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爱恨生死一念间》

一念之间——《爱恨生死一念间》_第1张图片
《爱恨生死一念间》  刘墉

这个月以来看了2本书,其中之一便是刘墉的《爱恨生死一念间》,这本书是2013年从义乌一家公司离职的同事临别前赠送的,薄薄的一本书愣是压到了现在才看,够慵懒啦!但是为什么会突然拿起来看,我想,只是一念之间觉得想看了就拿起来看了,看吧,很多事都在一念间才去做了。或者,也许看哪本书一定程度上也讲究机缘巧合吧!

刘墉这本书的生死哲理概括如下:

“有生必有死,有爱就有恨,

我们因爱而生,因生而爱,

又常怀恨而死,因死而恨;

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织这生死爱恨的网,

也用这一辈子的时间,解那生死爱恨的结;

只是,看穿了,生死爱恨能有多少距离,

看破了,生死爱恨只是一念之间!”

其实,我们谁人不懂这生死大理,有生必有死,在活着的每一天我们都无法预知明天和死亡哪个先来临。我们随着一声啼哭降临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又将在一片片哭声和葬歌里离开这个世界。只不过,我们生来之后不愿早早触碰真正的死亡,总觉得为时尚早,又或者出于对死亡的莫名的恐惧,就算年少时总是轻易地说死,也不过是戏言。

说到底,人是怕死的,因为这是出于动物求生的本能。

前两天当地的杀人案又一次说明了这一点:一对男女在唇枪舌战的激烈争吵之后,男的持刀杀了女的之后本想自杀,也许是中途后悔了,求生的欲望产生后便停止了自杀动作跑到马路中间求救……

这正如作者在书里说的那样:

“心灵求死肉体求生”。

“人死有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人的意识;第二个是动物的肉体。许多寻死的人,常用他第一个意识选择死亡,却忘了征询他肉体的意见。”

生死也果然在一念之间:

昨天听隔壁婆婆提起村里84岁的阿婆喝了农药,起因是由于不小心引发起火,烧了儿子家精致装修的厨房,心里害怕被责骂训斥,于是干脆自我了结……这是一个被恐惧压倒的死亡,是否中途有过反悔也不得而知了。

作者书里还提到一种坚毅的死:

“有一位老父亲,为了儿子欠下太多债务,晚上拎着一瓶米酒、一条绳子、一张板凳,走到附近的公园。先把绳子系在一根不高的树枝上,套在颔下,坐在小板凳上喝酒,然后把把凳子一抽,半蹲半坐着吊死了。这位老人,只要死前还有一分求生的欲望,站起身,就可以不死,他的死念竟是那么坚毅。”

作家三毛的死,也是这样。仿佛生无可恋,周围的人都希望她好好的活着,她却坚决的离去……真心令人哀恸!

前几年,婆婆的母亲(我随夫叫外婆)由于病痛缠身,在一个天气特别好的一天下山来,整个人精神焕发地和我们有说有笑,只是我总觉得她那天语无伦次,她回去的路上一直喃喃自语,步履匆匆,还频频回望好似在交代些什么。当天就传来她的噩耗,喝了一盖子农药,还对外公说“我刚刚喝了一盖子的乐果水,不知道够不够死”,然后静静地躺在床上死去……

总觉得那天的外婆是一种回光返照,她用特别的方式和我们告别后便跟着死神走了,毅然决然地离开人间……

不到不得已,我特别不愿到医院去,总觉得那里就是阎王爷的家门口,稍不幸运,前脚就踏了进去。每每到医院,总能嗅到一股浓重的死亡气息。特别害怕看见医院里极力求生的人最后绝望地无助地痛苦地死去……

“有些医院,看的死人多了,只把病人当动物看,却忘了他还有人的尊严”。

太多的医生看多了生死,早已麻木了。就是那些可爱的新生儿在医院里啼哭降世,也难融化那些医生的冷漠……着实是一种悲哀!

清晰地回忆起我在县医院生大宝的情形,至今都是阴影,我能记得的形容词便是:杀鸡取卵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从此对医院的披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好感不起来,从小时候被灌输的白衣天使模样一度被我的回忆化成了恶魔……

也许,只是我不够幸运,没能遇上温柔的接生医护士。但我知道这世间天使和恶魔总是并存,一如生死相依,爱恨相随……得失,悲喜,福祸,痴情,牺牲,对错,往生……皆在一念之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念之间——《爱恨生死一念间》)