情况.不得不说在合作管理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而智慧的作者意识到,有时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即使意识到问题也不会去解决问题的情况.他又补充道"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光明"的话,当你感觉改变环境无力时,那就试着改变下自己吧."换过来指责下你自己,哪怕只是一秒钟,困境可能便会消融"
C)有时问题的受害者,并不是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他们只是暂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已.这时作为旁观者清的你,不帮则眼看其受苦,帮太多则会弄巧成拙,最好的方式则是用一句善意的提醒.让他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即可.
5、问题来自哪里
A)问题的本质原因常常是多种多样的,你需要的是从现实中不断的收集证据从可能的原因中找到真正的那个原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就把原因归结于天性命运等不可解因素,虽然也存在这种可能,但这种懒惰的做法让你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B)不论你成不承认很多问题的本质是来自于你自己.不论是定义错问题,还是误判了情况.
C)这世界上有两种人,给人找事做的人和做事的人.而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前者经常无中生有的制造些麻烦给后者,对于后者来说这些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作者给出的建议是戳穿诡计后不要浪费你自己的时间,保持尊重的推掉他并把荣誉留给制造麻烦的人.
D)考试等难题来源又是何处呢,作者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明白的便是谁出的问题他又想对我们做什么,而智慧的作者还进一步指出要解决这些所谓的问题,从出题者普遍想把问题弄难的心理出发,往往能更轻松的解决问题.
6、我们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A)长期的学校教育把我们培养成了一个急着去解决问题,但其实并不确切知道问题是什么的人.作者指出当你确切知道问题是什么时,解决问题便会变得异常的容易.而这种人定义问题常会犯解决式提问的方式,即他解决问题时需要什么,他便问什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中的雇主和解决问题者都犯了这个错误.而作者也得出了,不管人们看上去如何但是他们很少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直到他们所要求的东西.
B)并没有多少人希望这个问题被解决.也许是因为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得失各有不同,也出于对人类短视的本能.
C)我们永远没时间去考虑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他,但我们永远有足够的时间为之后悔.这里的含义与A略有不同,其主要指的是知道问题定义,但未考虑事情完成时其他副作用的情况.而忽略的原因作者指出是由于人类的适应性所造成的.
D)最后作者希望每个人在解决问题前先对自己真诚即考虑问题如何解决前先考虑其是否道德
总结:用故事表达,风趣但有写晦涩是这本书的特点,要多看几遍才能了解这些自命不凡的老头像说些什么,值得一提的是序篇很标新立异,表述的便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释了些本书中谈到过的道理,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