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见不得别人好?

是的,我猜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时刻,见不得别人好。

大约2年前,在家过年期间,与朋友一起吃火锅时,听到一个“噩耗”: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考上研究生了。心中一阵难过,当时我刚大学毕业,在某互联网公司上班,初入职场,前途一片迷茫,而好友则考上了研究生,内心十分不平衡,羡慕嫉妒恨。

于是就安慰自己,“上研究生其实也没啥用,毕业就老了,一样还得找工作。”当时我就是这样见不得别人好,自己不好,也不想别人变好,病态心理~其实是掉进了大坑,在无谓的比较中恶性循环。

不过,没过多久我改变了想法:“应该为朋友感到高兴,身边多一个牛人不好吗?将来还可以帮到自己。如果你身边的人都成功了,那你大概也离成功不远了。”当时也就这么点觉悟~

就这么过了几年,直到现在脑中有了注意力概念后才发现,其实我一直在一个更大的坑里,叫「见不得别人“的”好」。

这个见不得别人“的”好,是看不见别人身上的好,看不到他的优点。

在听《我的读书经验》讲座时,李笑来老师说讲到一句话,“我们这种人,就是能从任何人身上学到知识。”

当时我像被锤子敲了一下,有种梦中惊醒的感觉,想来想去,发现除了自己敬佩的个别牛人外,再看不到其他人身上的好,我竟然忽略了身边90%的人,而且这么久以来一直习惯性忽略,看都看不到我还能学到啥…

细思极恐,我还常常自以为是地把“也不过如此”、“没啥不了不起的”两句话挂在嘴边,其实就是在内心和比人作比较,当这两句话说出口时,就已经把别人的优点自动过滤掉了,看别人时注意到的都是「错」与「不好」,看自己时注意力都在「对」于「好」,这样的比较让自己更舒服,好像盲人一样,完全被蒙蔽。

有本书叫《I'm OK-You're OK》,书中说人大概要经历下面4个阶段,

1、I'm Not OK, You're Not OK

2、I'm Not OK, You're OK

3、I'm OK, You're Not OK

4、I'm OK, and You're OK

而很大一部分人都游离在在第2和第3种状态下:

2、要么你行我不行

3、要么我行你不行

我不就是这种状态嘛,常常不由自主的拿自己和比人比较,然后极力证明别人没自己好…我猜大部分人也如此,就因为见不得别人的好,而迟迟无法进入更高级的第4种状态: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比较是没有尽头的,更何况每个人情况都不同,比较也是无谓的比较。其实我们根本不用证明自己,如果真的成长了,证明自动就完成啦。

我们应该把注意力从比较中拿开,从别人的「错」与「不好」中拿开,把一切注意力都放在个人成长上,我觉得真正有意义的比较也是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之间比较。

当我们真正进入“我挺好,你也挺好,大家都挺好”的状态时,你会发现身边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值得学习。李笑来老师说他42岁时才真正进入第4个状态,惊人的好处就是:你竟然可以从那些“原本你讨厌的人”身上学到大量的好东西。

不论是世界,还是他人,我们都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所以不妨改变自己的视角,打开「看得见他人的好」的认知。

看的见别人的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总是见不得别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